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弹性休假
icon
搜索文档
消费困局的“盲点”?
2025-06-26 23:51
工作时间延长如何影响居民的消费行为? 消费困局的"盲点"?20260626 摘要 中国服务消费存在巨大潜力,每年服务消费差值达两三万亿,主要受居 民工作时间延长和消费场景不足影响,而非单纯收入下滑所致。可选品 消费未受显著影响,表明闲暇时间和服务场景是关键因素。 中国居民工作时间延长挤占闲暇,消费时间从 2018 年的平均每天 80 分钟降至 40 分钟,与日本、韩国等国形成对比。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 业工时上升,但工资与消费时间错配,抑制了消费。 中国法定节假日和年假总数偏少,员工休假意愿低,限制了休闲和假期 经济发展。相比之下,日本、韩国年假较多且员工休假意愿强,更能促 进假期消费。 预计 2025 下半年至 2026 年,弹性休假试点、00 后劳动力入职及出口 行业竞争缓解等因素,有望改善消费者行为,缓解内卷,促进服务消费。 制造业向生活性服务业的就业结构调整,有助于缓解内卷,满足服务业 人力需求。文化体育娱乐、教育医疗等领域仍存在招聘需求,工资增速 较高。 Q&A 近年来中国消费表现偏弱,是否可以完全归因于收入下滑? 近年来中国消费表现偏弱,收入下滑无法完全解释这一现象。数据显示,人均 商品消费一直在潜 ...
多地鼓励2.5天弹性休假制度
长江商报· 2025-06-24 01:07
以湖北为例,黄冈、宜昌、恩施、咸宁、荆门等地市,乃至一些县区都先后出台了相关意见,鼓励有条 件的地方和单位实行2.5天休假。湖北2020年发布的《提振消费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若干措施》提出,鼓 励有条件的地方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外出旅游创造有 利条件。 长江商报奔腾新闻记者李璟 近日,四川省绵阳市"试行4.5天弹性工作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的2.5天休假 模式"的消息,迅速冲上热搜。 根据绵阳市商务局印发的《绵阳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2025年工作清单》,提出开展七大核心行动,包含 29条具体措施,旨在全面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市场活力。七大核心行动包括城乡居民增收、消费能力保 障、消费升级换代、服务消费提质、消费品质提升、消费环境优化、国际消费升级。其中,备受关注的 落实休假政策中提到,落实年休假应休尽休和带薪休假政策,鼓励企业弹性调休,推广夫妻共享。 具体来看,清单明确了要试行4.5天弹性工作制,鼓励企业弹性调休,2025年最低工资标准上调至2200 元/月,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推行线下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 等,涵盖 ...
2.5天休假探索,周末游进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1 20:05
作 者丨王峰 编 辑丨陈洁 图 源丨摄图网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河北省秦皇岛市民宿老板孙妍笑着说。 又到夏季旅游旺季,孙妍的民宿到了周末已是满员状态。稍有空房的时候是周五,"因为客人 主要来自北京周边,他们一般会周六上午自驾过来。"孙妍说,她的民宿距离北京大约三个半 小时。 一个利好隐现在孙妍等民宿从业者面前。近日,四川绵阳提出试行4.5天弹性工作制,鼓励有 条件的地区推行"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的2.5天休假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有十几个地 方出台过类似政策。 "如果客人周五下午就能来,对我们来说,将至少增加一餐一宿的收入,是非常可观的。"孙 妍说。 各地出台2.5天弹性休假的目的,正是促进"微度假"消费。增加半天休假,既有利于劳动者放 松身心,又有利于带动文旅消费,可谓"一石多鸟"。 事实上,2.5天弹性休假政策在十年前就已出现。然而,落实起来却并不持续,原因何在? 曾多次鼓励弹性休假 绵阳鼓励2.5天休假模式的消息一经发布,便迅速登上热搜。 四川省商务厅官网5月22日发布了"绵阳市商务局印发《绵阳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2025年工作 清单》"的消息。 2.5天弹性休假不是第一次提出。 早在1 ...
