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程智能
icon
搜索文档
需求失配、能力不适问题凸显 我国高校工科专业大洗牌
第一财经· 2025-08-21 22:56
工程教育转型背景 - 中国高校超过80%的学科专业为前三次工业革命产物 存在需求失配、内涵老化、名称陈旧和能力不适等问题 [1] - 传统工科教育理念过度专业化 导致人才知识面窄、人文底蕴和创新能力不足 难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需求 [1] - 人工智能赋能学科转型发展和内涵升级成为行业共识 学科间"高墙"正被打破 [1] 工科专业设置问题 - 工科专业按工业门类细分的技术支撑体系设置 不符合现代工程科技从应用侧突破的特点 [2] - 传统细分模式易导致知识碎片化 稀释教育资源和弱化知识集成性 [2] - 创新人才培养更强调系统性知识规律 需改变粗放型专业设置方式 [2] 高校改革实践案例 - 上海交通大学2024年2月新成立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与感知学院、计算机学院和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与人工智能学院协同支撑科技革命 [3] - 北京大学将信息与工程科学部分拆为工学部与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 聚焦集成电路和智能技术等前沿领域 [3] - 西安交通大学建立8个共享科研平台、30多个研究院和400多个科研基地 改革本科教学体系 [3] 课程与教学创新 - 西安交通大学《工程有限元与数值计算》课程采用产学研贯通式教学体系 新增智能制造专业并与数字孪生技术结合 [4] - 课程引入航空发动机叶片模型、风电诊断技术等国家级项目转化内容 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4] - 斯坦福大学要求所有工程学生修满至少36个数学和科学学分 计算机科学专业占本科生总数25% [4] 专业调整数据 - 2023-2024年高校新设本科专业3229个 撤销专业2534个 创历史新高 [5][9] - 工学专业新增1395个 撤销823个 调整力度最大 [9] - 人工智能专业新增94个 智能建造新增83个 智能制造工程新增72个 [9][10]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撤销36个 工业设计撤销33个 网络工程撤销32个 [9][10] 专业调整方向 - 新增专业聚焦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和机械类 涉及人工智能、新能源、大数据、机器人等领域 [9] - 撤销专业以机械类、电子信息类为主 包括测控仪器、生物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等 [9][10] - 改革倡导设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大类专业集群 [12] 政策引导与未来方向 - 教育部提出2025年前优化调整20%专业 推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5][12] - 专业设置突出高质量发展逻辑 加强教育系统与行业部门联动 深化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 [13] - 鼓励从系统、整机和产业新业态出发向下梳理专业方向 促进学科交叉和新兴学科发展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