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航天精神
icon
搜索文档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航天系统离退休人员书画作品展在京开幕
新浪财经· 2025-08-22 10:21
8月20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航天系统离退休人员书画作品展在京 开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庞锦出席并致辞,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纪检监察 组组长、党组成员李洋主持。 庞锦向抗战老战士、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他强调,要从展览中汲取历史智慧、感悟精神伟力、激发 爱国热情,将伟大的抗战精神和航天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 的更大贡献。 李洋指出,老同志创作的作品勾勒出山河破碎的悲壮与抗争,书写下英雄先辈的誓言与担当,描绘出航 天报国的成就与辉煌,既饱含爱国深情,也传递着信仰的力量。 本次展览共展出了航天系统离退休人员创作的书法作品160幅、绘画作品40幅。"国耻日深民日困,内忧 外患乱纷纷""中国的希望在延安"……航天老同志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书画作品吸引参 观者驻足观看,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王乐天) ...
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揭晓
央视新闻· 2025-08-17 11:16
航天工程领域 - 栾恩杰作为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主导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的全过程,实现中国深空探测零突破[3] - 探月工程成为中国继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后第三个标志性航天工程,采用"绕落回"三步走战略[3][4] - 航天事业具有极高风险性,栾恩杰表示"这一辈子值了,下辈子还干航天"[3] 乡村振兴实践 - 范振喜带领河北周台子村从特困村发展为美丽乡村,村集体收入从0增长至首年10万元[7] - 实施铁矿收归集体、修路架桥、建厂办学等举措,累计投资数亿元完成新村建设[7] - 创新建立老年公寓免费入住机制,实现"各有所居老有所依"的乡村振兴模式[7] 体育竞技突破 - 郑钦文用2年时间从世界排名第630位跃升至前50位,2024年斩获中国首枚奥运网球单打金牌[9] - 采用"冠军收割机"式训练模式,连续三天鏖战夺冠展现竞技实力[9] 社会公益事业 - 吕明玉成为山东省首例造血干细胞二次捐献者,累计帮扶46家敬老院和233个困难家庭[12][13] - 带领党员服务队开展600余次公益活动,帮助8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12] 教育扶贫工程 - 保定学院25年来累计输送近400名毕业生扎根西部,在新疆且末培养9000余名学生[16] - 2024年新一批毕业生持续接力西部支教,形成教育扶贫长效机制[16] 应急抢险行动 - 沈华忠两次海上救援共挽救32人生命,累计舍弃价值50万元的蟹笼[18] - 李东在湖南暴雨灾害中牺牲自己成功救出2名同事,展现共产党员担当[20] 科研人才培养 - 庞众望以684分+60分降分录取清华,特殊家庭背景获"自强计划"支持[22] - 明确"科研报国"志向,通过奖学金和助学金体系完成学业[22] 国防军事建设 - 李登月19岁参加八路军,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25] - 刘老庄连82名烈士抗击3000日伪军,后续82名青年补员形成6673人的延续建制[27]
记者手记:心有坚守 逐梦太空
新华社· 2025-07-15 18:27
航天发射任务 -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采用3小时快速交会对接技术[1] - 天舟系列货运飞船包括基本型和改进型两种型号,天舟九号为改进型[1] - 对接机构是完成交会对接、确保货物和试验设备进入空间站的关键产品[1] 技术创新 - 引入数字化质量确认系统,通过移动终端采集测试数据和照片,提高产品状态正确性和可靠性[4] - 自动化测试用例及自动判读规则的应用使对接机构测试效率提升1倍[2] - 数字化采集便利了后续的数据分析利用[4] 团队建设 - 试验队对接机构团队编制自动化测试用例及自动判读规则,逐步应用完善[2] - 团队成员从紧张胆怯的新人成长为沉稳可靠的骨干力量[1] - 团队强调严谨态度,微小偏差可能导致整个流程重新验证[3] 质量控制 - 团队成员注重细节,从保险丝检查到简单操作的重复练习都要求熟记于心[2] - 枯燥的重复确认和繁琐的交叉复核共同构建"质量长城"[3] - 新系统保证参试各方及时了解测试状态,确认测试结果[4]
翠微股份启动航天科普实践 跨界点燃少年航天梦
环球网资讯· 2025-07-07 15:12
