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安全
icon
搜索文档
碰撞后车门无法开启,五人不幸遇难,特斯拉被起诉
第一财经· 2025-11-05 06:33
因为隐藏式门把手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特斯拉在美面临诉讼和相关机构调查。 根据诉状记载,当时,附近拨打报警电话的居民表示曾清晰听到车内传出尖叫声。当地警长办公室的调 查报告显示,前座聚集的多具遗体表明乘客生前曾经历挣扎逃生的过程。 该诉讼指控特斯拉存在过失行为,指出企业明知其门把手设计存在安全隐患,且电动车锂电池在碰撞后 有着火风险,却未采取任何改进措施。 与此同时,针对隐藏式门把手可能存在的安全缺陷,NHTSA(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也已开 启对特斯拉的调查。 10月27日,NHTSA在致特斯拉的信函中写道,该机构自9月中旬启动相关调查以来,持续收到特斯拉车 主关于门把手的投诉。截至2025年10月27日,NHTSA已收到16起关于2021款特斯拉Model Y车型的投诉 报告,原因是车辆低压蓄电池故障导致车外门把手失灵。 据媒体报道,一起发生在去年11月、针对特斯拉汽车的致命交通事故诉讼,已经于10月31日在美国威斯 康星州地方法院正式立案。 在该起事故中,一辆Model S在碰撞后车门无法开启,车内五名乘客全部被困于迅速蔓延的火海中不幸 遇难。遇难者亲属向法院提起的诉状称,涉事车辆撞树起火后,车内人 ...
碰撞后车门无法开启,五人不幸遇难,特斯拉被起诉
第一财经· 2025-11-04 23:03
2025.11. 04 本文字数:1324,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洪飞红 因为隐藏式门把手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特斯拉在美面临诉讼和相关机构调查。 据媒体报道,一起发生在去年11月、针对特斯拉汽车的致命交通事故诉讼,已经于10月31日在美国 威斯康星州地方法院正式立案。 在该起事故中,一辆Model S在碰撞后车门无法开启,车内五名乘客全部被困于迅速蔓延的火海中 不幸遇难。遇难者亲属向法院提起的诉状称,涉事车辆撞树起火后,车内人员原本在初始撞击中幸 存,却因车门锁止系统困于车内无法逃生。 与此同时,针对隐藏式门把手可能存在的安全缺陷,NHTSA(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也已 开启对特斯拉的调查。 10月27日,NHTSA在致特斯拉的信函中写道,该机构自9月中旬启动相关调查以来,持续收到特斯 拉车主关于门把手的投诉。截至2025年10月27日,NHTSA已收到16起关于2021款特斯拉Model Y车型的投诉报告,原因是车辆低压蓄电池故障导致车外门把手失灵。 在多起投诉案例中,特斯拉门把手故障导致儿童被反锁在车内,甚至需要救援人员介入或通过破窗方 式开启车门。 对此,NHTSA要求特斯拉在1 ...
安全是汽车业的生命线
第一财经· 2025-11-03 23:14
理想MEGA召回事件概述 - 理想汽车将自2025年11月7日起召回生产日期在2024年2月18日至2024年12月27日期间的理想MEGA 2024款汽车共计11411辆 [2] - 此次主动召回的直接原因是10月23日上海市一辆理想MEGA在正常行驶中发生自燃车辆在10秒内迅速燃爆并被大火吞没最终烧成空架 [2] - 事故车辆及同批次车辆使用的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足在特定条件下会导致冷却回路中的动力电池和前电机控制器的冷却铝板腐蚀渗漏极端情况下会造成动力电池热失控 [2] - 理想汽车的云端预警系统在车辆起火4个多小时前已收到相关告警提示但由于此前从未出现过非碰撞起火的先例公司未能在第一时间采取紧急措施错过了提前介入处理的最佳时机 [2] 新能源汽车行业安全问题分析 -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安全事故发生相对频繁不仅是理想汽车小米汽车等其他新能源车的安全问题也频繁曝光包括小米SU7出现的多起严重安全隐患 [4] - 部分新能源车企存在种种夸大暗示甚至虚假宣传问题尤其是利用所谓的新技术透支着人们对科技和自主品牌的信任 [4] - 一些车企对安全缺乏敬畏在推销产品时过度强调舒适和性能等方面却对汽车最基本的安全保障诉求着墨不多这很容易导致消费者放松对驾驶安全等的警惕 [4] - 当前很多活跃于车市的企业是跨界进入者这些企业给汽车行业带来鲇鱼效应促进了中国汽车业的跨越式发展但也带来了部分车企安全意识不足的问题 [5] 行业监管与召回制度现状 - 