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对称原理
icon
搜索文档
杨振宁:抱薪科学 沐光而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9 15:55
(原标题:杨振宁:抱薪科学 沐光而行) (杨振宁) 杨振宁为中国科教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1971年他首次回中国访问,掀起大批华裔学者访华热潮,被誉 为架设中美学术交流桥梁第一人。1977年,为促进中美邦交正常化,他组织成立全美华人协会并担任会 长。 晚年杨振宁定居中国,2017年恢复中国国籍。回中国后,杨振宁把家安在清华园,取名"归根居",认为 自己的人生像是画了一个圆。 "我的一生是沐光而行的一生,如斯如愿;理想奉献的一生,不屈不折;幸福圆满的一生,无怨无 悔。"杨振宁在快满九十岁时曾这样写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彭新 杨振宁在中国乃至全球科学界,在国人心中,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 1922年10月1日,杨振宁出生在合肥西大街四古巷内的杨宅,在这里度过了6年时光,后因其父赴厦门大 学、清华大学任教而举家迁徙。他的父亲杨武之是中国第一位留美的数学博士,1929年至1937年在清华 大学任教,一家住在清华园内,杨振宁在此度过童年和少年时光。 对中国人而言,杨振宁更重要的贡献,或许不止于学术层面。1995年,杨振宁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及获得 诺贝尔奖的感受,他说:"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改变了中国人自己觉得不如 ...
杨振宁: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改变了中国人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作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9 15:35
记者丨 彭新 编辑丨骆一帆 杨振宁在中国乃至全球科学界,在国人心中,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 1922年10月1日,杨振宁出生在合肥西大街四古巷内的杨宅,在这里度过了6年时光,后因其 父赴厦门大学、清华大学任教而举家迁徙。他的父亲杨武之是中国第一位留美的数学博士, 1929年至1937年在清华大学任教,一家住在清华园内,杨振宁在此度过童年和少年时光。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杨振宁随母从清华园返回合肥居住半年,就读于庐州中学。1938年3 月,合肥沦陷在即,杨家辗转迁往昆明,从此远离故土。1945年杨振宁赴美留学。1950年代 他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理论,并因此在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 奖,成为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除此之外,他还在现代粒子物理学、量子群、统计 力学等领域有深远贡献。 (杨振宁) 杨振宁为中国科教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1971年他首次回中国访问,掀起大批华裔学者访华热 潮,被誉为架设中美学术交流桥梁第一人。1977年,为促进中美邦交正常化,他组织成立全美 华人协会并担任会长。 晚年杨振宁定居中国,2017年恢复中国国籍。回中国后,杨振宁把家安在清华园,取名"归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