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

搜索文档
聆听跨越时空的家风故事(解码·家书中的廉洁文化)
人民日报· 2025-08-06 06:21
谢觉哉家风教育 - 谢觉哉通过家书强调子女需参与耕田、挖土、砍柴、拾粪、喂猪、扫地等劳动 培养自立能力 [2] - 谢觉哉要求子女学习刻苦精神 亲自辅导作业并教导"下决心钻进去就不难"的学习态度 [3] - 谢觉哉拒绝儿子赴京探亲请求 因考虑路途费用及接待负担 并自称"焦官"(不挣钱的官)体现廉洁 [4] 廉洁文化建设措施 - 宁乡市将谢觉哉家书微党课纳入党员干部廉政教育 作为纪检干部培训重要内容 [6] - 课程通过实地参观与家书讲解结合 帮助筑牢拒腐防变家庭防线 [2][6] - 法院年轻党员通过课程认识到廉洁奉公意义 承诺工作中坚持公平公正原则 [5] 社会影响与传承 - 谢觉哉以同村勤恳雇工周老倌自比 强调自己是"新社会勤务兵"而非官员 [5] - 谢觉哉禁止子女吃公家饭、坐公家车 不通过职权为子女谋利 [5] - 家风教育通过谱曲传唱诗歌形式在宁乡当地广泛传播 [2][5]
文化中国行丨从素炒豆腐到三苏文脉 千年家训解码家国情怀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15 15:44
林则徐家风家训 - 林则徐家族每年大年三十食用素炒豆腐的传统 寓意做人方方正正和做事清清白白 [1][3] - 林则徐自勉联"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成为后裔家训 强调宽以待人 严以律己和清廉专注的价值观 [5][7] 三苏家族文化传承 - 苏洵 苏轼 苏辙父子以"读书正业 孝慈仁爱 非义不取 为政清廉"为家训 体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9] - 三苏家训以儒家文化为根源 注重个人品德 家族伦理与社会责任的统一 [9] 中国家训历史体系 - 中国古代家训起源于先秦 成熟于两晋隋唐 繁荣于宋元 明清时期 历时数千年 [11] - 《中国丛书综录》记载古代公开出版家训超120种 包括《诫子书》《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经典文献 [11] 徽州宗姓档案价值 - 徽州千年宗姓档案含427部2235册资料 跨越宋元明清民国时期 记录氏族交往交流历史 [13] - 清代汪氏家谱提出"孝父母 友兄弟"等十条族训 具有历史研究 民俗研究多重价值 [13] 家国同构文化理念 - 中国家风家训体现家国同构理念 以国家大义为重 与中华传统美德紧密关联 [15] - 家训不仅规范家庭行为 更对社会整体具有垂范意义和价值 [11][15]
门楣之上家国情(人文茶座)
人民日报· 2025-04-27 05:58
传统文化载体 - 匾额作为传统建筑重要构件承载家风家训文化 如湖南湘阴柳庄"天地正气"匾体现左氏家族家国情怀 江西吉安"仁至义尽"匾反映文氏家族精神 山西晋城"正己率属"匾强调自我约束[1] - 匾额与楹联家谱共同构成家族文化符号 将"仁义礼智信 忠孝勤俭廉"等美德沉淀为家族品格并融入民族精神谱系[1] 家风现代传承 - 广东揭阳新寮村"潜光""隐德"门楣既是黄氏千年家风 也诠释了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研发核潜艇的奉献精神[2] - 江苏泰兴何氏"吏瘦民肥"匾衍生出民情小屋等现代治理实践 体现家风对社会风气的正向影响[2] - 福建屏南陈氏"为忠为良"家规催生108人参加新四军 当代每年近千人报名从军延续家国情怀[2] 文化价值延续 - 门楣文化通过文字雕刻将仁善品德家国大义可视化 实现家风民风的跨世代传递[3] - 传统匾额虽外观斑驳但价值观念通过口耳相传持续更新 如"耕读传家"到"诗书继世"的演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