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

搜索文档
单踏板被砍废!“刹车失灵”成为过去时?刹车新国标威力有多强?
电动车公社· 2025-07-15 23:52
政策背景与行业动态 - 2024年是汽车行业政策密集出台年份 工信部接连发布动力电池热失控防护 辅助驾驶宣传规范 AEB主动安全等新规 [2][3] - 7月4日发布GB 21670—2025《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替代2008年版旧国标 2025年1月1日实施 [3][5] - 新规针对17年来车辆马力增重 动能回收 线控转向等技术变革做出适应性调整 [5][6] 单踏板模式技术争议 - 单踏板技术最早见于2013年宝马i3 后由特斯拉普及 通过抬油门实现动能回收减速至刹停 [11][14] - 技术优势包括减少刹车片磨损 市区工况节能10-15%续航提升 [17] - 用户两极分化:习惯者认为操作简化 反对者认为违反传统驾驶逻辑易引发误操作 [18][19] - 老司机易出现肌肉记忆冲突 特斯拉"刹车失灵"投诉中30%与单踏板模式相关 [24] 新规对单踏板的核心限制 - 强制要求单踏板模式松开油门后保持蠕行状态 必须踩刹车踏板才能完全刹停 [26] - 动能回收默认模式减速度上限0.3g(3米/秒²) 特斯拉标准模式40km/h下0.38g已超标需手动开启 [28][32][33] - 启用单踏板时需持续仪表盘警示 但未完全禁止使用 [35] 制动系统技术升级 - 确立"机械刹车为主+动能回收为辅"原则 禁止驾驶员手动切换两种制动方式 [43] - 紧急制动时机械刹车需0.2秒内无缝接管 失效时触发持续警报 [44] - 全系强制标配ABS 100km/h制动距离从70m缩短至68m(优化2.8%) [46][60] 线控制动前瞻规范 - 首次将ETBS(电传制动系统)纳入法规 含纯线控和电子液压两种技术路线 [53][54] - 制动电池需通过8次全促动+9次应急制动测试 容量衰减20%触发60秒内限速20km/h的强制维修机制 [58] - 热衰退性能要求从30%提升至25% ABS湿滑路面附着系数利用率≥0.75 [60] 行业影响与技术趋势 - 新规主动引领技术方向 中国车企首次与国际厂商在制动技术领域同步竞争 [51][66] - 线控制动响应速度提升50% 预计2025-2030年将成为主流技术方案 [63] - 政策提前规避技术风险 如制动电池老化预警 多级制动力分配等潜在隐患 [65]
都市车界|乘用车制动新国标发布:强制安装ABS、禁用默认单踏板刹停模式
齐鲁晚报· 2025-07-09 17:24
新国标核心内容 - 所有新申请型式批准的乘用车强制安装ABS防抱死系统 [1] - 禁止车辆在默认状态下仅通过松开加速踏板实现减速至完全停车(禁用单踏板模式默认设置) [1] - 当减速度超过1.3m/s²时,车辆必须自动点亮制动灯 [1] 分阶段实施方案 - 2026年1月1日起强制安装ABS系统 当前中国乘用车ABS装配率为92% 仍有8%的入门级车型(主要为8万元以下车型)未配备 [2] - 2027年1月1日全面生效单踏板模式限制 车企有约两年缓冲期调整车辆设置策略 [2] 单踏板模式的安全隐患 - 长期依赖单踏板模式会改变驾驶员制动本能 紧急情况下踩制动踏板的反应时间平均延长0.3秒 以100km/h时速计算相当于增加8.3米制动距离 [3] - 2024年某新能源品牌用户调研显示32%车主曾在紧急情况下误将加速踏板当制动踏板使用 其中15%因此发生事故 [3] 行业调整与技术转向 - 特斯拉已在2023年通过OTA更新取消强制单踏板模式 将选择权交还用户 [4] - 新国标未完全禁止单踏板功能 但需移出"默认设置"范畴 用户可手动启用强动能回收模式 [4] - 