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实体按键
icon
搜索文档
全隐藏式门把手终于凉了,特斯拉们的“傲慢设计”都将被淘汰?
36氪· 2025-09-20 16:04
特斯拉门把手设计问题 - 特斯拉因电子门把手失灵问题正重新设计门把手 部分车主反映电子门把手失灵导致无法开门 甚至出现孩子被困车内需破窗逃生的情况[1] - 美国相关机构对特斯拉电动汽车可能存在电子门把手失灵问题展开调查 涉及车辆约17.4万辆 若最终认定问题构成不合理风险 相关车辆将面临召回[5] 隐藏式门把手安全争议 - 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数据显示 2024年因车门把手故障导致的交通事故同比增长47% 其中隐藏式门把手占比高达82%[13] - 中保研碰撞测试显示 配备电子门把手的车型在侧面碰撞后车门弹出成功率仅为67% 远低于机械门把手的98%[13] - 隐藏式门把手存在冬季结冰难以开门 电子系统失灵及碰撞后无法弹开等安全隐患 同时存在夹伤儿童手指的风险[6][13] 行业标准与政策动向 - 媒体透露预计近期将完成门把手强制标准(国标)草案讨论 可能对全隐藏式门把手直接禁止使用 允许半隐藏式及传统门把手且必须带有机械冗余 预计2027年7月执行并给一年过渡期[5] - 《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草案要求所有新车必须配备"双保险" 在电子系统瘫痪后乘客可通过机械装置手动开门 应急拉手的造型 高度 大小均有相应规定[17] 设计趋势演变 - 全隐藏式门把手设计初衷为降低汽车风阻和能耗 提高整车颜值 但实际用车过程中带来的不便与麻烦远超优势[6][12] - 半隐藏式门把手设计正成为新趋势 今年越来越多新车采用该设计 包括问界M8 奇瑞风云A9L 比亚迪海豹06 埃安UT 一汽奥迪Q6L e-tron等车型[23] - 大众ID系列是首批采用半隐藏式门把手且体验良好的新能源车 其设计在日常情况下通过电开关操作 紧急情况下可通过机械方式直接解锁[23] 汽车设计创新与市场选择 - 汽车行业中存在因核心竞争力不足而通过创造需求 虚构用户需求增加产品卖点的现象 但唯有做好三电 辅助驾驶 智能座舱 人车交互等核心体验 车企才能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31] - 不同用户对汽车需求千差万别 哪些功能受消费者青睐最终由市场评判 如实体按键取消后语音交互技术已发展成熟 基本弥补不便 后排多屏设计也逐渐展现出价值[26][30]
极简造车,凉了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7-28 21:00
单踏板模式新规 - 工信部发布新国标要求乘用车出厂默认状态下单踏板模式不能使车辆完全刹停[2][3] - 新规将于2027年实施,给予车企两年缓冲期,被视为新能源汽车制动安全里程碑[4] - 单踏板模式仍可作为选项存在,但需用户手动开启并伴随持续光学提示[21][22] 单踏板模式发展历程 - 技术最早可追溯至2013年第一代宝马i3,特斯拉2020年后通过强制推广使其普及[8][9] - 特斯拉数据显示单踏板模式可使城市工况续航提升15%-20%,Model 3标准版多跑80公里[11] - 支持者认为该模式减轻驾驶负担,城市工况下刹车片更换频率和轮胎磨损显著降低[12] 单踏板模式争议 - 32%车主在紧急情况下误将加速踏板当制动踏板,15%导致事故[13] - 清华大学测试显示长期使用者应急踩刹平均延迟0.3秒,百公里时速下制动距离增加8.3米[14] - 争议不仅限于国内,《消费者报告》指出该模式需要显著学习适应期且可能冲突肌肉记忆[17] 极简主义设计反思 - 隐藏门把手、全触控屏等极简设计在安全与体验拷问下显露退潮迹象[26][29] - 触屏操作测试显示关闭车道保持功能平均需13.6秒,某些车型耗时达22.6秒[30] - 大众、现代、沃尔沃等品牌在新车型上重新增配实体旋钮,小米SU7强调保留物理按键[33] 行业技术发展转向 - 特斯拉2023年因未允许选择能量回收策略召回110万辆车型,为新国标出台埋下伏笔[18] - EuroNCAP新规要求转向灯、雨刷等安全功能必须配备物理键否则无法获五星评级[34] - 行业共识转向重视用户可控性和安全冗余,而非单纯追求设计极简化[25][35] 特斯拉技术遗产 - 特斯拉核心价值在于热管理系统、电子电气架构、自动驾驶算力平台等隐形技术[39][40] - 部分车企模仿单踏板等表层设计但忽略调教细节,导致用户体验不佳[43] - 行业需穿透设计表象直抵技术内核,在创新与安全间寻找平衡点[44][46]
都市车界|从“屏幕之争”到“门把手之困”,造车安全之本何时寻?
