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热发电
搜索文档
浙江可胜技术递表港交所 业务依赖大客户
中国证券报· 2025-09-26 22:46
公司上市申请与业务概况 - 浙江可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24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1] - 公司绝大部分收入来自为熔盐塔式光热发电项目提供的服务,其余收入来自光伏跟踪支架及其他材料和服务的销售 [1] - 公司是塔式光热发电和熔盐储能解决方案提供商,具备从项目开发、建设咨询到后期运营支持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 [2] - 2021年至2024年,公司为国内11座总设计装机容量达1250MW的光热电站提供最关键的聚光集热系统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085万元、8.58亿元、21.89亿元和9.81亿元 [2] - 同期,公司净利润分别为-0.91亿元、2.48亿元、5.4亿元以及2.33亿元,实现扭亏为盈并持续增长 [2] 客户集中度 -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99.9%、99.9%、88.5%及99.9% [1][2] - 同期,来自单一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93.3%、84.8%、22.3%及28.5% [2] 供应商与采购 -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向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占生产所用材料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50.7%、52.9%、44.4%及37.4% [3] - 供应商阵容涵盖私营制造商与国有企业,公司根据框架协议或项目专属协议管理物流及生产流程 [3] 研发投入与资金用途 -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开支分别为0.33亿元、0.38亿元、0.62亿元及0.27亿元 [4] - 募集资金计划用于扩建研发中心、加强核心技术研究、推广熔盐储能技术应用、强化生产能力、升级营运场所及补充营运资金 [4] 行业政策依赖 - 太阳能热发电行业高度依赖于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目标或支持政策的变化可能对收入和增长前景产生重大影响 [5]
浙江可胜技术递表港交所,业务依赖大客户
中国证券报· 2025-09-26 22:36
公司上市申请与业务概况 - 浙江可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24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1] - 公司是塔式光热发电和熔盐储能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技术研究、装备销售和工程化应用 [2] - 公司绝大部分收入来自为熔盐塔式光热发电项目提供的服务,也从光伏跟踪支架及其他材料和服务销售中产生部分收入 [1] - 公司具备从项目开发、建设咨询到后期运营支持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085万元、8.58亿元、21.89亿元和9.81亿元 [2]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0.91亿元、2.48亿元、5.4亿元以及2.33亿元 [2] - 收入定价主要通过招标程序及成本加成考量厘定,成本加成因素涵盖合同范围、里程碑时程表及保修责任 [2] 客户集中度 - 2022年、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99.9%、99.9%、88.5%及99.9% [1][2] - 同期,来自单一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93.3%、84.8%、22.3%及28.5% [2] - 业务严重依赖大客户,主要是国有企业 [1][2] 项目执行与技术能力 - 2021年至2024年,公司为国内11座光热电站提供聚光集热系统,总设计装机容量达1250MW [2] - 聚光集热系统是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最关键的子系统 [2] - 公司收入主要来自销售聚光集热系统及其他核心子系统和建设咨询、运维技术指导及其他技术服务 [2] 研发投入与募资用途 -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分别产生研发开支为0.33亿元、0.38亿元、0.62亿元及0.27亿元 [4] -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扩建研发中心,加强核心技术研究,并扩充专业研发团队 [4] - 资金将用于强化和推广熔盐储能技术,及其在余热回收和燃煤电厂灵活性改造等领域的应用 [4] - 部分资金用于采购设备及核心光热发电组件的产业化生产,以强化生产能力 [4] 供应链与生产模式 - 2022年、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向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分别占生产材料采购总额的50.7%、52.9%、44.4%及37.4% [3] - 供应商阵容涵盖私营制造商与国有企业 [3] - 公司根据框架协议或项目专属协议管理物流及生产流程,包含分期付款、验收测试及保固义务等环节 [3] - 公司依赖大量外包生产的轻资产模式 [5]
浙江可胜技术招股书解读:营收增长100倍,净利率降5.15个百分点
新浪财经· 2025-09-24 14:29
公司业务模式 - 主营业务专注于塔式光热发电和熔盐储能相关的技术研究、装备销售和工程化应用,为熔盐塔式光热电站提供聚光集热系统与储换热系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 [2] - 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将标准化零部件制造外包,自身专注于核心技术输出和系统设备组装供应等高附加值环节 [3] - 通过提供光热发电和熔盐储能的整体解决方案,从技术研发、设备供应到项目运营支持,形成完整的业务链条 [3]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呈现爆发式增长,2022年为20,850万元,2023年增至857,892万元,2024年进一步增长至2,189,265万元 [7] - 净利润在2022年净亏损91,259万元,2023年实现净利润248,329万元,2024年净利润达540,063万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净利润为233,050万元 [7] - 毛利率在2022年为2.4%,2023年提升至36.1%,2024年为31.7%,2025年上半年为31.9% [7] - 净利率在2023年为28.9%,2024年为24.7%,2025年上半年为23.8% [7] 收入构成与客户集中度 - 收入主要来自熔盐塔式光热电站业务,2023年占比99.6%,2024年占比95.0%,2025年上半年占比99.0% [8] - 客户集中度极高,2022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99.9%,2023年占比99.9%,2024年占比88.5%,2025年上半年占比99.9% [7] - 客户主要为国有电力集团和EPC承包商 [7] 市场地位与竞争 - 公司在聚光集热系统供应商中市场份额突出,2021至2024年按装机容量计算市场份额达57.9%,按项目数量计算达55.0% [13] - 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通常拥有更雄厚的资金、成熟的市场地位、规模经济和政府支持 [13] 供应链与运营 - 供应商集中度相对分散,2022年向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50.7%,2023年占比52.9%,2024年占比44.4%,2025年上半年占比37.4% [17] - 轻资产模式依赖第三方制造商和供应商采购关键部件,面临供应链协调风险、质量控制风险和运营风险 [12]
中广核光热技术公司车晟:光热项目发展趋势与成本分析
搜狐财经· 2025-08-12 09:11
公司概况 - 中广核光热技术公司由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注册资本1.5亿元 经营范围覆盖热力生产及储能技术服务完整产业链 [1] - 公司定位为光热领域"技术+管理+服务"综合平台 具备技术研发 工程实践和产业链资源统筹能力 [1] - 平台既可支撑内部项目 也有望对外输出技术解决方案 形成新盈利增长点 [1] 技术实力 - 系统集成研究所所长车晟自2013年从事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研究 参与编制多项国家行业标准包括《太阳能热发电站储热/传热用工作介质技术要求》等 [1] - 依托德令哈30万千瓦熔盐槽式光热发电项目成功申报国家发改委第二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 [1] - 获得5项发明专利授权 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及中国节能协会科技创新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1] 行业活动 - 车晟将于2025年8月13-14日在西安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作《光热项目发展趋势与成本分析》主题报告 [3] - 大会由国家级学协会和产业联盟主办 聚焦"十五五"光热发电发展 降本增效措施 长时储能政策辩论及新技术交流 [3] - 设置院士专家报告 高层对话 产业链讨论 技术报告交流及企业新品发布等丰富议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