奔驰EQ系列、宝马i3、蔚来ES6、小鹏等品牌部分车型需通过软件更新或硬件调整适应标准 [4] 动能回收与制动信号升级 - 强动能回收减速度大于1.3m/s²时必须自动点亮制动灯 此前特斯拉Model 3强动能回收减速度达1.5m/s²但未强制点亮制动灯 [6] - 制动灯点亮后 后车驾驶员反应时间可缩短0.2秒 追尾风险降低41% [6] - 紧急制动信号触发机制:减速度≥6m/s²可触发 减速度恢复到<2.5m/s²时信号自动解除 [6] 行业影响与安全规范 - 新国标是对技术创新无序扩张的必要规范 核心目的是用标准守住安全底线同时引导技术合理应用 [7] - 2023年特斯拉因单踏板模式风险召回110万辆车型 监管认定未允许驾驶员选择能量回收策略且对长时间深踩加速踏板提醒不足叠加增加了碰撞风险 [7] - 清华大学研究数据显示制动灯点亮新规预计将减少41%的追尾事故 [7]
雷军的疯狂抢购游戏
新浪财经· 2025-06-27 19:59
小米YU7销售表现 - 小米YU7上市3分钟大定突破20万台,1小时达28.9万台,创行业新纪录 [1] - 前2分钟19.8万大定中12.8万锁单,相当于特斯拉Model Y今年前5月中国销量总和 [1] - 开售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台,单款车型销量可排去年新势力车企第四位 [1][7] 营销策略与行业影响 - 采用类似手机抢购模式,产能有限导致交付周期达33-52周,消费者需快速决策 [2] - 延续SU7营销打法,包括与"蔚小理"联动、雷军个人IP强化、测试数据预热等 [4][6] - 传统车企高管质疑数据真实性,认为汽车供应链扩产难度远高于手机行业 [2] 产品定位与定价策略 - YU7起售价25.35万元,较Model Y低1万元,实际价格接近因特斯拉免息政策 [8] - 完全摆脱"性价比"标签,定价与理想L6等高端车型持平,品牌溢价能力提升 [9] - 像素级对标Model Y,安全性被重点强调,雷军称"安全是前提、基础、一切" [6][8] 市场反应与黄牛现象 - 二手平台出现代抢服务,代抢费达数千至万元,锁单后禁止修改购车信息抑制黄牛 [7] - 用户信心显著提升,行业认为YU7产品力无短板,热度延续自SU7的成功 [8] - 雷军预期火爆,留资量为SU7同期三倍,定价决策时间从1小时缩短至3分钟 [7] 雷军个人角色与公司形象 - 雷军回归主导营销,通过社交媒体预热、直播剧透、工厂探访重建传播节奏 [4] - 演讲风格强化品牌感染力,现场观众反馈显示其出场显著提升关注度 [6] - 公司定位从"汽车新人"转向"重点企业",要求以更高标准应对行业审视 [6]
理想坠崖翻滚几十米后全员平安, 车主事故后又买了一辆理想
理想TOP2· 2025-06-21 23:03
核心观点 - 理想汽车在极端事故中展现出卓越的安全性能,乘员舱结构完整、电池无燃烧、气囊正常弹出,有效保护乘员安全[1][2][4][6][9][10] - 事故后理想官方服务团队响应迅速,提供免费住宿、代步车等全方位支持,显著提升用户忠诚度[11][14][31][32][35][38] - 车主复购行为直接验证产品安全与服务价值,形成"事故-体验-复购"的正向循环[14][22][25] - 理想汽车在中保研碰撞测试中获得全系最高安全评级,车身采用热成型钢笼式结构,安全性能获官方认证[27][29] 产品安全性能 - 虎跳峡事故中理想L6 Pro从30米悬崖翻滚落地,乘员舱结构完整且车门正常开启,两名乘员及宠物均无伤亡[1][2][6] - 车内娱乐屏、后视镜等配置在剧烈碰撞后完好无损,座椅仅受轻伤,颠覆"大屏易碎"的质疑[10][13] - 20辆车高速连环追尾事故中理想L7仅受轻伤,对比其他报废车辆形成强烈安全反差[18][22] - 隧道内时速超100公里撞击道牙后,车辆仅丢失轮子,A/B柱无变形,乘员无需医疗处理[24] - 