汽车召回制度早在2004年建立但企业召回主动性不足超过半数的车辆召回是在市场监管部门的调查督促下进行的部分企业将召回视为负担而非责任缺乏主动实施召回的意识 [5] - 今年早些时候市场监管总局和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与规范宣传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5] - 监管法规的制定和出台往往需要较长周期当前汽车召回制度的门槛相对较高安全隐患与缺陷的发现机制仍有完善空间事故报告制度、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等环节也需进一步系统整合 [6] - 以工信部发布的《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为例该标准有望成为全球首个针对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强制性标准体现出中国在汽车安全领域的积极探索 [6] 消费者权益保护与市场生态建设 - 由于专业知识不对称等问题消费者在汽车出行市场更多是产品和服务安全的被动接受者一旦涉及车辆故障消费者本身安全防范和处置能力有限智能网联新能源车更是如此 [5] - 亟需推进市场自律自治能力建设为消费者提供安全表达的合理机制完善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机制以及建立健全利益相关者的受损补偿机制 [7] - 建议在汽车领域引入集体诉讼制度、辩方举证制度等为供需双方提供对等的博弈制度框架基于法经济学原则赋予交易成本最低的主体更多权责激励其担负起对安全的守护责任 [7] - 安全是汽车业的生死符主动召回不是自我揭丑而是最基本的商业人格需要企业积极主动同样需要消费者同行和监管部门构筑起相克相生的健康生态 [7]
从理想MEGA到小米SU7:召回为何难解车主心头之惑?
第一财经· 2025-11-03 21:32
作者 | 第一财经 洪飞红 近两个月,汽车行业发生了两起引发广泛关注的召回事件:10月31日,理想汽车召回1万余辆2024款MEGA;9月19日,小米汽车召回11万余辆小米SU7标 准版电动车。 上述这些质疑都深刻地反映了,市场对汽车安全隐患的"零容忍"态度。消费者的核心诉求十分明确:车企应在发现隐患的第一时间主动召回,彻底解决问 题。汽车安全事关人命与公共安全,不容任何侥幸与拖延。 在新能源与智能化重塑汽车行业的今天,消费者对新技术的接受是一个动态过程。将"新事物"转化为市场信任的"好事物",需要车企在事故发生后做得更 多:既要及时公布调查结果,消除公众恐慌,更需尽快拿出切实方案,预防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车企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事故分析体系,推动安全管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转变,一旦发现安全隐患便开启主动召回。 以"3·29铜陵小米SU7爆燃事故"和"10·13成都小米SU7燃爆事故"为例,这两起事故有一个共同点,即车门把手均无法打开。在门把手设计上,小米SU7无 机械式外把手设计,若想从外部打开车门,只能通过按压藏在门把手内部的微动开关实现电动解锁。 而根据近期开始征集意见的《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 ...
一财社论:安全是汽车业的生死符
第一财经· 2025-11-03 20:53
理想汽车称,在车辆起火4个多小时前,理想的云端预警系统已经收到相关告警提示,工作人员也第一 时间与车主和驾驶员联系。但由于此前从未出现过非碰撞起火的先例,理想未能在第一时间采取紧急措 施,这也导致错过了提前介入处理的最佳时机。 缺陷召回传递的是一种企业的信誉,主动召回不是自我揭丑,而是最基本的商业人格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消息,理想汽车自2025年11月7日起,召回生产日期从2024年2月18日至2024年 12月27日的理想MEGA 2024款汽车,共计11411辆。 10月23日深夜,上海市一辆理想MEGA在正常行驶途中突发自燃,车辆在10秒内迅速燃爆并被大火吞 没,最终被烧成空架,促成了理想汽车这次主动召回。 据车企表述,云端系统数据和专项验证数据复核后的结果显示,事故车辆及同批次车辆使用的冷却液的 防腐性能不足;在特定条件下,上述隐患会导致冷却回路中的动力电池和前电机控制器的冷却铝板腐蚀 渗漏,车辆会出现故障灯点亮、动力受阻及无法上电等情形,极端情况下,会造成动力电池热失控。 因此,这是一起令人遗憾的事故,事后找寻的任何理由都苍白无力,因为汽车起火事关人命,对任何隐 患的侥幸,不仅危害驾驶员和乘客, ...
