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程有限元与数值计算》课程
icon
搜索文档
我国高校工科专业大洗牌
第一财经· 2025-08-22 00:02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工程教育体系面临需求失配、内涵老化、名称陈旧和能力不适等问题,80%以上学科专业仍基于前三次工业革命需求设立,难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 - 高校需强化工程智能赋能,打破学科壁垒,推动学科转型和内涵升级,以应对新技术和新场景带来的产业变革 [2][3] - 工科专业粗放型设置导致知识碎片化,需转向系统性知识集成和跨学科融合,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新质生产力领域 [3][15] 高校工科教育改革举措 - 上海交通大学成立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与感知学院、计算机学院和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与人工智能学院协同为人工智能驱动的科技革命提供人才支撑 [7] - 北京大学将信息与工程科学部分拆为工学部与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聚焦集成电路和智能技术等前沿领域,强化基础研究与跨学科融合 [7] - 西安交通大学建立8个共享科研平台、30多个研究院和400多个科研基地,通过项目实践课程取代部分实验课,实施问题导向的项目制学习 [7] 课程与教学创新 - 西安交通大学《工程有限元与数值计算》课程采用产学研贯通式教学体系,结合产业需求调整设置,例如与数字孪生技术结合,并将国家级项目转化为课程资源 [8] - 课程引入航空发动机叶片模型、风电诊断技术和动漫义体结构等真实工程案例,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8] - 斯坦福大学要求所有工程学生修满至少36个数学和科学学分,计算机科学专业占本科生总数25%,并在教学中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 [8] 专业调整与设置 - 教育部等五部门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20%专业,两年间高校新设本科专业3229个,撤销专业2534个,工学专业调整力度最大 [10][11][14] - 工学新增专业1395个,以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和机械类为主,其中人工智能新增94个、智能建造83个、智能制造工程72个 [14] - 工学撤销专业823个,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撤销36个、工业设计33个、网络工程32个,传统专业逐步被新兴领域替代 [14] 学科改革方向 - 学科专业改革需从小切口入手,以工科为起点,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形成专业集群 [15] - 推动自上而下的专业设置模式,从系统、整机和应用场景出发,替代传统自下而上的知识堆积方式,促进学科交叉和新兴学科发展 [15] - 教育部将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加强专业交叉融合,提升人才培养对高质量发展的服务能力 [16]
需求失配、能力不适问题凸显 我国高校工科专业大洗牌
第一财经· 2025-08-21 22:56
工程教育转型背景 - 中国高校超过80%的学科专业为前三次工业革命产物 存在需求失配、内涵老化、名称陈旧和能力不适等问题 [1] - 传统工科教育理念过度专业化 导致人才知识面窄、人文底蕴和创新能力不足 难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需求 [1] - 人工智能赋能学科转型发展和内涵升级成为行业共识 学科间"高墙"正被打破 [1] 工科专业设置问题 - 工科专业按工业门类细分的技术支撑体系设置 不符合现代工程科技从应用侧突破的特点 [2] - 传统细分模式易导致知识碎片化 稀释教育资源和弱化知识集成性 [2] - 创新人才培养更强调系统性知识规律 需改变粗放型专业设置方式 [2] 高校改革实践案例 - 上海交通大学2024年2月新成立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与感知学院、计算机学院和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与人工智能学院协同支撑科技革命 [3] - 北京大学将信息与工程科学部分拆为工学部与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 聚焦集成电路和智能技术等前沿领域 [3] - 西安交通大学建立8个共享科研平台、30多个研究院和400多个科研基地 改革本科教学体系 [3] 课程与教学创新 - 西安交通大学《工程有限元与数值计算》课程采用产学研贯通式教学体系 新增智能制造专业并与数字孪生技术结合 [4] - 课程引入航空发动机叶片模型、风电诊断技术等国家级项目转化内容 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4] - 斯坦福大学要求所有工程学生修满至少36个数学和科学学分 计算机科学专业占本科生总数25% [4] 专业调整数据 - 2023-2024年高校新设本科专业3229个 撤销专业2534个 创历史新高 [5][9] - 工学专业新增1395个 撤销823个 调整力度最大 [9] - 人工智能专业新增94个 智能建造新增83个 智能制造工程新增72个 [9][10]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撤销36个 工业设计撤销33个 网络工程撤销32个 [9][10] 专业调整方向 - 新增专业聚焦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和机械类 涉及人工智能、新能源、大数据、机器人等领域 [9] - 撤销专业以机械类、电子信息类为主 包括测控仪器、生物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等 [9][10] - 改革倡导设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大类专业集群 [12] 政策引导与未来方向 - 教育部提出2025年前优化调整20%专业 推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5][12] - 专业设置突出高质量发展逻辑 加强教育系统与行业部门联动 深化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 [13] - 鼓励从系统、整机和产业新业态出发向下梳理专业方向 促进学科交叉和新兴学科发展 [12]
需求失配、能力不适问题凸显,我国高校工科专业大洗牌
第一财经· 2025-08-21 20:57
工学专业调整规模 - 近两年工学专业新增1395个,撤销823个,调整力度最大[1][5][7] - 高校新设本科专业3229个,撤销专业2534个,专业撤销数量连创新高[5] - 教育部提出到2025年前优化调整20%的专业[5] 新增专业方向 - 新增专业以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机械类专业为主[7] - 人工智能专业新增94个,智能建造新增83个,智能制造工程新增72个[7][9]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新增58个,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增45个,新能源汽车工程新增45个[9] - 储能科学与工程新增44个,机器人工程新增41个,网络空间安全新增41个,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新增40个[9] 撤销专业特点 - 撤销专业以机械类、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主[7]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撤销36个,工业设计撤销33个,网络工程撤销32个[7][9] - 测控技术与仪器、生物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环境科学等传统专业撤销数量较多[9] 专业设置问题 - 超过80%的学科专业是前三次工业革命产物,存在需求失配、内涵老化问题[1] - 传统工科教育理念强调专业化,导致知识面窄、人文底蕴和创新能力不足[1] - 工科专业设置按工业门类细分技术支撑体系,容易将知识碎片化[2] 高校改革举措 - 上海交通大学成立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与感知学院等四个新学院[3] - 北京大学将信息与工程科学部分拆为工学部与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3] - 西安交大建立8个共享科研平台、30多个研究院和400多个科研基地[3] - 斯坦福大学要求所有工程学生修满至少36个数学和科学学分[4] 课程教学创新 - 西安交大通过项目实践课程取代部分实验课,实施问题导向的项目制学习[3] - 《工程有限元与数值计算》课程采用产学研贯通式教学体系设计[4] - 将国家级项目转化为课程设置,使用航空发动机叶片模型等实际工程案例教学[4] 调整理念与方向 - 以新工科建设为引领推动专业交叉融合[10] - 从系统、整机、产品等应用场景出发向下梳理专业方向[9] - 设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机器人等新质生产力为大类专业集群[9] - 加强教育系统与行业部门联动,提升专业对高质量发展的服务能力[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