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商业化

搜索文档
开挖掘机、不爱商业,少林寺来了位不一样的住持
虎嗅APP· 2025-07-31 22:02
新任少林寺住持印乐法师的背景与风格 - 印乐法师59岁,1982年出家,历任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河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等职,2005年起担任洛阳白马寺方丈20年 [2] - 与释永信不同,印乐法师更为低调,未开通社交账号或著书立说,形象多来自零星采访和游客影像 [4][5] - 印乐法师主张"农禅并重"传统,曾亲自驾驶挖掘机挖土,带领僧人参与农作物晾晒等劳作 [6] 印乐法师的寺庙管理理念与实践 - 规定僧人每周一、三、五集中学习,每月邀请高校专家授课,内容涵盖佛教各宗派知识等 [6] - 任内多次推动白马寺扩建,旨在恢复"中国第一古刹"盛景,历史上鼎盛时期占地达3000多亩 [7] - 国际化导向明显,促成印度政府捐建印度风格佛殿,使白马寺成为全球唯一汇聚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寺院 [8] 对商业化的态度与做法 - 明确表示"不想评价少林寺",强调白马寺坚持按照佛教传统维护、传承佛教文化 [2][14] - 面对1亿元土地费用和后续1.5亿元建设资金缺口,仍拒绝申请商标,未建立商业版图 [12][14] - 曾提交提案反对佛教名称和寺院名称被注册为商标,认为这损害佛教庄严与清净 [13] - 白马寺内无商业化场所,提供免费香和茶水,连瓶水都买不到 [15]
释永信:佛门里的资本家
虎嗅· 2025-07-31 07:01
有人用化缘钵接香火钱,有人却在资本账上记着几个亿的流水,最近少林寺住持释永信因涉嫌挪用寺庙 资产被多部门联合调查。寺庙也能搞成上市公司,和尚也能成为CEO?从破庙到商业帝国,少林寺怎么 就变成了印钞机? ...
开挖机、不爱商业,少林寺来了位不一样的住持
凤凰网财经· 2025-07-30 21:21
少林寺新任住持印乐法师的背景与风格 - 印乐法师59岁,1982年出家,历任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河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等职,2005年起担任洛阳白马寺方丈长达20年 [2] - 与释永信高调风格不同,印乐法师未开通社交账号且低调务实,形象主要通过零星采访和游客影像呈现 [3][4] - 坚持"农禅并重"传统,亲自参与劳作如驾驶挖掘机、加固树木,并规定僧人每周集中学习佛教及文学知识 [4][5][7][9] 白马寺管理实践与扩建成果 - 推动白马寺扩建以恢复"中国第一古刹"盛景,历史上鼎盛时期占地3000多亩 [10] - 2006年促成印度政府捐建印度风格佛殿,后续吸引缅甸、泰国等国共建,形成全球唯一汇聚四国风格佛殿的寺院 [11] - 扩建面临资金缺口:土地购置需1亿元,后续建设需1.5亿元,而寺院年收入仅1700万元(门票+捐资) [13] 对商业化的态度与行动 - 明确拒绝商标注册,未授权"白马寺素饼"等商业合作,强调"佛教传统特色必须坚守" [15] - 2010年提交全国两会提案,反对佛教名称被注册为商标,认为会损害佛教庄严性 [16] - 与少林寺形成鲜明对比:白马寺无关联企业,寺内免费提供香火茶水且无商业场所 [18][19] 新任住持面临的挑战 - 需接管手握795个商标的少林寺,平衡千年禅武精神与前任商业化争议 [19] - 其"远离商业诱惑"的理念与少林寺现有模式存在潜在冲突,未来发展路径受关注 [2][19]
少林寺的商业版图:一座千年古刹的财富密码
36氪· 2025-07-30 11:32
核心观点 - 少林寺通过系统化商业运作构建了横跨文旅、教育、影视、餐饮等多领域的商业生态,将文化IP转化为多元化收入来源 [1][3] 门票与香火收入 - 2005年起景区门票定价100元/人,少林寺按协议获得30元分成,2014年因拖欠5000万元分成款与管委会对簿公堂并胜诉 [6] - 2010年游客量270万人次,门票收入约1800万元;2017年嵩山景区总门票收入3.5亿元;2019年游客量峰值4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12亿元 [7] - 门票分成70%用于寺院建设,20%用于僧众生活,10%用于慈善公益 [7] - 香火钱年收入达数千万级别,设有定价19800元的至尊祈福牌项目 [8] - 寺院财务不透明引发争议,2015年曾有人举报方丈侵占香火收入但未查实 [10] 武僧表演与培训 - 景区每日循环举办武术表演,票价20元/人,单场20分钟,武僧团已出访60余国 [11] - 1999年起全球年巡演超200场,单场收入从10万美元增长至50万美元 [13] - 周边武校形成产业链,带动武术器材、服装等周边产业 [13] 文化IP运营 - 1982年电影《少林寺》开启IP商业化,后续参与影视剧制作并收取授权费,如与深圳卫视合作《功夫之星》获100万元费用 [15] - 国内注册商标超900个,覆盖45个类别,并在30多国布局国际商标 [17] - 品牌授权审核通过率不足5%,授权费较同类IP高3倍,曾通过诉讼维护商标权益(如2020年起诉森马服饰) [18] - 2008年开设淘宝店"少林欢喜地",2020年销售额2300万元,最贵商品《少林武功医宗秘笈》标价9999元 [19] - 2021年直播带货单场销售额破500万元,5分钟售罄999元礼盒 [20] - 少林书局出版物年发行量最高达50万册,纪录片《百年少林》DVD销售额破千万元 [21] 海外扩张 - 截至2025年在全球50多国设立文化中心,派驻武僧超100人,累计教授弟子300万人 [24] - 洛杉矶文化中心实行分级会员制:普通会员年费300美元,VIP会员年费2000美元,年会员费收入超300万美元 [24] - 2015年于澳大利亚斥资1.02亿元购地1248公顷,项目总预算17.6亿元,计划通过年费1.2万澳元/人的会员制回收投资 [26] 企业架构与资本运作 - 1998年成立中国佛教界首家公司河南少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2008年成立核心平台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少林资管) [3][28] - 少林资管由少林寺100%控股,累计对外投资16家公司,总投资额近8000万元,最大单笔投资1600万元 [28] - 释永信曾持股少林资管80%,2015年股权结构调整后由少林寺全资持有 [30] - 释永信曾关联10家企业,涉及高速公路开发、网络工程等领域 [31] - 商业合作中常采用品牌授权模式(如仅出品牌不出资),按协议获取"功德"回报 [33]
不止少林寺!揭开寺庙的“赚钱密码”
创业邦· 2025-07-30 11:10
少林寺商业化发展 - 1987年释永信成为住持后推动少林寺商业化,提出"和尚也要吃饭"理念,打破传统封闭模式[4] - 1996年注册少林寺官网并数字化《易筋经》,半年吸引5万海外访问[4] - 注册45类200多个少林寺商标,形成"少林"金字招牌[4] - 30年间将破败寺院发展为年收入超12亿元的商业帝国[5] - 文化IP估值达数十亿,覆盖影视、文创、电商等多领域[4] - 全球注册超700个商标,涵盖功夫鞋、禅香甚至火腿肠等品类[27] - 武僧团全球巡演年超200场,单场收入从10万升至50万美元[27] - 少林药局产品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成为中医药网红品牌[27] 四大佛教名山商业模式 - 峨眉山1997年上市,2024年营收10.13亿元,净利润2.34亿元[8] - 门票收入2.77亿元(旺季160元/人,淡季110元/人),年接待467.22万人次[10] - 索道业务营收4.1亿元占比40.5%,宾馆酒店1.8亿元占比17.77%[11] - 九华山索道缆车收入2.93亿元占比38.35%,客运1.59亿元占比20.73%[11] - 普陀山旅游运输服务收入占总收入82%[11] 寺庙门票经济 - 普陀山年接待900万人次,门票收入突破8亿元[13] - 五台山2023年接待604.73万人次,门票收入6.96亿元[13] - 雍和宫日均客流4万人,年门票收入5000万元[14] - 灵山大佛年门票收入7.62亿元居首,少林寺3.2亿元排第三[14] - 门票分成比例通常为寺庙30%、经营者70%[16] 寺庙衍生业务 - 普陀山吉祥香业2017年销售收入3215.76万元,毛利率60%[18] - 电子功德箱、扫码捐款等新型捐赠方式出现[19] - 寺庙餐饮成流量密码,灵隐寺慈杯咖啡、玉佛禅寺素汉堡50元/份[21][22] - 文创产品热销,如雍和宫香灰琉璃手串、灵隐十八籽等[24] - 上海玉佛寺参与饿了么天使轮投资10万元,累计资助219个项目成功率80%[28] - 五台山控股15家企业,涵盖投资、文旅、科技等多领域[28] - 法门寺关联公司涉及景区开发、置业、演艺等业务[28]
释永信的少林寺帝国一夜坍塌,古代和尚其实更会玩资本?
