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搜索文档
珠海首次!室内循环水成功孵化石斑鱼
南方农村报· 2025-06-16 19:30
公司技术突破 - 珠海首次实现室内循环水成功孵化石斑鱼 [1][11][22] - 公司自主研发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包含养殖池、生态处理器、恒温系统等核心组件 [42][43] - 水处理系统三项核心技术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45] 孵化成果与规模 - 第二次孵化投放1.2斤鱼卵(约100万尾鱼花) [2] - 第一批24万尾石斑鱼鱼苗已于5月18日销往湛江和海南 [16] - 扩建25个标粗池用于培育10厘米左右的中苗 [57][59] 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 - 石斑鱼孵化需突破开口关、变态发育关和防互食关三大技术难关 [27][28][31] - 传统外塘孵化方式因水质不稳定导致成功率低 [39][41] - 循环水系统实现零排放、不换水且能规避高密度养殖风险 [43][44] 公司发展历程 - 2019年一期项目研发"鱼菜共生"生态种养模式 [47] - 2022年二期项目实现澳洲淡水小龙虾工厂化孵苗(4.3万尾试养成功) [51][52][53] - 2023年三期项目专注于石斑鱼孵化并扩建2个车间 [55][57] 生产效率对比 - 工厂化循环水系统使南美白对虾亩产达2万斤 是传统模式(1000斤/亩)的20倍 [49][50]
【商洛】推动冷水鱼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陕西日报· 2025-05-27 06:31
产业发展现状 - 商洛市2024年建成全省首个4.0版鱼菜共生示范基地 渔业总产值达5.67亿元 其中冷水鱼产量5091吨位居全省第一 [1] - 全市建设冷水鱼示范基地8个 稻(藕)渔综合种养基地2个 大水面生态养殖示范基地1个 [6] 技术创新应用 - 采用4.0智慧养殖系统实现鱼菜共生 通过水循环技术将鱼排泄物转化为植物养分 达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生态平衡 [2] - 应用数字化智能养殖系统 包括5G数据传输、AI决策分析等技术实时调节鱼池环境 采用"双层海融模块+绝缘脂"等创新技术 [2][3] - 推广6种生态养殖模式 引进8个鱼类品种 应用20项先进技术 建立6个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攻克5项关键技术 [3] 重点项目推进 - 山阳冷水鱼产业园采用梯田自流水养殖设计 一期25亩鱼池已试养 二期25亩完成60% 预计7月全面投产 [5] - 延坪镇两岔河村养殖基地实现"一地生四金"模式 包含土地流转租金、务工薪金、合作社股金、龙头带动资金等多重收益机制 [5] 经营模式创新 - 商南县格瑞农业通过生产托管、收益分红等合作方式带动农户 务工人员月收入达4000-5000元 [7] - 商南县推行"村集体+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带动480户增收 镇安县"村集体+新型经营主体"模式辐射1300户从事养殖 [8] 品种与规模扩张 - 引进三文鱼、鲟鱼、罗非鱼等品种 形成规模化产业集群 推动产业从"小散弱"向标准化品牌化转型 [3][5][7]
万万没想到!不靠海的内蒙古竟然产海鲜
内蒙古日报· 2025-05-13 17:29
内蒙古盐碱地水产养殖创新 南美白对虾养殖突破 - 鄂尔多斯市乌审旗通过黄河盐碱水与井水调兑模拟海水环境,成功实现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成虾平均规格达25头/斤(单尾重20克),单池产量约300斤/周期[4] - 采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实现精准控温控氧,残饵粪便通过硝化桶和海马齿植物实现零排放零污染,每年可生产四茬[6][8] - 乌审旗计划推广该模式至其他乡镇,打造"盐碱水资源利用+特色养殖+就业增收"产业链[10] 海鲈鱼盐碱水域养殖实验 - 通辽市科左后旗联合中国石油大学等科研机构启动"盐碱水域海水鱼适应性养殖"项目,首批投放2万尾海鲈鱼苗,实验水域面积2600亩[11][12] - 通过架设210米围网解决育苗运输难题,水面资源利用率提升至80%,5月下旬计划追加投放20-30万尾南美白对虾和脊尾白虾苗[12][14] 葡萄与小龙虾共生生态农业 - 乌海市海勃湾区首创"葡萄小龙虾共生"项目,6万尾虾苗与葡萄园形成生态闭环:小龙虾疏松土壤,虾粪减少30%化肥用量,葡萄落叶转化为虾饵[17][19] - 项目采用智慧监测系统与生物滤床技术,每亩葡萄增收2000元,小龙虾亩产200斤(市价35元/斤),综合效益提升2.3倍[21] - 带动300余人次季节性务工,人均年增收8000元,衍生"钓虾摘果"旅游项目预计年接待5000人次[21] 行业技术整合与推广 - 内蒙古通过循环水养殖、生态共生等技术将盐碱水转化为"蓝色资产",形成南美白对虾、海鲈鱼、小龙虾等多品种养殖矩阵[22] - 科研院所与地方政府合作模式成为技术突破核心,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参与水质适应性研究[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