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机器人可移动化
icon
搜索文档
邓洲:人形机器人带来工业发展新机遇
经济日报· 2025-05-28 08:27
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 -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近年来在机械构造、智能化、拟人仿生等领域取得显著进步 [1] - 工程机械突破:双足站立奔跑、五指抓取等动作成熟,推动传动系统、机械设计、运动控制等技术发展,使机器人能在复杂环境中稳定运行 [1] - 智力水平突破:传感和AI技术赋能下,人形机器人对外部世界感知更强,能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具备更高自主性和柔性 [1] - 拟人仿生突破:外形设计更具亲近感,交互简便,使用者无需专门学习即可通过人类语言下达指令,拓展非专业化应用领域 [1] 人形机器人与传统工业机器人对比 - 人形机器人当前主要应用于展示、引导、陪伴等服务或专业领域,工业场景可靠性及性价比低于传统工业机器人 [2][3] - 工业机器人以安全为基本原则,需物理隔离人类工作空间,操作需专业知识,参数修改需授权 [2] - 工业机器人强调效率优先,专业化设计(如焊接、喷涂机器人)牺牲柔性化,实现特定任务的高力量、速度、精确度 [2] - 工业机器人注重连续性协作(如汽车制造流水线4-6台焊接机器人组合作业),而人形机器人需独立工作损失协作效率 [2] 人形机器人对工业的潜在影响 - 助推"人机融合"发展:协作机器人(如发那科CR系列、ABB YuMi系列)通过技术破除人机物理障碍,已在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应用 [4] - 促进工业数智化改造:人形机器人的智能感知、自主决策技术可提升工业机器人环境适应能力,如智能焊接机器人自主识别多品种工件 [5][6] - 推动工业机器人可移动化:人形机器人的无线定位、轨迹规划技术可借鉴至轮式/履带式移动工业机器人,满足定制化生产需求 [6] 未来工业机器人发展方向 - 人形机器人技术将推动工业生产向高效、柔性、安全、智慧方向演进,虽短期内难大规模替代传统工业机器人,但提供关键理念支持 [7] - 复合移动机器人(整合多关节机器人与自动导向车)快速发展,实现中小型工业机器人可移动化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