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键回归
搜索文档
都市车界|从“屏幕之争”到“门把手之困”,造车安全之本何时寻?
齐鲁晚报· 2025-05-15 13:55
行业设计趋势分野 - 汽车内饰设计呈现两大趋势: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极简科技风”用一块中控大屏替代90%的实体按键,以及传统车企如法拉利对机械质感和物理旋钮触感反馈的坚守 [4] - 设计分野背后是价值观碰撞:“效率至上派”认为触控操作符合数字原生代习惯且支持OTA升级,而“安全优先派”强调物理按键在紧急情况下直觉性操作的不可替代性 [4] - 大众汽车从2026年起将为音量、空调、双闪等核心功能全系配备实体按键,方向盘触控板也将回归机械结构,表明市场对实体按键安全性的认可 [4] 过度科技化带来的安全风险 - 欧盟新车安全评测协会指出,全部功能整合于屏幕会使驾驶员视线频繁移离路面,相关研究显示视线离开路面超过2秒事故概率显著上升 [4] - 硬件冗余消解带来风险,例如电子门把手电路故障导致乘客被困,暴露出“全触控化”设计的脆弱性 [6] - 人机交互认知负荷增加,驾驶者操作触控屏的平均视线偏离时间比实体按键多1.5秒,相当于以60km/h速度盲开25米 [6] - 软件定义汽车引入安全黑洞,智能网联汽车代码量达2亿行,部分车企通过OTA“边卖车边修BUG”,黑客可能通过娱乐系统入侵制动系统 [6] 行业安全规范与监管加强 - 工信部对新能源车隐藏式门把手规范出台,后视镜电子化、全触控中控等设计将面临安全审查,行业从“颜值至上”转向“安全至上” [5] - 中国工信部将“不起火、不爆炸”列为电池强制标准,欧盟UN R157法规要求L3级自动驾驶系统具备“失效可运行”能力,美国NHTSA强制上报辅助驾驶事故数据 [7] - 未来汽车安全标准将不断完善升级,相关部门将加强监管制定更严格法规,安全评级和配置将成为消费者购车决策重要因素 [9] 技术创新与安全解决方案 - 材料与架构创新如固态电池、阻燃电解液将热失控风险压降至0.01%以下,宁德时代NP3.0技术实现“热失控不冒烟” [7] - 人机交互技术寻求突破,宝马新一代iDrive系统将语音控制响应速度提升至0.3秒,沃尔沃DataFusion技术使自动紧急制动误触发率降低70% [7] - 华为、云驰未来等企业将安全防护嵌入整车开发V模型,在需求定义阶段即植入防护机制 [7] - 未来方向是构建“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一体化架构”,关键功能保留实体按键,娱乐系统采用语音手势控制,形成分层架构,电子后视镜等需配备应急物理备份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