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
搜索文档
“我们的节日·重阳”主题文化活动弘扬孝老爱亲传统美德
人民日报· 2025-10-30 06:41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30日 06 版) (责编:白宇、卫嘉) 在本次主题文化活动江苏如皋主会场,观众可以看到106岁老人挥毫送福、身着华服的老年模特团走 秀,展现新时代老年人的自信与风采。山东泰安主会场设置了科技助力登山项目,以科技互动提升体验 感。古城河南西平,社区里"孝善敬老重阳宴"鼓乐相和,志愿者挥毫写就的"福寿"墨香氤氲。在内蒙古 鄂尔多斯,主题文化活动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融合现代元素创新演绎。 节日当天,中宣部文明实践局、民政部老龄工作司、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共青团中央宣传 部、全国妇联宣传部、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分赴上述地方指导开展活动。本次主题文化活动旨在 充分挖掘重阳节文化内涵,厚植乡情亲情友情,深化文明实践,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以文 化人、以文育人,更好地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 (记者杨湛菲、柯高阳)今年10月29日是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佳节中 的重阳节。重阳节前后,"我们的节日·重阳"主题文化活动在全国各地开展。各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 中心(所、站)等举办特色活动,营造孝老爱亲、幸福美好的节日氛围。 健康义诊 ...
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揭晓
央视新闻· 2025-08-17 11:16
航天工程领域 - 栾恩杰作为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主导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的全过程,实现中国深空探测零突破[3] - 探月工程成为中国继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后第三个标志性航天工程,采用"绕落回"三步走战略[3][4] - 航天事业具有极高风险性,栾恩杰表示"这一辈子值了,下辈子还干航天"[3] 乡村振兴实践 - 范振喜带领河北周台子村从特困村发展为美丽乡村,村集体收入从0增长至首年10万元[7] - 实施铁矿收归集体、修路架桥、建厂办学等举措,累计投资数亿元完成新村建设[7] - 创新建立老年公寓免费入住机制,实现"各有所居老有所依"的乡村振兴模式[7] 体育竞技突破 - 郑钦文用2年时间从世界排名第630位跃升至前50位,2024年斩获中国首枚奥运网球单打金牌[9] - 采用"冠军收割机"式训练模式,连续三天鏖战夺冠展现竞技实力[9] 社会公益事业 - 吕明玉成为山东省首例造血干细胞二次捐献者,累计帮扶46家敬老院和233个困难家庭[12][13] - 带领党员服务队开展600余次公益活动,帮助8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12] 教育扶贫工程 - 保定学院25年来累计输送近400名毕业生扎根西部,在新疆且末培养9000余名学生[16] - 2024年新一批毕业生持续接力西部支教,形成教育扶贫长效机制[16] 应急抢险行动 - 沈华忠两次海上救援共挽救32人生命,累计舍弃价值50万元的蟹笼[18] - 李东在湖南暴雨灾害中牺牲自己成功救出2名同事,展现共产党员担当[20] 科研人才培养 - 庞众望以684分+60分降分录取清华,特殊家庭背景获"自强计划"支持[22] - 明确"科研报国"志向,通过奖学金和助学金体系完成学业[22] 国防军事建设 - 李登月19岁参加八路军,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25] - 刘老庄连82名烈士抗击3000日伪军,后续82名青年补员形成6673人的延续建制[27]
全国孝老爱亲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牛桂香:11年,她给了独居老人一个“家”
海南日报· 2025-07-15 09:07
核心观点 - 文章报道了一位退休医生长期无私照顾多位老人,展现了超越血缘的关爱与坚守 [1][2][4] 个人事迹 - 该医生自2009年起为一位独居老人提供长达11年的义诊和日常照料,包括送医买药、健康监测和情感陪伴 [1][2] - 该医生在2015年退休后,其电话号码成为街坊邻居的“安心热线”,随时响应各类医疗求助 [2][3] - 该医生独自承担照顾家中多位高龄患病老人的重担,包括91岁卧病在床的父亲、曾骨折并患脑梗的母亲以及晚年饱受疾病折磨的婆婆 [4] 社会认可 - 该医生于2023年荣获海南省道德模范称号,并于2025年获得全国孝老爱亲模范提名奖 [4]
中国好人候选人王应梅:京西大山中的16年孝老爱亲之路
新京报· 2025-05-29 13:50
家庭经济状况 - 家庭主要经济支柱因重度痛风导致残疾并丧失劳动能力 家庭失去唯一收入来源[2] - 家庭开支和医疗费用压力导致积蓄见底 打零工收入入不敷出[2] - 在相关部门支持下申请到低保 暂时缓解经济困境[2] 家庭成员健康状况 - 丈夫史宽营2009年11月患重度痛风 致关节变形活动受限 生活基本自理但丧失劳动能力[2] - 婆婆2017年7月突发脑梗 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 导致下肢残疾长期卧床[3] 日常照料负担 - 需负责丈夫和婆婆的日常起居护理 包括洗漱擦拭整理衣物擦身洗脚等[3] - 每天需给婆婆翻身轻揉按摩梳理头发 保持老人衣着整洁[3] - 需准备全家三餐 经常顾不上吃热乎饭 生病时也硬扛[2] 医疗护理支持 - 丈夫需依靠止痛药物维持基本生活自理能力[2] - 需频繁往返医院 曾凌晨独自背高烧孩子就医[2] - 主动推婆婆外出晒太阳散步 避免老人长期闷在家里[3] 家庭教育投入 - 在繁重家务中始终重视孩子教育 强调教做人比什么都重要[3] - 孩子完成作业后主动协助扫地洗菜刷碗等家务[3] 社会认可 - 入选2025年第二批"中国好人榜"北京市候选人名单[1] - 被举荐评议为"孝老爱亲"类别候选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