齐鲁晚报· 2025-05-15 13:55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雪 近期,法拉利CEO贝内代托·维格纳关于"车载屏幕无用论"的发言,如同一枚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 起了汽车行业关于"科技感"与"安全性"的深层辩论。当这位拥有半导体行业背景的掌舵人直言"车是用 来开的,不是用来看电视的"时,他不仅挑战了当下"屏幕即豪华"的行业共识,更将公众目光引向一个 本质问题:在汽车智能化浪潮中,安全与创新的天平该如何校准? 被技术裹挟的汽车设计 近年来,汽车内饰设计似乎逐渐呈两大趋势:一方面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极简科技风",用一块中控大 屏替代90%的实体按键;另一方面是传统车企对机械质感的坚守,如法拉利将物理旋钮的触感反馈视为 驾驶乐趣的核心要素。 这种分野背后,可视为两种价值观的碰撞:"效率至上派"认为,触控操作更符合数字原生代用户习惯, 且能通过OTA升级持续扩展功能;而"安全优先派"则强调物理按键的直觉性操作在紧急情况下的不可替 代性,例如盲操空调或应急双闪。 而欧盟新车安全评测协会Euro NCAP则指出:全部功能都整合在屏幕中,会让驾驶员花更多时间在屏幕 上,视线频繁从路面移到屏幕,大大增加了因分心而发生事故的风险。据相关研究显示,驾驶员视线离 开路面 ...
实体按键回归,触控时代是否就此终结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14 22:20
汽车内饰设计趋势:实体按键回归 - 现代汽车将在2026年下一代产品中保留实体按钮,缩小触摸屏尺寸并优化操作系统[6] - 现代汽车承认曾被大屏幕的"惊艳"效果吸引,但消费者反馈不佳[6] - 汽车行业正从全触控设计回归到实体控制装置[8] 触控屏发展历程与问题 - 首个车载触摸屏出现在1986年别克Riviera,仅3×4英寸[10] - 特斯拉2012年推出17英寸中控屏引发行业变革[12] - 触控屏理论上能节省空间和成本(全触控方案比实体按键节省87%成本)[15] - 但实际使用中操作复杂化,如大众ID系列后视镜调节需22秒完成[16] - 沃尔沃和特斯拉将常用功能隐藏在多层菜单中引发用户不满[18] 实体按键的优势 - 实体按键支持盲操,操作速度比触控快3倍[22] - 在120km/h时速下,实体按键可缩短26.7米制动距离[22] - 70%用户在突发状况下无法准确通过触控关闭稳定系统[22] - 宝马采取折中方案,关键安全功能采用实体按键[34] - 保时捷2024款卡宴恢复实体按键和旋钮[36] 用户反馈与市场数据 - J D Power调查显示美国车主满意度连续两年下滑[19] - 仅56%用户愿意用车载系统播放音频[19] - 大众ID 4方向盘触控板误触率高达42%[16] - 特斯拉Model 3后视镜调节需8秒,相当于闭眼驾驶220米[25] 行业应对与产品调整 - 大众宣布所有新车型将采用传统内饰设计[30] - 从2025款ID 2开始,大众将设置5个实体按键[32] - 小米SU7采用磁吸模块拓展实体按键[38] - 特斯拉Model Y焕新版重新配备转向灯拨杆[38] 安全法规影响 - 欧盟NCAP 2026年起要求关键功能必须通过实体操作实现[40] - 该标准可能影响其他地区法规制定[42] - 美国IIHS和中国也在关注交互设计对安全的影响[43] - 日本车企如马自达坚持保留关键功能实体按键[45] 成本与商业考量 - 大众宁愿每年增加2亿欧元成本也要保留实体按键[47] - 每降低1%事故率可减少约8000万欧元保险和售后支出[47] - 实体按键单件成本是触控模块的3倍[47] 人机交互研究 - 研究表明触控操作使新手驾驶员学习成本增加40%[27] - 操作车载屏幕会分散驾驶员注意力约40秒(相当于80km/h行驶800米)[27] - 专家建议根据场景平衡数字与触觉元素[51] - 实体按键提供触感和反馈,能减少视觉依赖[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