纵横游长江,零跑晒奶奶,奔驰淋黄油,阿维塔开餐厅…… 车企渴望“胆大出奇迹”
汽车商业评论· 2025-11-03 07:06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10月汽车行业营销活动呈现“反套路”和“胆大”的特点,车企通过跨界联名、极限挑战、热点事件营销等多种创新方式吸引消费者注意力 [4][5] - 尽管营销创新推动10月销售数字再创新高,但多起车辆起火事件使“安全”成为行业无法回避的命题 [5] 营销案例总结 奔驰跨界联名麦当劳 - 奔驰为推广11月5日上市的全新纯电CLA,与麦当劳进行跨界联名,将车辆改造为覆盖黄油的“痛车” [6] - 10月16日起通过“在线寻车”、六城麦当劳旗舰店打卡、模仿汉堡广告拍摄等方式进行年轻化营销,使用“堡堡”“麦驰”等网络语言 [8] - 此举被视为品牌为应对老化质疑、吸引新消费群体而采取的“向下兼容”策略 [8] 奇瑞捷途纵横G700横渡长江 - 10月16日,奇瑞捷途纵横G700在长江芜湖段成功完成横渡,被冠以“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汽车横渡长江” [10] - 此次极限挑战极大地提升了品牌知名度,车辆于10月19日正式上市后,24小时内全球订单量达15,717台,刷新国产豪华越野车首销纪录 [12] 广汽联合京东借势“双十一” - 10月14日,京东联合广汽集团、宁德时代旗下时代电服推出“国民好车”,并宣布新车将于11月9日发布 [12] - 10月22日,京东平台进行1元起拍盲拍测试,该车经历23000多次竞价后拍出7819.34万元天价,收获大量热度 [14] 一汽-大众庆祝3000万辆下线 - 一汽-大众成为国内首家达成3000万辆整车下线的乘用车企,并为此举办长达一个月的整合营销活动 [16] - 活动包括打造“首届汽车文化嘉年华”、推出“3000万甄选款车型”及感恩季福利,截至10月24日已有约13万名车主报名 [18] - 10月30日第3000万辆整车下线当日,公司为老用户免费置换新车并“豪送100台新车使用权”,同时拍摄短视频以贴合新生代消费者 [20] 零跑借助“银发标杆”进行人文营销 - 零跑61岁销售奶奶张美芬的经历通过纪录片形式在重阳节(10月29日)传播,被网友称为“银发标杆” [21] - 公司迅速推出“银发力量”培训班,由张美芬带徒,12名学员中有8人月销量突破10台,强化了品牌“有温度”的形象 [23] 阿维塔与长城汽车进行南极测试 - 10月21日,阿维塔12作为全球首辆登陆南极的新能源轿车,搭乘“雪龙”号前往南极中山站进行极地测试 [25] - 10月30日,长城汽车坦克300柴油版以未经特殊改装的量产车型身份出发前往南极长城站承担科考任务 [27] - 南极测试旨在验证产品在极寒环境下的性能,为全球化布局积累技术资本,覆盖“零下50℃到零上60℃”的测试已成为刚需 [30] 极狐等品牌合作综艺节目 - 10月18日,极狐汽车作为“官方专属座驾”亮相音乐竞技综艺《一起开麦吧》,全新阿尔法T5获得大量曝光 [31] - 10月23日,零跑B系列车型成为抖音综艺《今晚组个局》的“艺人指定座驾”,领克则赞助《令人心动的offer》并推出“心动限定版”车型,据悉30%订单来自节目观众 [33] 阿维塔开设“塔式中餐厅”引流 - 10月,阿维塔在全国上线“塔式中餐厅”,为进店用户提供免费五星级标准午餐,旨在通过跨界餐饮服务重塑豪华体验 [35] - 此举措借鉴了宜家、胖东来的思路,被视为在流量成本高企背景下的差异化竞争手段 [37] 小米举办首届员工车展 - 10月11日至12日,小米汽车在北京科技园举办首届员工车展,小米SU7嫩芽黄配色及YU7“紫水晶”定制版实车首次亮相 [38] - 车展涵盖保时捷、AMG等性能车及经典车型,并设有员工自制改装车展区,主题为“热爱是唯一的答案” [40] 理想汽车应对车辆起火事件 - 10月发生多起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涉及阿维塔、蔚来、理想、奔驰、保时捷等品牌 [42] - 理想汽车在10月23日其MEGA车型起火后采取正面应对,于10月31日公布原因为“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足”,并主动召回超1.1万辆2024款理想MEGA [45]
李想厌恶万分之一的风险,黑公关舆论混战、诅咒购车者……谁在裸泳?