公司活动 - 翠微股份启动"走进科技创新企业系列践学活动",首站走进北京星际荣耀火箭制造基地,30组亲子家庭参与沉浸式航天科技探秘之旅 [1] - 活动包括航天科普讲座和火箭组装测试厂房参观,特邀我国首批航天员赵传东分享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和航天精神内涵 [3] - 活动通过翠微会员小程序公开招募,吸引了会员广泛关注,体现出公众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强烈热情 [5] 活动内容 - 赵传东以"航天精神传承"为主题,讲述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分享航天工程重大突破 [3] - 参观者近距离接触真实火箭零部件与精密组装流程,感受航天科技魅力,体会航天工作者艰辛付出 [3] - 活动让青少年亲身接触火箭制造等前沿科技,感知中国航天发展成就,激发对航天事业的向往 [4] 公司战略 - 翠微股份推动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关注科技创新发展,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4] - 公司将持续深化"商业平台+科技创新"服务模式,计划开展更多科技创新践学活动 [5] - 公司旨在为会员家庭创造学习交流机会,助力公众了解国家科技发展成果,构建新型商业服务生态 [5]
同心共筑航天梦
人民网· 2025-06-08 06:48
航天事业发展历程 - 东风航天城自1958年建设以来,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航天发射基地,承担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等重大任务 [1] - 截至目前已有20艘神舟飞船从该基地发射,搭载20多名航天员进入太空 [1] - 2025年4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安全着陆 [2] 地方支持与军民合作 - 额济纳旗为保障航天基地建设,1958年组织牧民搬迁,为航天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 - 当地形成军地联合搜救机制,边防民警、民兵、退役军人和农牧民共同参与航天任务保障 [2] - 额济纳旗为航天工作者提供政务服务,涵盖婚姻登记、社保医保、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配套支持 [2] 技术升级与设施改善 - 航天安保系统从纯人力巡逻升级为配备智能巡防系统、执法记录仪和无人机等现代化装备 [2] - 现场监控画面可实现与指挥中心实时同步传输 [2]
从校园到军营,他们这样谈理想
中国青年报· 2025-05-11 10:06
国防教育与大学生参军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北京卫戍区某部联合开展国防教育共建活动,70余名官兵与大学生共同参观军事博物馆并参与思政课[3][6] - 大学生黄兵入伍后完成亚运会执勤任务,每日站岗8-10小时,连续40天坚守岗位[3][4] - 史国仕从无人机专业学生转型为"降魔神兵"士兵,强调训练中突破自我的价值[2][4] 军旅成长与个人蜕变 - 黄兵入伍后3公里跑步成绩提升至11分26秒,从体能薄弱到军事素质显著进步[2] - 史国仕描述军营生活细节,如清晨5点训练、拉动演练负重冲锋,体现军人使命感[4] - 谢万能12年防化兵经历包括天津港爆炸救援、北京新发地防疫等高危任务,每日训练穿防护服数小时[5] 理想信念与实践精神 - 付丽莎以航天员8G超重训练为例,强调远大理想需通过坚持实现,中国航天员从未按下离心机终止按钮[6][7] - 多名大学生参军理由包括"热爱国防事业""锻炼自己",退伍后仍保持军人精神[6] - 活动主题"赓续五四薪火"突出青年在军营与校园的双重奋斗路径[3][7]
一名“90后”航天人的成长记:一路“敲螺丝”,望“玉兔二号”上月球
中国新闻网· 2025-05-03 13:43
航天科技行业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149厂在探月工程中承担重要角色,参与了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嫦娥六号的总装工作 [2] - 对接机构被称为"太空红娘锁",用于在太空中连接航天器,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4] - 航天产品研发分为预研、初样、正样几个阶段,员工从预研产品开始学习逐步提升能力 [7] 航天器制造技术 - 对接机构由12把对接锁组成,每把对接锁包含100多个零件 [5] - 装配流程已实现数字化,新型号使用电脑比照设计图装配,熟练型号则直接使用"脑中的图纸" [6] - 航天器制造面临装配精度要求高、试验中变形等技术挑战,需要在预研阶段解决 [6] 航天人才培养 - 新一代航天工人需要具备对产品的理解、装备思维和持续学习数字化等新技术的能力 [10] - 航天人培养采用师徒制,新人从学徒做起逐步成长为项目负责人 [7][10] - 航天领域型号迭代快,每个新项目都带来新挑战,要求技术人员持续学习 [10] 航天项目进展 - 嫦娥四号任务中"玉兔二号"月球车于2019年1月3日成功驶抵月背表面,1月10日结束"午休"被唤醒继续探测 [7] - 中国空间站建造期间航天人面临巨大工作压力 [10]
专访庞之浩:解码航天文化与当代青年的“双向奔赴”
环球网资讯· 2025-04-30 16:39