车身采用热成型钢和高强度钢笼式结构,碰撞形变控制优异,全系获中保研最高安全评级[27][29] 用户服务体验 - 事故发生后理想团队主动承担车主住宿费用,并调配L9作为代步车,响应速度获社交媒体广泛好评[11][31] - 提供24小时免费救援服务,包括偏远地区拖车、雪天防滑链配送等,覆盖100+公里长途救援[32][34][37] - 维修期间免费提供代步车,送车上门时完成清洁充电,额外赠送配置升级[40][42] - 春节等特殊时段保持全天候服务,跟踪用户安全状态并报销相关费用[35][38] 市场反馈与品牌效应 - 事故车主3天内复购理想新车,强调品牌实际行动而非优惠驱动购买决策[14] - 高速追尾事故后,被撞车主反而换购理想,形成"反向带货"效应[25] - 社交媒体平台形成"事故种草"现象,车主普遍表示"换车仍选理想"[22][25] - 企业将安全预算列为特批项目,高层公开表态"安全不接受任何缺陷"[29]
25年撞毁7000辆车+5万起事故分析!这个品牌太疯太偏执!
电动车公社· 2025-06-19 00:03
在模拟的十字路口中,第一辆车处于静止状态,第二辆车从远处开过来的时候触发了AEB,好巧不巧从侧面来了第三辆车,以55km/h的时速和第二辆车撞了个满 怀…… 简单科普一下,在这类车祸事故中,安全气囊主要起到"托住头部"吸收能量、减少二次伤害的作用,而安全带主要负责固定,避免身体出现大幅度移位。 关注 「电动车公社」 和我们一起重新思考汽车 先铺垫一下前情提要,社长前段时间去了一趟瑞典, 参加当地的成人礼 到沃尔沃的碰撞实验室现场,见证全球首次公开的三车碰撞测试—— 这也就意味着,平均下来几乎每一天他们都会做一次这种碰撞测试…… 社长在这里也提醒大家,哪怕是平时坐后排(尤其是出门打车的时候),也一定要记得系安全带。我司有个小伙就是因为系了安全带,在才追尾事故中避免"破 相"。 不过相比同方向的追尾,这种侧面撞击事故,往往会导致头部和躯干严重受伤。因此有不少家用车上都配备了头部侧气帘,能够大幅度降低人伤的程度。 但如果问到头部侧气帘的鼻祖,沃尔沃早在1998年就在S80上引入了…… 除非,车企非得模拟真实交通事故中的情况,才会拉实车来"对撞"。 其实对车企来说,这种双车、甚至三车的碰撞现场并不常见,大多数情况下会 ...
研判2025!中国汽车安全带行业市场政策、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未来前景分析:行业准入门槛较高,销售收入超870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10 09:38
行业概述 - 汽车安全带是汽车被动安全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通过高强度织带和固定装置减少乘员碰撞风险 [1] - 安全带类型包括腰带、肩带、三点式安全带、S型安全带和全背带式安全带,遵循GB14166—2013标准 [1] - 2024年中国汽车安全带销售收入达873.2亿元,同比增长5.92%,其中汽车整车制造市场占比超90% [10] 市场政策 - 国家发布《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等政策,支持汽车零部件可靠性检测与评价技术发展 [5] - 多地出台方案推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布局,如北京提升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水平 [5] - 国务院推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探索风电光伏、航空等领域高端装备再制造 [5] 产业链 - 上游为涤纶、芳纶等原材料及金属配件供应商,中游为安全带生产制造环节 [6] - 下游需求以汽车整车制造为主,售后市场包括更换和升级改装需求 [6] - 2025年1-3月中国汽车产销同比增长14.5%和11.2%,乘用车增速达16.1%,带动安全带需求增长 [8] 竞争格局 - 国际品牌如Autoliv、Bosch占据高端市场,国产企业均胜电子、松原安全等通过创新研发提升竞争力 [12] - 均胜电子2024年汽车安全系统业务收入386.2亿元,占总营收69.1%,产品涵盖电动安全带等 [14] - 松原安全2024年安全带总成业务收入12.64亿元,占比64.13%,为国内外主流车企提供解决方案 [16] 发展趋势 - 安全带将与智能系统融合,集成疲劳监测、碰撞预警等功能,实现自动调节松紧度 [18] - 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需求推动高强度新型纤维材料应用,平衡安全性能与续航里程 [18]
沃尔沃袁小林:以价值观为根基,构建全面安全体系
中国经济网· 2025-06-05 09:12
行业安全趋势 - 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市场竞争加剧,"安全"正重回价值高地,成为车企发布会高频话题 [1] - 沃尔沃提出"让安全成为全行业践行的普世价值观",引发行业广泛认可 [1][3] 沃尔沃安全战略 - 公司将安全视为品牌核心信仰,98年来持续推动行业安全标准提升 [3] - 构建全面安全体系,注重参数背后的安全逻辑而非极限参数本身,强调细节落实 [5] - 安全体系需基于真实交通需求整合技术,经长期验证形成,非单一参数或技术堆砌 [5] - 主机厂需扮演整合者角色,通过匹配、标定、调校能力融合供应商技术资源 [6] 长期发展哲学 - 穿越周期需坚守价值观并动态调优,顺境看盈利,逆境考验战略定力 [6] - 成功标准在于将短期挑战转化为长期动能,保持百年品牌建设定力 [6] - 拒绝将安全简化为产品卖点,全系车型安全配置无高低配之分,反对安全选配营销 [8] 商业平衡逻辑 - "质"是生存前提,需通过产品硬实力传递"可信、有吸引力、物有所值"信号 [8] - "量"是商业可持续基础,但反对为销量走捷径,定价由供需关系而非成本决定 [8] - 动态平衡成本、定价与价值,拒绝单纯降价逻辑,需超越行业标准底线 [9] - 新兴技术应用以"不增加安全风险"为前提,拒绝反人性创新 [9][10] 品牌价值观 - 公司所有行动一脉相承,坚持传递"以人为本"的安全感,尊重生命为核心理念 [10]
对话|沃尔沃汽车袁小林:希望安全成为行业的普世价值观
贝壳财经· 2025-06-03 21:13
此前沃尔沃汽车把全新S90上市发布会放在大庆工厂举行,该工厂自2016年投产以来一直是S90车型在全球的唯一生产基地。发布会上,沃尔沃汽车将S90车 型的零部件模具、铸造过程、安全气囊等进行详细展示,重申汽车安全的重要性。 袁小林说,安全是一个全面系统化工程,不仅基于严密的逻辑,更要立足真实场景,不断调校,完成所有变量参数间的最优化匹配,希望安全成为全行业共 同践行的普世价值观。 . 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袁小林。受访者供图 技术发展使安全概念不断延伸 新京报贝壳财经:最近很多车企在发布新车时讲安全,沃尔沃汽车的安全有何不同? 袁小林:安全是我们的价值观,任何时代都不会变。沃尔沃汽车主张的"安全",我更愿意把它描述成系统化的安全,而不是某些参数或者某些技术的应用。 安全体系,是一种基于真实的交通安全需求,我们需要把握真实的场景,整合各种技术,并根据长时间的积累,反复验证,然后才能形成行之有效的体系。 希望全行业都把安全作为普世价值观。 新京报贝壳财经:如何应对信息安全、算法可靠性等数字化时代的安全挑战? "沃尔沃汽车大庆工厂是首次将中国制造的豪华汽车出口至欧美成熟市场的 ...
