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icon
搜索文档
文明之光“陕”耀网络空间
陕西日报· 2025-07-29 08:14
网络文明作为互联网时代诞生的新文明形态,延伸出多元交往、万物互联的新图景,呼唤建立更高 规范的价值体系和空间秩序。 强化思想引领,守牢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是网络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陕西省委网信委印发《关 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加强网络空间思想引领。 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精心策划"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等专题,打造"牢记殷殷嘱托 谱写陕西 新篇"等专栏,通过图文、视频、直播等全媒体形式,生动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倾力塑造"秦平""秦声言理"等理论品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学习强国"陕西平台推 出《治国理政金句》《学习卡片》等特色栏目,全年发稿超500期,总阅读量突破6000万次。 主动设置议题凝聚共识。聚焦深化"三个年"活动、打好"八场硬仗"等重点任务,深耕网上重大主题 报道,持续深化形势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开展"稳预期、强信心"成就报道、"村里 喜讯捎北京"主题报道、"千秋一河大潮阔"重点宣传活动,运用"互联网+""新媒体+""融媒体+"等方式推 出系列深度报道,生动展现全省上下干事创业的火热实践。 培育好网民,弘扬正能量。统筹多领域开展 ...
微光星海 文明绽放
辽宁日报· 2025-07-27 10:09
从党政机关到事业单位,从非公组织到街道社区,这些闪耀的文明坐标,既是辽宁精神文明创建的 先进典范,更是全省上下砥砺前行的精神缩影。 步入沈阳市浑南区政务服务中心,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办事大厅里,群众有序等候,工作人员笑意 盈盈,服务贴心。"新手爸爸"曹志宏在"无差别综合受理专区"办理"新生儿一件事",短短几分钟便办理 完毕。他感慨道:"小窗口映照着大作风,这里的服务温度与文明深度,让人心生暖意。" 文明是地域发展的精神标识,更是时代进步的价值灯塔。近年来,我省深耕精神文明建设沃土,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聚焦理想信念铸魂、思想道德培育、文明服务提质、社会责任践行,持续 推动文明单位创建走深走实,让文明之花在辽沈大地次第绽放,新风正气充盈城乡角落。 培育文明之魂 晨曦微露,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气氛热烈。"红邻党员宣讲团"的老党 员围坐在一起,逐字逐句打磨宣讲稿。 "咱就从社区改造说起,每处细节都贴着百姓的心,党始终把群众放在心窝里。"老党员王文义的话 语朴实而真挚。这支由22名离退休党员组成的队伍,将党的创新理论化作邻里间的家常话,已在社区开 展宣讲上百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春雨 ...
执文明之笔 绘城市新风
辽宁日报· 2025-07-25 09:18
悠悠夏日,漫步辽沈大地市井街巷,路面洁净、交通有序、设施完善、绿意盎然……这幅温馨画卷 的背后,是城市文明建设的悄然浸润。 文明,一座城市的精气神,一个时代的价值观。 党的二十大以来,我省全面加强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坚持以文化人、道德浸润、为民惠民和 城乡一体推进,推动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文明素质明显提升,为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推进中国式 现代化辽宁实践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丰润道德滋养。 滋养文明沃土 暑期来临,沈阳文旅市场持续火热,中国工业博物馆成为各地游客来沈旅游的热门打卡地。 "这里全面展示了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各种老旧机器和工具让人大开眼界,孩子们还可以近距离 观看铸造过程,不仅涨了知识,还感受到了工业的魅力。"来自江苏的游客徐女士连连感叹收获满满。 城市文明建设需要文化沃土的滋养。 辽宁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厚多元。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我省坚持以文化人,聚焦从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精神滋养、激发内在动力,不断提升城市的文化品 位和文明水平,使文化成为润泽城市发展的不竭源泉。 系统挖掘和梳理城市文化资源,让老街、老店、老馆、老厂、老站、老港等历史遗 ...
德育引领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新华日报· 2025-07-25 07:39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核心理念 -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举措,旨在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1] - 改革需以德育为主导,构建基于学术共同体的德育共同体,发挥价值引领作用[1] - 数字化技术升级教育方式,校企协同推进实践教学是构建新生态的核心路径[1] 教育共同体构建策略 - 高校需联合政府与企业,打破主体间壁垒,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教育共同体[2] - 政府应优化顶层设计,提供政策指引和资金支持[2] - 企业需参与教育计划制定,提供市场需求洞察确保教育针对性[2] - 通过新媒体矩阵宣传创新创业成果,营造全覆盖的文化氛围[2] 价值观与教育理念融合 - 将"立德树人+创新创业"理念深度融合,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3] - 思政教师与创新创业教师需协同育人,注重价值观与创业观塑造[3] - 课程体系需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培养复合型人才[3] 数字化教育模式创新 - 运用大数据、AI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体系,开发情境化与个性化教学模式[4] - 数字化平台需设置思想政治、创业理论及跨学科管理模块[4] - 教师应动态更新数字资源,培养学生跨学科整合能力与社会责任感[4] - VR/AR技术可创设虚拟创业情境,提升学生团队协作与技术实操能力[5] 实践教育体系强化 - 校企共建实践基地,提供真实场景模拟与创业资源支持[7] - 行业导师指导机制可帮助学生掌握创业流程与行业需求[7] - 通过竞赛、社团活动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提升成果转化效率[7] - 校内创业园区建设可加速项目孵化,提高创业成功率[7]
河南省3人被表彰为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
河南日报· 2025-07-23 07:46
