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语言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哈工大(深圳)特聘校长助理、计算与智能研究院院长张民: AI与多语言技术助力文化传播
深圳商报· 2025-05-28 04:00
人工智能与多语言技术发展 - 人工智能在机器翻译领域已达到难以区分机器与人工翻译的效果 [1] - 机器翻译技术从统计方法演进至神经网络,现进入大模型时代,实现零样本翻译 [1] - 多语言技术突破文化传播障碍,未来将聚焦文化意蕴触达而非仅翻译准确性 [1] 哈工大机器翻译研究成果 - 哈尔滨工业大学40年持续研究机器翻译,攻克知识匮乏、建模与迁移难题 [2] - 深圳校区计算与智能研究院团队40余位学者研发"立知"多语言大模型,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2] - "立知"获工信部及国家网信办认证,已在多领域落地应用 [2] 多语言技术的文化传播价值 - 多语言技术从翻译工具升级为文化桥梁,重新定义文化传播可能性 [2] - 技术体系需具备情感识别、语义推理及文化迁移能力以传递文化意蕴 [1][2] - 目标是将中国声音以更自然、准确、有情感的方式传播至全球 [2]
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论坛探讨AI赋能文化发展与创新
环球网资讯· 2025-05-27 22:45
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论坛核心观点 - 国家的综合国力是科技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集成 文明的跨越依赖于文化和科技的双向奔赴 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定走科技赋能文化创新之路 [3] - 深圳市2024年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达3754家 实现营业收入12875.08亿元 占全省51.5%和全国9.1% 同比增长12.1% [3] AI技术赋能文化发展与创新 - AIGC可有效赋能艺术创作各环节 实现提质、增效、降本 尽管面临价值观、伦理、算力等挑战 但可能快速形成颠覆性生产能力 [3] - 大模型技术带来文化内容产业三重范式革命:创作大众化、生产智能化、生态普惠化 未来将重塑个体创作生态 催生更多小微创意公司 [5] 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 - 敦煌研究院已形成超400TB数字资源 建成840TB分布式存储系统 推出的"数字藏经洞"是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 促进敦煌文化全球传播 [5] - 多语言技术重新定义文化传播 不仅是理解中国的钥匙 更是推动世界文化多样性共生与互鉴的基石 [5] 科技文化融合实践 - 深圳正探索具有特色的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之路 文化及相关产业收入规模显著 占全国近十分之一 [3] - 圆桌对话聚焦"科技文化融合的最后一公里" 涉及多智能体、具身智能等领域 产学研多方参与交流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