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家庭关系
icon
搜索文档
批判原生家庭,为何成了一种“时髦”?
虎嗅· 2025-07-02 09:50
"原生家庭"概念自2010年代中期流行至今,已经成为许多国人的日常词汇。无论是最近《乘风2025》中 邓翠雯对于原生家庭伤痛的讲述,还是《十三邀》中咏梅回忆自己孤独的童年,原生家庭的话题时常在 不经意间,闯入我们的视野。 随着原生家庭概念一同兴起的,是一整套描述和反思中国家庭关系的话语和知识。对许多人而言,家并 不总是爱的港湾,也可能带来"创伤"和"阴影"。"疗愈原生家庭创伤"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而"和解"与"逃 离"均是可供参考的选项。在短短数年间,原生家庭已经成为人们理解家庭、看待自我绕不开的话题。 那么,当我们谈论原生家庭时,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 一、何为"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是一个舶来概念,源于英文术语"family of origin"的翻译,指的是个体出生和成长的家庭环 境。它通常与个人成年后建立的"自组家庭"(family of formation)或"繁衍家庭"(family of procreation,也被翻译为"新生家庭")相对,用以区分不同的家庭构成方式。 在追溯原生家庭概念起源的过程中,我发现family of origin一词大约自20世纪70至80年代起,逐渐成为 家庭治疗和 ...
最悲哀的家庭关系:只有权力,没有爱
洞见· 2025-06-17 19:36
洞见 ( DJ00123987 ) ——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 3000 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 蓝字 " 洞见 " 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家是爱的港湾,不是权力角逐的战场。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 洞见主播云湾朗读音频 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最隐秘的暴力,往往裹着糖衣;最残酷的霸凌,往往来自血脉至亲。"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可能觉得霸凌就是校园里的欺压侮辱、职场上的孤立排挤,让人胆战心 惊。 然而,有一种"霸凌"更为隐秘、更为可怕,那就是来自家庭,来自亲人。 他们把自己视作高高在上的掌权人,对孩子独裁专制,对伴侣贬抑打压,这种霸凌虽然不会对 身体带来损伤,却无时无刻摧残着对方的精神与心灵。 作者: 洞见·苏墨 家不再是温暖的代名词,而成为窒息的囚笼、让人只想逃离的冰窖。 诚如吉布森博士所说:当下很多家庭的不幸,源于家里有一个上位者。 一个家最悲哀的关系莫过于,只有权力,没有爱。 01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讲过一个真实的案例。 一位26岁的成年男子,一直不能正常工作,他似乎得了一种怪病。 每当进入单位的时候,他就莫名头疼欲裂、失眠甚至想自杀。 家人看了很多医生,皆束手无 ...
《忘了我记得》:写给东亚中女的故事
虎嗅· 2025-06-17 08:35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ID:new-weekly),作者:nico,编辑:Felicia,原文标题:《刘若英 的新剧,比她的歌还扎人》,题图来源:《忘了我记得》 如果说《俗女养成记》的结局用看似圆满的婚姻塑造了中女童话,那么《忘了我记得》更像 是写给东亚成年人的故事。中女除了年龄、职场危机,是否还有更多需要探讨的话题?许多 看似平稳沉重的成年人,实则需要重建内心的秩序——直面与原生家庭的关系、衰老与死亡 的课题。 原以为《俗女养成记》已经是谢盈萱的极限了,时隔5年,没想到还有新高峰。 近日,由刘若英自编自导、谢盈萱主演的Netflix新剧《忘了我记得》(以下简称"忘了")迎来完结,豆 瓣评分飙至8.3。"中女代言人"谢盈萱依然在演中年女子的困境和命题,只不过这次的状况更复杂,也 更像是"陈嘉玲"的升级版困局。 如果说《俗女养成记》的结局用看似圆满的婚姻塑造了中女童话,那么《忘了》更像是写给东亚成年人 的故事。中女除了年龄、职场危机,是否还有更多需要探讨的话题?许多看似平稳沉重的成年人,实则 需要重建内心的秩序——直面与原生家庭的关系、衰老与死亡的课题。 刘若英的戏中与剧外 像大部分描述中女困境的剧一样 ...
心理观察|当年轻人选择不婚不育,70后父母为何集体“放手”
经济观察报· 2025-06-03 10:48
(原标题:心理观察|当年轻人选择不婚不育,70后父母为何集体"放手") 在民政部最新公布的2025年一季度数据中,全国结婚登记数仅为181万对,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5.9万 对,创下近些年以来新低。这个数字背后,一个更为隐蔽却影响深远的社会现象正在浮现——70后父母 的集体"松手"。 二、从期待到理解,放手背后的心理机制 70后父母的"放手"绝不是简单的放弃,而是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心理调适过程: 1. 从"责任"到"尊重"的价值观变迁:传统上,父母将子女婚姻视为自己作为父母的责任延伸。但现代心 理学强调"个人自主权"的重要性。随着社会进步,越来越多的70后父母开始接受"子女的人生由孩子自 己负责"的观念,他们逐渐认为"尊重子女选择比实现父母期望更重要"。 "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开心就好,不强求了。""儿孙自有儿孙福。"面对大龄单身状态的子女,我身 边许多父母从困惑、焦虑,逐渐走向接纳与放手。上海社会科学院2024年发布的《中国家庭代际关系白 皮书》显示,63%的70后父母在过去五年内显著减少了对子女生活的干预,这一比例在一线城市高达 78%,较十年前翻了一番。父母从传统的"催婚主力"转变为"放手派",这场悄无 ...
俞国良:婚姻关系对于孩子幸福感影响大于亲子关系
中国新闻网· 2025-05-20 10:18
对于每个人而言,"家"是人生最早的课堂,也是成长深层的烙印,它可能是跌倒时托住身体的手掌,是 迷茫时照亮前路的灯光,也可能是午夜梦回时挥之不去的叹息。那么,哪些家庭要素会对孩子的身心健 康产生较大的影响呢?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开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院院长俞国良长 期关注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其团队的研究揭示了上述问题的答案:家庭作为一个动因系统,其家庭结 构、家庭关系、家庭环境、家庭功能四大要素,均会直接或间接给孩子心理健康带来影响。 离异家庭对孩子心理健康影响最大 具体来看,对于孩子抑郁和焦虑症状,亲子关系、婚姻关系和同胞关系的影响力依次由强到弱,例如, 在积极家庭关系对抑郁的影响中,积极亲子关系解释率为70.75%、积极婚姻关系解释率为16.68%、积 极同胞关系解释率为12.57%;在消极家庭关系对抑郁的影响中,消极亲子关系解释率为52.34%,消极 婚姻关系解释率为25.07%,消极同胞关系解释率为22.59%。 对于孩子幸福感,积极亲子关系与幸福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消极家庭关系与幸福感之间呈显著负相 关。同时,婚姻(夫妻)关系的影响力超过亲子关系和同胞关系。在消极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