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输入

搜索文档
AI 产品经理们的挑战:在「审美」之前,都是技术问题
Founder Park· 2025-07-31 11:01
AI Native产品的用户体验挑战 - 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成功依赖用户体验设计,而AI Native产品的用户体验已成为技术问题而非单纯审美问题[3] - AI产品面临用户需求与价值交付的双重「失控」,用户无法通过自然语言精准驾驭AI能力[3] - 当前AI产品体验瓶颈本质是技术问题,需模型技术与产品工程协同突破市场临界点[4] AI产品设计的两大技术路径 - Andrej Karpathy提出「上下文工程」,强调系统化管理指令、历史记忆等输入信息,优化AI决策基础[7] - Sean Grove主张「规范化编程」,通过结构化文档定义目标,解决人类意图表达不清的核心问题[7] - 两种方案均超越传统提示词工程,试图绕过人类模糊性缺陷[8] AI产品的未来进化方向 - 解决方案需依赖AI而非人类,AI需具备主动理解、预判用户意图的能力[10][11] - 「宽输入」终极目标为多模态感知+生活流捕捉,形成input-output闭环实现自进化[11] - Karpathy与Grove的工作实质是为AI构建弥补人类缺陷的机制,推动AI与混沌现实协作[12] AI时代产品经理的能力转型 - 产品经理需优先理解「模性」,技术审美成为产品审美的前提条件[13] - AI产品设计逻辑从「人适应AI」转向「AI适应人」,技术能力决定用户体验上限[13]
不要拿AI造工具,要建设“新关系”
虎嗅· 2025-07-05 21:01
AI Native时代的产品新目标 - AI Native产品的核心是构建AI能力与用户之间的新型关系,而非单纯创造工具[7][13] - 系统提示词成为定义AI人设和交互关系的"源代码",如NotebookLM、Manus、Cursor等产品均通过首行提示词设定关系[10][11] - 大模型的"超语言能力"使其具备主体性,推动AI与人形成"互为主体"的高阶关系[12][13] 关系建设带来的挑战 - 情商成为产品价值交付的新维度,如Cursor通过提示词管理用户挫败感[17][19] - 生命感设计增强主体性,类宠物智能硬件通过传感器反应创造情绪价值[20][21] - 关系定义需前置写入产品源代码,忠于关系实现成为用户价值交付标准[15] 新关系催生的商业机遇 - 跨次元混合价值交付打破软硬件边界,如情绪管理硬件结合传感器与APP干预[29][30] - Fuzzi气囊支架通过硬件+软件突破品类价格天花板,实现功能与情绪价值叠加[32][35] - 服务分发逻辑从平台连接转向关系驱动,用户LTV天花板被突破[41][43] AI Native产品的新管线 - 产品工程聚焦Broad Input(宽输入)与Liquid Outputting(柔输出)[52][53] - Dia浏览器通过实时捕捉多标签页信息实现"一眼看千层"的主动感知[58][59] - 柔输出强调分步协作,如Devin主动澄清需求、Deep Research确认方案[65][66] 三维价值模型与组织变革 - 企业价值模型从二维用户覆盖转向三维AI能力高度[78][79] - 传统产品经济学与管理学失效,需重构收费模式与组织形态[85][88] - 创业者需同时服务用户与AI能力成长,构建数据飞轮驱动进化[75][76]
聊过 200 个团队后的暴论:不要拿 AI 造工具,要建设「新关系」
Founder Park· 2025-06-24 16:31
AI Native 产品的新目标 - AI Native 产品的核心是构建 AI 能力与人之间的新关系,而非单纯创造新工具 [13] - 系统提示词(System Prompt)成为定义 AI 与用户关系的关键,例如 NotebookLM、Manus、Cursor 等产品通过提示词设定人设和交互逻辑 [15] - AI 的「超语言能力」使其具备主体性,与人类形成「互为主体」的关系,这是高阶关系的核心 [18] 新关系带来的挑战 - 情商成为产品价值交付的一部分,例如 Cursor 通过系统提示词管理用户负反馈并提升交互体验 [21] - 生命感是增强 AI 产品主体性的关键,类宠物智能硬件通过传感器和简单反应创造情绪价值 [24] - 生命感的设计需多样化,涵盖顾问、朋友、宠物等关系类型,以低智能交付高情绪价值已被验证有效 [27] 新关系带来的机遇 - 跨次元混合价值交付:硬件与软件结合突破传统价值天花板,例如情绪管理可穿戴设备 [35] 和 Fuzzi 气囊支架 [36] - 新关系形成服务分发新通路,突破传统 ARPU 和 LTV 天花板,例如 Agent 产品按用量付费模式 [46] - 建设性关系需解放而非纵容人性,产品需避免隐藏议程以维持长期信任 [50][52] AI Native 产品的新管线 - 产品工程的核心是在不确定性中增强确定性,Broad Input(宽输入)和 Liquid Outputting(柔输出)是关键 [56][58] - 宽输入需多模态实时感知和高分辨率生活流捕捉,例如 Dia 浏览器通过主动获取标签页信息提升用户体验 [65][68] - 柔输出需分步交付并与用户协行,例如 Devin 追问需求、Deep Research 确认方案、YouWare 提供模板起点 [74][75] AI Native 的新价值模型 - 创业者需同时服务用户和 AI,通过产品工程释放 AI 能力 [82][84] - 价值模型从二维平面变为三维立体,AI 能力高度决定总体积 [85] - 传统产品经济学和管理学被颠覆,收费模式、组织形态等需重新思考 [95][97] 行业趋势与未来展望 - AI 推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革,3 年看生产力,10 年看生产关系 [95] - 极客公园通过社区支持技术创业者,探索新时代产品创新 [81] - 开放性问题如智能合约付费、价值创造新循环等预示行业未来方向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