均胜电子: 均胜电子关于为子公司提供担保的进展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30 19:54
担保情况概述 - 公司为汽车安全事业部旗下子公司宁波均胜安全提供人民币11亿元最高额连带责任保证,临港均胜安全提供人民币2.2亿元最高额连带责任保证,以促进中国地区业务发展并提升市场占有率 [2] - 公司为控股子公司均联智行提供人民币5.65亿元最高额连带责任保证,支持其在智能座舱、高级辅助驾驶、智能车联等业务领域的发展 [2] - 上述担保均为对原有担保进行续保,不涉及新增担保 [2] 被担保子公司基本情况 - 宁波均胜安全2024年资产总额110.87亿元,负债总额75.42亿元,2024年营业收入96.58亿元,净利润5.38亿元 [6][7] - 临港均胜安全系宁波均胜安全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2亿元,主要从事汽车安全系统产品设计、开发及销售 [7][8] - 均联智行2024年资产总额57.65亿元,负债总额24.05亿元,2024年营业收入67.15亿元,净利润2.85亿元 [9] - 德国群英2024年资产总额11.63亿元,负债总额8.86亿元,2024年营业收入17.63亿元,净利润0.56亿元 [9][11] - 智能技术2024年资产总额1.37亿元,负债总额1.23亿元,2024年营业收入2.10亿元,净利润-0.004亿元 [11][13] - 均胜饰件2024年资产总额2.04亿元,负债总额1.12亿元,2024年营业收入1.83亿元,净利润0.22亿元 [13][16] - 均源塑胶2024年资产总额0.87亿元,负债总额0.69亿元,2024年营业收入1.31亿元,净利润0.05亿元 [17][18] 担保金额及余额 - 公司为宁波均胜安全提供担保金额11亿元,实际担保余额16.83亿元 [1] - 公司为临港均胜安全提供担保金额2.2亿元,实际担保余额4亿元 [1] - 公司为均联智行提供担保金额5.65亿元,实际担保余额3.01亿元 [1] - 公司为德国群英提供担保金额1005万欧元(约合人民币7513.9万元),实际担保余额0.4亿元 [1][5] 担保必要性及合理性 - 担保事项旨在满足被担保子公司业务运营与资金需求,促进客户订单交付,提升市场占有率及经营稳定性 [19] - 公司董事会认为被担保子公司经营正常且资信良好,担保风险可控,符合公司战略发展方向 [20] 累计对外担保情况 - 公司及子公司对外担保总额约人民币163.27亿元,实际发生余额约109.31亿元,分别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20.43%和80.62% [20]
安全为王,广汽本田P7以硬核投入刷新电动时代价值标杆
中国新闻网· 2025-05-30 18:39
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能 - 消费者关注点从功能参数回归安全本质 [2] - 广汽本田P7以四年研发周期和超150万公里实测重塑电动时代安全基准 [2][3] 研发与测试投入 - 广汽本田P7研发周期达4年,远超行业平均20个月或更短的开发周期 [3] - 电机试验时间长达4年,402台整车和白车身参与测试验证 [3] - 实地测试里程超150万公里,覆盖极寒和高温高湿环境 [3] - 针对智能安全带进行80度高温高负荷测试,安全气囊测试涵盖女性和儿童不同位置场景 [3] 三重安全防护体系 电池安全 - 搭载90度宁德时代高能量密度三元锂电池,低温适应性、结构防护、电气安全管理领先行业 [4] - 全球首次采用1.2万吨一体化压铸成型IPU铝合金壳体,搭配高阻燃高强度复合材料 [4] - 碰撞后1秒内自动切断动力电池电源,避免着火风险 [4] 主动安全 - 采用L2+级云驰智驾辅助系统,精准识别行人、两轮车及道路元素 [5] - DMS驾驶员监测功能可识别分心行为并提醒 [5] - 紧急昏迷应急系统可自动减速、停车并打开双闪 [5] 被动安全 - 车身高强度钢占比68%,热成型钢占比25% [5] - 全系标配13安全气囊,应用LLDS递减式三级限力安全带减轻二次伤害 [5][6] 机械冗余设计 - 采用Honda自研线控制动系统与BOSCH ESP双重备份,保留机械连接,共四套制动路径 [7] - 配备350mm前通风刹车盘+330mm后通风刹车盘,百公里刹停距离37米 [7] - 隐藏式门把手保留机械设计,断电仍可正常开启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