中国航天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力 - 中国航天事业近年取得显著成就,包括"天问"探火、"嫦娥"揽月、"天宫"空间站建设及"神舟"系列飞船成功往返,持续激发青年群体对航天的热情 [1] - 2024年正值中国载人航天"东方红一号"发射55周年,4月30日十九号飞船搭载航天员成功返回地球,进一步强化航天话题热度 [1] 青年航天兴趣的演变特征 - 青年对航天的关注点从单纯关注发射成果(如火箭成功发射、卫星入轨)转向深度探究任务过程、技术细节及背后故事 [2] - 兴趣领域从航天科技本身拓展至航天历史、文创产品(如火箭模型、航天员玩偶),文创成为青年表达航天热爱的载体 [2] - 参与方式从被动接受信息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包括参与主题活动、科普创作及职业规划咨询,部分青年已为加入航天队伍做准备 [2] 航天文化传播的创新实践 - 叙事方式实现三大突破:融合中华传统文化(如"嫦娥""玉兔"命名)、故事化叙事(强调情感共鸣)、多元化视角(增强亲和力) [4] - 技术手段采用VR/AR沉浸式展示、多媒体互动装置(视频/音频/动画),提升展览趣味性与知识传播效率 [4] - 国家博物馆"九天揽月"特展、月球样品亮相大阪世博会、"中国航天日"系列活动成为重要文化输出窗口 [3] 航天精神对青年的启示价值 - 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战斗、攻关、奉献)为青年应对内卷与焦虑提供方法论:强调直面困难、创新思维、社会贡献导向 [6] - 航天精神通过科学态度、坚韧品质等影响青年心理素质,助力其团队协作、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提升 [7] - 专家建议将航天知识与职业规划结合,关联个人发展可能性,同时搭建互动平台促进科普交流 [5]
昆明举办“中国航天日”活动 推动航天科技与数字经济融合
中国新闻网· 2025-04-24 22:58
中国航天日活动内容 - 2025"中国航天日"科普教育系列活动在云南昆明举办,包含院士主题报告、专题讲座、商业航天产业交流会、航天科普进校园等形式 [1] - 活动主题为"海上生明月 九天揽星河",由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办公室指导,云南省国防科技工业局主办 [3] - 87岁的神舟五号火箭系统总指挥黄春平走进昆明市第十中学报告厅,讲述中国航天从零起步的奋斗史 [4] 航天技术应用 - 云南依托丰富遥感数据资源,在生态环保、资源勘探、水利水电等领域深度应用卫星技术 [3] - 云南大学天文台、智华航空科普基地、云南省无人自主系统重点实验室、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云南数据与应用中心同步对外开放 [4] 航天文化传播 -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符志民进行"创新·技术·项目·发展"主题讲座,传播航天文化和航天精神 [3] - 航天科技集团设计师贾阳通过《浪漫的祝融》主题分享,揭秘中国首辆火星车的细节 [3]
部分免费!2025年中国航天日开放日活动汇总来了!
北京本地宝· 2025-04-23 12:08
中国航天日北京开放活动 - 2025年4月24日中国航天日期间,北京将举办多项开放活动,包括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北航月宫一号、中国航天博物馆和北京天文馆的开放日活动[1][2][14][32]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活动 - 活动时间:2025年4月24日9:00-11:00,地点在北京市海淀区永丰基地丰德东路4号[5] - 活动内容包括参观卫星中心展厅,了解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具体有观看宣传片、参观卫星模型、无人机模型、"五基"协同监测沙盘等[5][6] - 需提前实名预约,不接受当天预约,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或电话预约[9][12] 北航"月宫一号"开放活动 - 开放时间:2025年4月24日,地点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一号"实验基地[16] - 参观场次分为上午和下午各三场,每场最多接待30人[17] - 参观需年满12周岁,身高1.5米以上,需携带有效身份证件[21] 中国航天博物馆活动 - 活动时间:2025年4月23-26日,地点在北京市丰台区万源路1号[22] - 活动内容包括航天文化创意展、科普讲解、科普讲座等,汇集13家航天文创单位[22][23][24] - 需提前预约门票,全价票30元/人,学生半价[28][29] 北京天文馆活动 - 活动主题为"巡天探宇 筑梦苍穹",通过趣味游戏、动手实践和专家讲座等形式开展[32] - 门票需通过北京天文馆官方公众号购买[34] 其他航天日活动 - 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将举办"两弹一星"主题展、科技文创市集等活动[38] - 更多活动信息可通过北京本地宝微信公众号查询[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