多能互补集成项目

搜索文档
我国光热发电需以四大创新推动规模化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15 07:16
行业发展趋势 - 光热发电产业在政策和技术驱动下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行业需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进管理、模式、制度创新以塑造竞争优势[1] - 光热发电技术具有调节支撑功能,可作为低碳电源调节风电光伏上网,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2] - 国家能源局2023年提出"十四五"期间全国光热发电每年新增开工规模达到300万千瓦左右[2] -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首次明确"积极发展光热发电",标志着该技术在国家能源战略中地位得到认可[2] 市场规模与项目进展 - 截至2024年底我国建成光热发电累计装机容量838.2MW,全球占比提升至10.6%[3] - 截至2024年底在建和推进中的光热发电项目已超40个[3] - 预计2025年底我国光热发电总装机量将超过1.8GW[3] - 2016年首批20个示范项目装机规模达134.9万千瓦,开启商业化进程[2] 产业链与技术突破 - 我国光热发电设备国产化率达98%以上,技术处于国际并行或领先水平[4] - 2024年技术创新包括:大开口熔盐介质槽式集热器系统国产化替代、全球首座超临界二氧化碳光热发电机组投运、新一代高效低成本槽式集热器研发等[4] - 产业链覆盖超白玻璃、高温吸热及传储热材料、塔式定日镜等核心装备环节[4] 成本与经济效益 - 光热发电度电成本从首批示范项目的1.15元/千瓦时下降至0.55元/千瓦时,降幅0.6元[5] - 技术创新与规模化发展将继续推动度电成本下降[5] 发展挑战与创新方向 - 行业需通过科技创新破解成本困局,重点发展高效集热技术、长时储热技术等[6] - 管理创新需利用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6] - 模式创新需发展"光热+新能源"联合体,提供综合能源服务[6] - 制度创新需构建容量电价+调峰补偿组合机制等政策支持体系[6] - 行业需探索多元化市场参与模式和"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建设中的替代煤电项目模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