虎嗅· 2025-07-30 11:06
最近关于释永信的事情又闹得沸沸扬扬了,少林寺商业化步步为营,两字商标让天下生意都要买单,钱 赚得盆满钵满,却没人知道花向何处。古代和尚其实早已涉足地产高利贷,寺庙既能剥削百姓,又与官 府狼狈为奸,甚至囤女藏金、私兵自重。到底什么才是真,今天我们就一起聊一聊。 ...
少林寺商业化:一场持续近三十年的文化博弈
虎嗅· 2025-07-29 17:29
公司商业模式转型 - 从依赖门票收入转向多元化经营模式 包括禅修体验和武术培训 2017年门票收入3.5亿元 衍生项目收入超1.2亿元[20] - 建立实体公司开展商业化运营 1997年成立中国佛教界首个商业化实体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11] - 采用非遗传承与现代工艺结合模式 重启少林药局并将秘方转化为商品 2019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12] 资本运作与投资布局 - 通过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资本扩张 2008年成立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从100万元增至1亿元[18] - 投资覆盖16个领域包括制造业和文旅地产 2022年曾以4.52亿元竞得郑州商业用地[18][21] - 海外业务采用会员制分级收费 美国洛杉矶文化中心年会员收入超300万美元[20] 数字化与文化传播 - 早期通过官网公开武学典籍吸引全球访问 1996年建立官网后半年内海外访问量突破数万次[10] - 推动少林文化国际传播 海外设立50余个文化中心 年受众超千万[34] - 尝试创新授权方式 包括网络游戏授权和与快餐品牌联名推出产品[22] 收入规模与分配机制 - 年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 从1980年代不足百万跃升至2019年超12亿元[23] - 建立收入反哺机制 每年将30%的收入用于古建修复和慈善事业[32] - 形成以商养文模式 在政府拨款有限情况下为文化存续提供物质基础[32] 业务结构演变 - 初期业务涵盖旅游纪念品和武术培训咨询[12] - 后期扩展至中医药产品开发 少林药局成为中医药领域的网红品牌[12] - 投资领域多元化 覆盖金融和地产等16个行业[18]
不止少林寺,揭开寺庙的“赚钱密码”
36氪· 2025-07-29 12:09
少林寺商业化发展 - 释永信推动少林寺商业化30年 将破败寺院打造为年收入超12亿元的商业帝国 注册45类200多个商标 文化IP估值达数十亿 [1][3] - 少林寺通过官网数字化《易筋经》半年吸引5万海外访问 成立实业公司拓展影视 文创 电商等多领域产业链 [1] - 少林寺武僧团全球巡演年超200场 单场收入从10万升至50万美元 药局产品2019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 [22] - 少林寺在全球注册超700个商标 涵盖功夫鞋 禅香甚至火腿肠等品类 成为IP开发集大成者 [22] 四大佛教名山商业模式 - 峨眉山1997年上市 2024年营收10.13亿元 净利润2.34亿元 索道业务占比40.5%达4.1亿元 门票收入2.77亿元 [4][6] - 九华山索道缆车业务收入2.93亿元占比38.35% 客运业务1.59亿元占比20.73% 合计贡献59.08%营收 [6] - 普陀山旅游运输服务收入占比82% 五台山2023年门票收入6.96亿元 接待游客604.73万人次 [6][8] - 佛教名山因交通不便形成"买路财"模式 索道成为核心盈利点 普陀山曾冲击上市但受政策限制未果 [6][7] 寺庙收入结构分析 - 门票分成比例通常为寺庙30% 经营者70% 灵山大佛年门票收入7.62亿元居首 少林寺3.2亿元排第三 [8][9][12] - 雍和宫日均客流4万人 年门票收入5000万元 普陀山旺季单日门票收入突破8亿元 [8][9] - 香火业务毛利率达60% 普陀山吉祥香业2017年销售收入3215万元 毛利1873万元 [13] - 电子功德箱 电商平台香烛销售成为新增长点 普陀山指定用香在淘宝京东标注"唯一指定"提升溢价 [13][14] 寺庙新兴业态拓展 - 寺庙餐饮成流量密码 灵隐寺"慈杯咖啡"爆火 上海玉佛寺素汉堡套餐售价50元 [18] - 抖音"寺庙斋饭"播放量超2000万次 小红书相关笔记超11万篇 斋饭窗口排队盛况超过写字楼电梯 [14][18] - 文创产品开发活跃 雍和宫香灰琉璃手串 灵隐寺十八籽成为爆款 五台山淘宝销售财神挂件 [19][22] - 寺庙跨界投资案例频现 上海玉佛寺参与饿了么天使轮 五台山控股15家企业涵盖文旅 科技等多领域 [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