汽车商业评论· 2025-11-01 09:43
行业安全与责任共识 - 理想汽车因发现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足可能导致动力电池热失控的隐患,主动召回生产日期在2024年2月18日至12月27日的11,411辆理想MEGA 2024款汽车 [43][45] -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表示事故调查耗时但公司面对万分之一的风险不能等待,体现了主动承担安全责任的态度 [3][44] -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TO强调安全是自动驾驶基石,每款新车上市前必须完成长达3000公里的安全测试,绝不将用户视为“小白鼠” [28][29] - 岚图汽车董事长卢放指出汽车不是快消品,具有安全责任和高价值耐用属性,智能技术应服务于安全、可靠、耐用 [13][15][17] 行业竞争与营销乱象 - 小米SU7在成都发生严重事故后车门难开引发安全性质疑,公司创始人雷军在行业论坛上倡议共同抵制网络水军、黑公关等网络乱象 [19][20] - 雷军的倡议引发舆论反弹,官媒评论指出企业应优先回应安全质疑而非将批评妖魔化,新浪微博CEO也认为在清晰回应安全问题前呼吁打击黑公关不合时宜 [22][23][24][25] - 极氪汽车一名销售顾问发表“买小米YU7是买命”的不当言论,涉事人员被立即解雇且永不录用,管理层被追责 [31] - 北京现代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斌批评行业营销存在“遥遥领先、反复洗脑”及“大字吸睛、小字免责”等走偏锋现象 [37][38] 技术合作与行业开放 - 犬安科技CEO发文指控比亚迪安全团队冒充吉利极氪工作人员以套取网络安全方案,并对比亚迪的企业文化提出质疑 [6][7] - 比亚迪回应称事件不属实且正在确认细节,但未提供反驳证据,该文章阅读量超10万、留言近千条引发行业强烈反响 [7] - 轩辕同学校长贾可指出中国汽车产业的进步得益于全球产业滋养,未来全球产业发展也需要中国反哺,强调彼此开放合作的重要性 [9][10] - 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曹力澄清其关于坚持“全域自研”的发言被部分媒体曲解为“与华为道不同不相为谋”,并强调与华为等优秀企业合作不矛盾 [41] 行业前景与战略展望 - Stellantis前CEO唐唯实预测马斯克可能因中国制造商的成本竞争压力而退出汽车行业,专注于人形机器人或人工智能等领域 [33][34] - 特斯拉将于2025年11月投票决定一项史无前例的薪酬方案,若达成特定目标,马斯克可能获得价值约1万亿美元的股票奖励 [35] -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预测全自动驾驶智能汽车将在3-5年内实现,到2030年可能出现超越苹果iPhone规模的智能汽车企业,公司目标成为“物理世界的机器人服务公司” [46][47]
隐形门把手还是隐形杀手?汽车安全专家朱西产权威解读
虎嗅· 2025-10-24 15:14
文章核心观点 - 汽车行业正就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性问题展开讨论 新规的出台旨在提升车辆碰撞后的可救援性 但不会完全淘汰该设计[1] 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争议 - 隐藏式门把手在车辆碰撞后可能因断电或机械结构变形而无法弹出 导致救援困难[1] - 该设计引发的安全担忧是行业讨论新规的主要原因[1] 新规内容与行业影响 - 新规要求车门必须能从车外打开 确保碰撞后救援通道畅通 但未明确禁止隐藏式门把手[1] - 行业需在保持设计美感与满足安全新规之间寻找平衡 技术解决方案成为关键[1] 现有车辆的处理方式 - 用户手中不符合新规的车辆无需过度担忧 新规通常不追溯既往 主要约束未来新车型[1] - 行业将逐步适应新标准 现有车辆的使用不受直接影响[1]
武汉国际会议聚焦“安全替身”
长江日报· 2025-10-24 08:34
