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豆供应链重构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大豆市场扛住了美国关税“压力测试”
第一财经· 2025-05-05 21:33
中国大豆市场现状 - 中国是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 美国曾是主要供应国之一 但受关税影响进口量锐减 4月10日当周进口7.28万吨骤降至4月17日当周仅1800吨 降幅超97% [1] - 国内豆粕价格4月上旬出厂均价累计涨幅达三成 下旬回落 4月第四周全国豆粕平均价格3.70元/公斤 同比下跌1.1% [1] - 预计2024年中国大豆进口量9460万吨 市场价格仍在合理区间运行 [1] 市场韧性原因 - 替代、减量和增产是维持健康发展的三大核心思路 南美大豆产量创新高 订单转移 头部饲料企业寻求豆粕减量饲养方案 [2] - 通过套种、育种等方式提升国产大豆产量 2023年产量较2018年增长30% 黑龙江主产区亩产量从120公斤提升至130公斤 [9] - 食用大豆年需求1300万吨可自给 油用和饲用需求超1亿吨依赖进口 [10] 进口结构变化 - 2025年3月大豆进口量350.3万吨 同比减少36.8% 创十七年最低值 巴西装运延迟及避开美国大豆是主因 [4] - 2024年美国大豆进口量2213万吨 同比降5.7% 份额降至21% 巴西大豆进口7465万吨 同比增6.7% 份额升至71% [5] - 4月一周预订40船约240万吨巴西大豆 集中在5-7月交付 部分企业转向国产大豆压榨 价差缩窄至627元/吨 [4] 巴西大豆优势与风险 - 巴西大豆到岸价420美元/吨 低于美国451美元/吨 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更高 杂质更少 预计产量1.69亿吨创历史新高 [6] - 巴西与中国试点本币结算降低美元依赖 但集中上市期为4-9月 单纯依赖可能引发阶段性短缺 产业链中美国资本占比较高 [6] - 建议关注巴西装运进度、国内政策导向及天气风险 灵活调整采购与库存策略 [6] 政策与行业应对 - 国务院提出实施生物育种重大专项 选育高油高产大豆品种 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 目标2030年豆粕用量占比降至10% [8][10] - 新希望研发"猪禽多元化日粮应用技术"入选豆粕减量替代典型案例 牧原股份使用低豆日粮提升饲料经济性 [11] - 发改委表示美国饲料粮和油料可替代性强 国际市场供应充足 国内储备资源充足 不采购美国产品对供应无影响 [11]
中国大豆市场扛住“压力测试”,原因有哪些
第一财经· 2025-05-05 20:00
中国大豆市场发展策略 - 替代、减量和增产是中国大豆市场维持健康发展的三个核心思路 [1] - 尽管美国大豆进口基本停滞,但南美大豆产量创新高,大量订单转移至南美 [1] - 头部饲料企业正在寻求豆粕减量的饲养方案,既可降本增效又能防范供应风险 [1] - 通过鼓励套种、育种等方式实现国产大豆稳产增产,逐步提升自给率 [1] 大豆进口数据变化 - 2025年3月中国大豆进口量350.3万吨,同比减少36.8%,创十七年来最低值 [2] - 2024年中国进口美国大豆2213万吨,同比降低5.7%;进口巴西大豆7465万吨,同比增长6.7% [3] - 美国大豆所占份额从2016年高峰时期的40%降至2024年的21%,巴西大豆份额上升至71% [3] - 4月的一周预订40船(约240万吨)巴西大豆,集中在5到7月交付 [2] 巴西大豆优势分析 - 巴西大豆到岸价约420美元/吨,低于美国的451美元/吨 [4] - 巴西大豆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略高于美国大豆,杂质更少 [4] - 2024年巴西大豆产量预计达1.69亿吨,创历史新高,成为全球最大出口国 [4] - 巴西与中国正在试点通过本币结算以降低美元依赖 [4] 国产大豆发展情况 - 2023年中国大豆产量较2018年(1600万吨)增长30% [7] - 黑龙江等主产区亩产量从2018年的120公斤提高至2023年的130公斤 [7] - 国产大豆与进口价差缩窄至627元/吨,刺激替代需求 [2] - 食用大豆年需求量约1300万吨,国产大豆完全可满足;油用和饲用市场需求超1亿吨,主要依赖进口 [7] 政策与行业行动 - 国务院提出实施生物育种重大专项,选育高油高产大豆品种,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6] - 农业农村部提出力争到2030年,豆粕用量占比降至10%左右 [8] - 新希望参与研发的"猪禽多元化日粮应用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饲料中豆粕减量替代典型案例" [9] - 牧原股份在养殖过程中使用低豆日粮提升饲料经济性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