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 - 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在京召开,表彰10个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含群体)和50个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含群体)共82人 [1] - 陈锋、杨松璞、范江涛3人被表彰为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 [1] 陈锋事迹 - 陈锋获"全国见义勇为英雄"称号,现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南阳市西峡分公司网络部员工 [1] - 十多年来先后8次见义勇为,4次受伤 [1] - 2011年8月10日凌晨,陈锋发现一辆运煤车侧翻,撬开车门救出两名驾驶员,徒手扒煤堆又救出两名被困者 [1] 杨松璞事迹 - 杨松璞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是禹州市一个面馆的店主 [1] - 2023年2月4日,赵某酒后持菜刀砍伤贾某,杨松璞劝阻并与赵某搏斗,身中七刀,头骨骨折,手部肌腱断裂伴随骨折 [1] 范江涛事迹 - 范江涛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是新郑人,登山爱好者 [2] - 2023年5月18日,在珠穆朗玛峰海拔8450米处放弃登顶,和队友谢如祥一起救下一名遇险女性登山者 [2] 社会影响 - 英雄模范事迹感动亿万人民群众,彰显社会正气正义,生动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推动家风建设与法治建设互促共进
人民日报· 2025-07-21 05:52
家风与法治建设的关系 -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潜移默化地塑造家庭成员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轨迹 [1] - 家庭作为社会基本单元,良好家风能培育具备法治观念的公民,为法治建设奠定社会基础 [2] - 法治通过国家强制力为家风建设提供价值引领与制度保障,如民法典明确家风建设的法律地位 [2] 家风建设的法治保障 - 民法典、反家庭暴力法等多部法律在维护家庭伦理和促进家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3] - 需优化制度供给,细化家庭成员责任,明确权利义务,为家风建设提供充分法律依据 [3] - 加强精准普法,利用新媒体传播涉家庭法律法规,提升公众对法律要求的认知 [3] 家风传承中的法治教育 - 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家长需以身作则,结合生活实例教授子女法律常识 [4] - 适应信息化趋势,开展家风故事会等活动,融入法治教育,使传承更生动 [4] - 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法治实践,如旁听庭审,深化法治认同,推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4]
鹤山市委书记刘志刚:文明实践不打烊,年轻人白天上班、晚上学艺
南方农村报· 2025-07-11 19:00
鹤山市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 鹤山市自2012年启动文明城市创建以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创建全过程,成功获评"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5][6][7] -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通过"百千万工程"实现快速发展 [7] 文化品牌建设举措 - 建设15间以儿童文学家任溶溶为主题的书屋,创设"任溶溶作文奖",打造"书香鹤山"城市阅读品牌 [8][9] - 开展村歌、村晚、村赛等群众性系列活动,举办龙狮巡游、龙舟赛、香火龙等传统节日民俗活动 [10][11] - 以古劳水乡为核心,推动农耕文化、非遗传承与现代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样本 [11][12] 群众参与机制创新 - 创新开展"文明Yeah集"、文明夜校等项目,年均惠及群众35万人次 [14][15] - 建立359支志愿服务队伍,2000余名"志愿楼长"扎根社区,6.5万名志愿者参与服务 [15][16] - 通过3名全国劳模、3名"中国好人"、6名"广东好人"等先进典型引领社会风尚 [16][17]
我省三位道德模范分享感人事迹——在感动和共鸣中播撒美德“种子”
大众日报· 2025-07-09 09:06
道德模范事迹分享 - 刘真标创办凫山快乐成长营和龙山快乐成长营,为农村困境儿童提供亲情陪伴和生活技能培训,例如学生小孟通过学习种菜、磨豆腐、炒菜等技能并加入篮球社团后获得成长[1] - 杨守伟作为潍坊市儿童福利院副院长,20多年来照顾90%以上患有重度残疾或疾病的孤弃儿童,完成多项创新如保护性约束衣、手握环等并在全国推广[2] - 刘世瑜作为渔民两次在恶劣天气下驾船救援,共挽救17条生命,例如2021年9月5日持续2小时救援遇险船员[3] 教育与社会服务 - 刘真标因童年受老师孙房园帮助而立志成为乡村教师,未来计划将成长营扩展到更多地区[2] - 杨守伟团队不仅提供基础护理如洗澡喂饭,还开展康复训练和特教课堂,并将服务延伸到社区家庭[2] - 刘世瑜在社区文明实践站开展海上安全培训,传播"船帮船,人帮人"的互助理念[3] 社会影响 - 道德模范的事迹通过记者见面会传播,激发公众对道德实践的关注和参与[1][2][3] - 刘真标和杨守伟的工作直接改善了农村困境儿童和残疾儿童的生活质量[1][2] - 刘世瑜的救援行动和社区宣讲提升了海上安全意识和社会互助精神[3]
三维协同实现思政教育一体化发展
新华日报· 2025-07-08 05:59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该文章主要围绕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系统框架与实践路径展开,不涉及公司和行业相关内容。因此无法按照要求输出公司和行业分析报告。 根据注意事项第4条要求"只输出关于公司和行业的内容",而原文是纯教育政策研究类文献,故本次无法提供符合要求的分析。建议提供包含企业运营、行业发展或市场动态的财经类文档以便进行专业分析。
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召开 刘宁作出批示
河南日报· 2025-07-02 18:39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核心内容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 [1] - 总结交流经验并部署重点任务 [1] - 省委书记刘宁作出批示强调精神文明建设新进展新成效 [2] 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与目标 - 河南省16个城市被授予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2] - 聚焦"两高四着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2] - 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 [2] 精神文明建设具体措施 - 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优质文化供给 [2] -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推进文明培育实践创建 [2] - 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 提升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实效 [3] 精神文明建设重点领域 - 统筹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3] - 加强网络文明建设 培育积极健康网络文化 [3] - 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工作全过程 形成齐抓共管长效机制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