合作与行业活动 - 采埃孚LIFETEC与中汽中心在2025汽车智能安全与研发测试国际会议上携手 共同推进汽车安全测试用假人及其零部件研发 [1] - 中汽中心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创新及试验研究基地于今年8月签约落户武汉经开区 [4] 汽车碰撞假人的价值与功能 - 汽车碰撞假人身价昂贵 售价动辄高达上百万元 [2] - 假人内部集成高精度传感器 能精准模拟碰撞时人体各部位的受力 采集冲击力、加速度、位移等关键参数以量化输出伤害指标 [2] - 在气囊正常发挥作用的情况下 一个假人可以承受上百次碰撞测试 [3] 中国本土假人技术的突破 - 国外公司凭借早期技术积累在全球假人市场占据主要份额 但其产品基于欧美人身体结构 难以准确评估对中国乘员的保护效果 [2] - 中汽中心自2017年起攻关 已成功突破关键技术 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碰撞假人系列产品 覆盖不同性别和体征 [3] - 国产假人已在国内多家国家级汽车检测中心及主流车企中投入使用 并计划明年推出能更精细模拟真人伤害值的升级版假人 [3] 行业发展趋势 - 国内主流车企愈发重视对中国人体型特征的研究 并应用计算机仿真等新技术 [4] - 行业正朝着开发更适应中国路况、更能保护中国乘客安全汽车的目标稳步迈进 [4]
C-NCAP,为全球共筑汽车安全堡垒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22 13:58
全球汽车安全格局与中国的角色 - 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心正势不可挡地向东迁移,并聚焦于中国,中国正成为全球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和研发高地 [2] - 在汽车安全领域,中国逐渐以引领者角色推动全球汽车安全技术提升,为共筑全球道路交通"零伤亡"愿景贡献解题思路 [2] - 2025世界NCAP大会在中国上海举办,汇聚了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各NCAP机构及全球汽车企业的高层代表 [2] 全球NCAP合作与《上海宣言》 - 全球NCAP组织在近50年发展历程中,通过日益紧密的合作探寻全球汽车安全的最大公约数 [5] - 全球八大NCAP机构在2025年世界NCAP大会联合发布《NCAP25上海宣言》,承诺推动车辆安全标准升级、确保信息透明度、促进合作交流 [10] - 《上海宣言》旨在推动新兴市场NCAP体系与成熟标准衔接,形成全球统一安全升级合力 [10] C-NCAP的发展与贡献 - 中汽中心19年前推出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作为全球NCAP家族唯一中国成员,历经6次升级换版 [12] - C-NCAP累计自购市场上580余款热销车型进行了近2000次碰撞试验,覆盖超过120家汽车企业的产品 [13] - C-NCAP持续扩展"大安全观"内涵,从被动安全到主动安全,从车内乘员保护到兼顾外部弱势交通参与者防护,最新版本特别强化了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测评 [13] C-NCAP的技术创新与全球影响 - C-NCAP以中国交通事故深入研究CIDAS数据库为基础,将中国特有交通环境事故形态转化为精准测评场景,如将行人头部仿真测试区域从2100毫米扩大到2300毫米 [16] - C-NCAP通过测评先行先试,累计推动10余项汽车强制性安全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并推动ESC、ISOFIX儿童座椅接口等关键配置从选配变为标配 [16] - C-NCAP与欧洲NCAP针对MPDB碰撞蜂窝铝的质量、钢度等指标开展联合研究,以减少车企跨区域开发的重复投入 [17] 未来全球汽车安全治理方向 - 未来全球NCAP高效互融互通需通过技术指标协同趋同、评价结果互认衔接、全球共识与行动协同等多维度构建 [17] - C-NCAP未来将构建覆盖车路协同、电池安全等领域的测评体系,并深化与Euro NCAP、Global NCAP等机构的协同创新,推动测试技术资源共享 [18] - 联合国启动的第二个《全球道路安全行动试点计划》明确目标,在2030年前将道路交通伤亡人数降低5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