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控大屏
icon
搜索文档
汽车上的那些反人类设计,到底冤不冤?
虎嗅· 2025-05-22 16:37
汽车反人类设计分类 - 汽车反人类设计分为两类:一类是为视觉效果、营销噱头或成本压缩而牺牲用户体验的设计,另一类是看似反直觉但背后有明确工程逻辑或行业规范的设计 [1] 不合理派设计案例 - **隐藏式门把手**:风阻系数仅降低0.003Cd,百公里节约0.15~0.18度电,但带来冬季使用困难、故障率高、紧急逃生受阻等问题,实际作用更多是提升视觉高级感 [3][4][5] - **取消物理按键**:新能源车取消物理按键依赖中控大屏操作,导致操作繁琐、延迟影响驾驶安全,座椅记忆等功能藏于深层菜单进一步降低便利性 [7][8] - **外饰件取消物理按钮**:如电尾门取消物理关闭按钮,依赖感应操作易失灵,用户体验倒退 [10] 合理派设计逻辑 - **R挡在前D挡在后**:AT变速箱时代延续的换挡逻辑,R挡靠近P挡便于停车切换,D挡下压更符合前进直觉 [11][12] - **后排座椅翘角设计**:通过"坐垫抬角"分散大腿压力,改善长途舒适性;内置"防下潜挡板"金属骨架,碰撞时防止乘员下滑,避免安全带勒颈风险 [15][16][18][19][21][22] - **A柱加粗取消视野**:强化碰撞安全性能,新能源车一体化设计对A柱强度要求更高,盲区问题通过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电子手段补偿 [23][25][26][28] - **车窗升降延迟**:防夹功能的安全考量,部分国家已纳入强制法规 [29][30][31] 行业趋势与反思 - 早期智能座舱照搬手机逻辑忽视驾驶场景,物理旋钮的便捷性仍不可替代 [33] - 市场反馈推动设计改进,如隐藏门把手转向"半隐藏"方案,空调操作恢复部分物理按键 [35] - 优秀设计需平衡技术复杂性与用户易用性,安全与人性化是核心方向 [36][37]
都市车界|从“屏幕之争”到“门把手之困”,造车安全之本何时寻?
齐鲁晚报· 2025-05-15 13:55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雪 近期,法拉利CEO贝内代托·维格纳关于"车载屏幕无用论"的发言,如同一枚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 起了汽车行业关于"科技感"与"安全性"的深层辩论。当这位拥有半导体行业背景的掌舵人直言"车是用 来开的,不是用来看电视的"时,他不仅挑战了当下"屏幕即豪华"的行业共识,更将公众目光引向一个 本质问题:在汽车智能化浪潮中,安全与创新的天平该如何校准? 被技术裹挟的汽车设计 近年来,汽车内饰设计似乎逐渐呈两大趋势:一方面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极简科技风",用一块中控大 屏替代90%的实体按键;另一方面是传统车企对机械质感的坚守,如法拉利将物理旋钮的触感反馈视为 驾驶乐趣的核心要素。 这种分野背后,可视为两种价值观的碰撞:"效率至上派"认为,触控操作更符合数字原生代用户习惯, 且能通过OTA升级持续扩展功能;而"安全优先派"则强调物理按键的直觉性操作在紧急情况下的不可替 代性,例如盲操空调或应急双闪。 而欧盟新车安全评测协会Euro NCAP则指出:全部功能都整合在屏幕中,会让驾驶员花更多时间在屏幕 上,视线频繁从路面移到屏幕,大大增加了因分心而发生事故的风险。据相关研究显示,驾驶员视线离 开路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