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可凭借实践成果答辩获得学位
人民日报· 2025-07-03 08:31
又是一年毕业季。近日,山东大学2022级国家工程硕博士专项硕士研究生王茜,顺利取得学位证书。不 过,与其他同学不同的是,王茜没写毕业论文,而是用实践成果通过了答辩,成为山东大学首个以实践 成果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不写论文,并不意味着轻松。相反,为了这场毕业答辩,王茜精心准备了一份长达4.5万字的研发报告 和5分钟的仪器设备设计展示视频,在持续两个小时的答辩会上,通过令人信服的讲述和成果,让包括3 名企业导师在内的答辩委员会成员都投出了同意票。 韩勃认为,王茜的成长,体现了学校培养理念、模式和过程的变化。经过3年的探索,学校构建了"企业 出题、校企共答、市场阅卷"产学研深度融合育人机制,突破了"以毕业论文申请学位"的唯一标准,建 立了以工程贡献为导向的研究生成果评价体系,着力培养一支扎根工程实践、善于解决复杂技术难题的 卓越工程师人才队伍。 可凭借实践成果答辩获得学位,是工程硕博士学位评价改革领域的新突破。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工程 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加快构建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今年起实施的学位法明确,通过学位论文答 辩或者规定的实践成果答辩,可以授予硕士、博士学位。 在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国家 ...
课堂无缝对接产业线 华东理工大学在“实战”中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
中国新闻网· 2025-06-27 15:09
中新网上海6月27日电 (记者 许婧)"学校对我最大的影响是培养了我的工程师气质,让我学会不仅要关 注理论,更要注重工程实践。"即将正式入职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航商发")控 制系统部的华东理工大学首届工程硕博士专项毕业生张于波27日受访时说,将秉持严谨细致与创新思变 并举的理念,投身到航空发动机研发领域,不断精进自我,努力成长为高层次、创新型的工程技术人 才。 企业工位。 受访者供图 作为驻企的学生,一边能获得学校师资的培养,一边还有来自企业的行业专家给予培训和指导,在这种 培养模式下,张于波的应用技能和科研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2022年是国家开展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的第一年。张于波回忆,研究生入学后,知晓了"工程硕博 培养改革专项的遴选通知",他被专项"以国家战略、企业发展急需的工程项目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所吸引,便报名参加选拔,通过来自企业行业专家和学校学术专家的面试遴选,顺利进入卓越工程师专 项的培养序列,并选择到中航商发完成自己为期2年的专业实践课程。 从实验室到工厂,瞄准"真问题"做研究让张于波迅速成长。融入中航商发的研发团队中、看到参与的工 作真实地在国产发动机的研 ...
不写论文也能毕业?山大一学生用实践成果获得硕士学位
中国青年报· 2025-06-21 23:23
产教融合培养模式 - 山东大学与17家国内头部企业共建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长期机制,实行校企双导师制[3][5] - 培养方案明确要求研究生每月赴企业试验并汇报进展,校企联合制定课题并贯穿培养全过程[5] - 歌尔股份通过该模式实现技术突破与人才沉淀,加速了高校成果转化与企业文化融入[5] 技术创新与行业应用 - 研发成果"非球面树脂光学镜片精密胶合设备"将组装精度控制在1微米(头发直径1/60),效率较传统提升2倍[3] - 技术有效解决VR眼镜镜片变形扭曲、佩戴眩晕问题,整体水平达行业先进[3] - 歌尔股份VR眼镜精密胶合改进项目成为首批试点课题,成果将直接应用于生产线[3][5] 教育评价体系改革 -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明确专业学位可按实践成果答辩,山东大学出台细则规范7类实践成果形式及全流程评审标准[6][7] - 评审委员会中企业专家占比超50%,王茜的4 5万字研发报告及设备视频通过创新性可行性双认证[7] - 全国首批试点专项中已有67名学生以专利、产品设计等创新成果申请学位[7] 人才与产业协同发展 - 研究生通过工学交替模式深度参与企业技术攻坚,校企联合申请专利及发表论文[5] - 歌尔股份为人才提供机械开发岗等实践平台,推动光学元件制造技术持续迭代[8] - 改革专项通过评价体系调整撬动产教融合,针对性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6]
不写论文,硕士学生用“实践成果”毕业
中国青年报· 2025-06-11 15:40
张婷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 "我的设计成果,此刻正在连云港的一家热电厂里安装调试准备投产。"日前,在华东理工大学的硕士毕 业答辩现场,面对企业专家的犀利提问,答辩人、华东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研究生闫善伊佳底气十 足。他的底气,并非来自厚厚的学术论文,而是源自一份沉甸甸的"实战答卷"——一套由他深度参与设 计、正在江苏连云港某热电联产项目现场安装的烟气净化脱硝装置。 三分之二的答辩评委来自行业一线企业专家,学生以解决真实工业难题的实践成果申请学位。 中青报·中青网了解到,2025年开始,华东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不再只能通过"发表论文"这一条 途径,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的"实践成果"也能等同于"论文发表"来使用。 2025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为实践成果应用于学位授予提供了坚实的法理基础。 华东理工大学率先制定工程硕博士改革专项试点硕士学位论文成果实施细则,规定除了专题研究类论文 这一传统学位论文形式之外,工程类硕士生还可以以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报告、产品设计(作品创 作)、方案设计等实践成果形式申请硕士学位。鼓励他们聚焦行业领域的工程实际问题,针对工程前沿 技术研究、重大工程设计、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