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家卫国
搜索文档
吾家吾国丨主动请缨炸碉堡 他用一生诠释“保家卫国、为人民服务”
央视新闻· 2025-10-02 08:25
高殿生的军事生涯 - 亲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是开国大典上驾驶坦克驶过天安门的车长 [1] - 在黑山阻击战中,所在营驻守距高地约700米处,肩负排雷与装甲威慑重任,激战三天三夜 [12] - 在朝鲜战场上,主动请缨带领两名战友夜渡鸭绿江,用炸药包成功炸毁敌军碉堡 [18][20] 开国大典阅兵细节 - 为克服坦克型号不一、指挥信号差的困难,与战友摸索出用“脚踩肩膀”的“脚语密码”指挥坦克方阵,如脚尖点两下向右、脚跟点一下后退 [2] - 阅兵当日回应朱德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的呼喊时,使出全身力气,声音洪亮有力 [2][6][7] - 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具有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准则和意志 [9] 信念与精神 - 将“保家卫国、为人民服务”作为从未动摇的初心 [1] - 在黑山阻击战中被问及“要命还是要地方”时,与战友异口同声选择“要地方不要人” [16] - 战役胜利时刻热泪盈眶,情感激动难以言表 [17] - 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都具有不怕死的精神 [21]
战火记忆 | “带弟兄们活着打胜仗”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9-01 08:34
军事生涯经历 - 1928年出生于山东 1943年加入八路军东海军分区敌后武装工作队 [1] - 1944年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1945年8月参加解放威海战役 [1] - 1947年参加解放烟台战役 1948年参加淮海战役 [1] - 1949年参加青即战役和渡江战役 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1] - 1955年转业到陕西的一家工厂当工人 [8] 早期抗战经历 - 1943年春天作为村民兵时与两名八路军战士在山洞躲避日伪军扫荡 凭借口音识别伪军陷阱 [2] - 参加八路军后进入抗大学习 条件艰苦用草纸做笔记本 刻苦练习刺刀技术 [2] - 抗大学习结束后被提拔当班长 牢记"带弟兄们活着打胜仗"的目标 [2] 解放战争功绩 - 1945年8月解放威海卫战斗中腿部受伤仍坚持冲锋 被授予三等功并加入共产党 [3] - 1947年解放烟台战役中担任排长 带领爆破手炸开敌人防线缺口 再立三等功 [3] - 1948年淮海战役期间在青岛坚守阵地 环境恶劣食物匮乏仅靠压缩饼干和树皮充饥 [4][5] - 侦察任务中战友小马为掩护其传递情报而引爆炸弹牺牲 [5] - 1949年渡江作战前北方战士学习游泳 4月23日成功占领南京总统府 [6] 抗美援朝时期 -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编入空军105师北上参战 [6] - 朝鲜战场环境极端 零下三四十度风雪中潜伏 战士手脚冻伤仍坚守岗位 [7] - 受到朝鲜百姓关怀 金阿妈妮像对待亲儿子般照顾生病战士 [7] - 部队纪律严明 严禁拿群众一针一线 新兵摘苹果被严厉处罚 [7] 转业后生活 - 回老家担任支部委员和民兵连长 坚持原则拒绝走后门请求 [8] - 始终铭记战友牺牲 教育年轻一代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努力建设国家 [8]
“哪里有伤病员,我就到哪里去”(时空对话)
人民日报· 2025-08-20 06:46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以下是关于抗战老兵张宜顺生平事迹的总结: 张宜顺的抗战经历 - 1933年出生于山东淄博贫困家庭,1944年11岁投身抗战成为看护员,后参加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 [6] - 9岁时被日军强征为矿工,在80厘米高矿道中遭受非人待遇,多次死里逃生 [7] - 1944年随父母投奔沂蒙山抗日根据地,成为鲁中军区后方医院看护员 [8] - 首次战场救护经历是1944年沂水县歼灭日伪军战斗,并参与照顾3名日军伤俘 [9] - 通过写字条和手势与日军伤俘沟通,最终感化他们支持抗战 [10] 张宜顺的军旅生涯 - 抗战胜利时入伍不足两年,被战友称为"幸福" [11] - 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随部队南下福建部队医院工作 [11] - 通过持续学习深造成为医院业务骨干,最终完成大学学业 [11] 转业后的贡献 - 1978年转业至漳州卫生系统,曾任漳州市卫生防疫站党委书记 [11] - 92岁高龄仍积极参与"抗战老兵记忆抢救"专项行动,配合口述史采集 [12] - 经常走进学校社区讲述抗战故事,教育子孙传承爱国精神 [11][12] 思想感悟 - "日本帝国主义是死敌,但被强征士兵应被感化"的战场感悟 [9] -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幸福生活"的人生信念 [12] - "保国保家保田保饭碗"的军人使命传承 [11]
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揭晓
央视新闻· 2025-08-17 11:16
航天工程领域 - 栾恩杰作为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主导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的全过程,实现中国深空探测零突破[3] - 探月工程成为中国继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后第三个标志性航天工程,采用"绕落回"三步走战略[3][4] - 航天事业具有极高风险性,栾恩杰表示"这一辈子值了,下辈子还干航天"[3] 乡村振兴实践 - 范振喜带领河北周台子村从特困村发展为美丽乡村,村集体收入从0增长至首年10万元[7] - 实施铁矿收归集体、修路架桥、建厂办学等举措,累计投资数亿元完成新村建设[7] - 创新建立老年公寓免费入住机制,实现"各有所居老有所依"的乡村振兴模式[7] 体育竞技突破 - 郑钦文用2年时间从世界排名第630位跃升至前50位,2024年斩获中国首枚奥运网球单打金牌[9] - 采用"冠军收割机"式训练模式,连续三天鏖战夺冠展现竞技实力[9] 社会公益事业 - 吕明玉成为山东省首例造血干细胞二次捐献者,累计帮扶46家敬老院和233个困难家庭[12][13] - 带领党员服务队开展600余次公益活动,帮助8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12] 教育扶贫工程 - 保定学院25年来累计输送近400名毕业生扎根西部,在新疆且末培养9000余名学生[16] - 2024年新一批毕业生持续接力西部支教,形成教育扶贫长效机制[16] 应急抢险行动 - 沈华忠两次海上救援共挽救32人生命,累计舍弃价值50万元的蟹笼[18] - 李东在湖南暴雨灾害中牺牲自己成功救出2名同事,展现共产党员担当[20] 科研人才培养 - 庞众望以684分+60分降分录取清华,特殊家庭背景获"自强计划"支持[22] - 明确"科研报国"志向,通过奖学金和助学金体系完成学业[22] 国防军事建设 - 李登月19岁参加八路军,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25] - 刘老庄连82名烈士抗击3000日伪军,后续82名青年补员形成6673人的延续建制[27]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他们经历的抗战丨“为什么要参军?保家卫国!”
河南日报· 2025-08-16 08:28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该文章主要讲述抗战老兵李林茂的生平事迹和家国情怀,不涉及公司和行业相关内容。因此无法按照要求提取与公司或行业相关的关键要点。文章内容聚焦于个人历史经历和红色传承,属于人物纪实类报道。
忆我心中的一位中国英雄(我和中国的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7-22 06:31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该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位英国作者对中国及中国人民的深厚情感,以及通过卢彩文老先生的个人经历展现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由于内容主要涉及个人情感和历史回顾,与公司和行业无关,因此无法按照要求提取相关关键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