2.5天弹性休假探索,周末文旅经济进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1 16:00
2.5天弹性休假政策 - 四川省绵阳市近期提出试行4.5天弹性工作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的2.5天休假模式 [1][3] - 国内已有十几个地方出台过类似政策,包括江西省上饶市、吉安市和河北省等 [1][4][5] - 2.5天弹性休假政策最早可追溯至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文件,但落实并不持续 [3][4] 政策目的与影响 - 2.5天弹性休假旨在促进"微度假"消费,带动文旅行业收入增长 [2][7] - 民宿行业预计将受益于周五下午增加的客流,每周末可增加一餐一宿的收入 [2] - 露营经济等新业态显著受益,预计2030年国内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达4879.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4.7% [7][8] 市场需求与劳动者意愿 - 49%职场人希望全面推行2.5天休假模式,30%倾向于自愿选择 [11] - "微度假"模式客源层更宽、时间更短、花费更少,与传统度假相比优势明显 [7] - 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8.3小时,同比减少0.2小时 [8][10] 政策执行难点 - 2.5天休假需通过调休实现,通常计入带薪年休假或通过加班补休调剂 [12][13] - 政策主要面向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难以覆盖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 [12] - 基层公务员和劳动者普遍面临工作繁重问题,带薪年休假未充分保障 [14] 行业联动效应 - "微度假"推动"农业+旅游""农业+文创"等新业态发展,吸引资本和人才进入乡村 [7] - 弹性休假拉动交通、购物、餐饮、娱乐等消费,无需政府直接财政投入 [8] - 周边游和短途游需求增长,为城市居民提供接近自然的互补场景 [7]
多省力推2.5天休假,打工人的春天真的来了?
36氪· 2025-05-27 09:24
5月23日,四川省绵阳市因"试行4.5天弹性工作制"登上热搜,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经核实,目前全国已 有十余个省市提出过"4.5天工作制"或"2.5天休假模式"相关政策,旨在通过弹性休假制度激活消费潜 力。 根据绵阳市商务局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2025年工作清单》,当地明确提出"落实带薪休假应休尽 休"原则,鼓励企业实施弹性调休,并试点"周五下午+周末"的2.5天休假模式。这一举措获得网友普遍 支持,呼吁全国推广。 事实上,弹性休假制度并非绵阳首创。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 见》就已提出"鼓励弹性作息"的指导方向。此后,江西、浙江、甘肃、安徽、江苏、河北、陕西等省份 陆续将弹性休假纳入促消费政策体系。 但法律层面的制度突破并未立即转化为现实成效。以建筑行业为例,相关调查显示,工地普遍实行每日 10小时工作制,且民工群体长期处于"全年无休"状态,既无周末休息保障,也无法定节假日权益。这 种"隐性超时劳动"现象暴露出传统行业转型中的制度衔接难题,也为后续劳动法完善提供了现实依据。 例如:河北省2020年《文化和旅游产业恢复振兴指导意见》提出打造"2.5天微度假"品牌,重点服务 ...
弹性休假制度撬动消费引擎:十余省份试水2.5天休假模式
搜狐财经· 2025-05-26 10:53
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已有广东、浙江、河北等十余省份相继出台政策,鼓励有条件单位 实施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的2.5天弹性休假制度。这项始于2015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 的若干意见》的探索性政策,经过十年实践已进入深化推广阶段。2025年"五一"假期全国旅游收入同比增 长超20%的数据显示,优化休假安排对激发消费潜力具有显著催化作用。 政策实施的现实动因源于三方面结构性矛盾。其一,我国117天的年度法定假期总量虽居全球中上水平, 但带薪休假落实率存在行业差异,制造业、服务业从业人员实际休假天数低于机关事业单位。其二,人口 基数导致节假日集中出行压力突出,2025年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单日游客滞留量峰值突破万人,暴露出旅 游资源配置效率问题。其三,中年群体作为家庭出游决策核心,其工作强度与休假需求矛盾突出,国家统 计局数据显示35-50岁群体年均带薪休假落实率仅为68%。弹性休假制度通过时间资源再分配,旨在破解这 些结构性难题。 从实施现状观察,各省份政策呈现差异化特征。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侧重"政企联动",在保障每周 40小时法定工时前提下,允许企业通过工时银行、错峰调休等方式自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