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服务业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热点思考 | 反内卷,破局的“妙招”有哪些?(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研究· 2025-07-30 15:46
一问:"内卷"背后的行业失衡 - 制造业就业人数较潜在水平偏高0.2亿人,就业占比超潜在水平6.2%,营收占GDP比重超潜在水平5.8%,反映内卷突出[2][9] - 服务业就业人数较潜在水平缺口达0.4亿人,就业占比低于潜在水平3.8%,增加值占比修复但就业恢复弱于需求[2][9] - 制造业投资与营收背离,2022年后产能利用率下行但投资冲高,服务业投资缺口达1.5万亿[2][18] - 商品消费潜在缺口6400亿元(人均458元),服务消费缺口达3万亿元(人均2093元),教文娱、医疗保健消费缺口分别达15.4%和16.8%[3][27] 二问:破局"内卷"的长期方向 - 全球经验显示人均GDP 1-3万美元阶段服务消费占比年均提升0.6pct,城镇化率70%时服务消费占比同步提升0.6pct[4][35] - 老龄化率每提升1pct服务消费占比上行1.3pct,中国未来10年生活性服务业需求群体年均增长0.3%[45][46] - 家庭小型化(中国户均2.8人)推动享受型服务需求,日本单身家庭文娱支出占比11.8%高于多人家庭9.9%[52][55] - 美国服务业投资占GDP变化与增加值同步,日本60-90年代服务业固定资产占比提升19.5pct[67][69][70] - 生活性服务业就业占比过去十年提升4pct,但居民服务、文体娱等领域仍存在供给缺口[5][73] 三问:当下政策积极引导 - 2025年法定休假延长2天,10余省市推2.5天休假,五一假期社零增速回升至6.3%[6][80] - 2025年生活性服务业投资增速达15.3%,教育、文体娱民间投资增速超4%,财政支出增长5.8%[7][91][92] - 2025年一季度旅行出口恢复至2019年138%,2024年入境游拉动GDP 0.1pct,对比海外有10倍增长空间[7][97][98]
精准施策扩内需:释放服务消费潜能,扩大服务业有效投资
中国新闻网· 2025-07-20 11:02
经济增长驱动因素 - 上半年经济同比增长5.3%,二季度环比增长1.1%,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8.8%,二季度提升至77% [1] - 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为16.8% [1][2] 消费领域表现 - 以旧换新政策带动销售额超2.9万亿元,约4亿人次享受补贴,家电、文化办公用品零售额增速超25%,高于社零增速20个百分点 [1] - 服务消费同比增长4.9%,演唱会门票消费对当地消费拉动比为1∶4.8,银发群体旅居康养成为新业态 [1] 投资领域表现 -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6%,分别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4.5和1.8个百分点 [2] -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投资增长26.3%,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1.5%,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8.6%(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速达37.4%) [2] 内需战略优势 - 内需主导的国内大循环依托14亿人口市场,人均GDP超1.3万美元,通过消费与投资动态平衡形成经济韧性 [3] - 消费是经济循环终点与起点,投资短期拉动需求、长期形成产能,需激发消费潜能与有效投资 [3] 服务业发展潜力 - 服务消费增速暂低于商品消费,但文化娱乐、旅游、健康、养老等领域仍有增长空间 [4] - 建议完善工资增长机制、落实带薪休假,支持消费场景创新,推进服务标准建设 [4] - 服务业投资需降低融资成本,推动民企参与基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的新质生产力 [4]
深度专题 | 新“三万亿”投资会在哪?(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6-27 00:07
服务业投资缺口与潜力 - 当前服务业实际投资与潜在投资间存在3.3万亿缺口,其中服务消费潜在缺口接近3万亿(对应1.8万亿投资缺口),与增加值匹配的潜在投资缺口为1.5万亿 [2] - 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较历史趋势缺口达2093元,全国服务消费潜在缺口近3万亿 [10] - 生活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上行1pct,投资占比提升0.6pct,测算年均投资规模或达1.8万亿 [22] 消费服务化趋势 - 人均GDP在1-3万美元阶段,服务消费占总消费比重年均提升0.6pct,城镇化率70%-80%时同样呈现此趋势 [3][43][47] - 老龄化率每提升1pct,服务消费占比上行约1.3pct,中老年群体服务消费倾向更高 [51][55] - 家庭小型化(中国户均规模降至2.8人)推动家政、娱乐等服务需求,单身家庭服务消费支出占比更高 [59][61][63] 国际经验与投资方向 - 日本在人均GDP达2万美元时服务业投资占比提升至11.6%,若中国达到同等水平,投资增量或达3.7万亿 [4][90] - 美日韩经验显示服务需求增长带动投资同步上行,如日本服务业固定资产占比提升19.5pct [68][75] - 家庭服务(家政CPI涨幅4.3倍)和适老化改造(日本住房维修支出占比提升至3.4%)是重点领域 [5][96][122] 中国服务业现状与机遇 - 2023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比54.6%,但生活性服务业占比仅10.1%,显著低于日韩的17.3%/14.6% [7][128][134] - 服务业供给不足制约需求释放,2023年就业占比回落至-3.8%,卫生、文体娱等领域缺口显著 [141][145][147] - 家政行业用工缺口达2000万,市场规模超万亿,政策推动年培训150万人次 [168][170][176] - 适老化改造涉及卫生、住宿餐饮、文体娱等行业,2024年相关投资增速达6.6%-22% [177][178]
消费困局的“盲点”?
2025-06-26 23:51
纪要涉及的行业 中国服务消费行业、制造业、生活性服务业、住宿行业、体育投资领域、文化产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消费表现偏弱原因**:中国消费表现偏弱不能完全归因于收入下滑,人均商品消费在潜在趋势线附近,人均服务消费比潜在趋势少约 2000 元,全国每年有两三万亿服务消费差值,可选品消费未受显著影响,更多是居民工作时间增加致闲暇时间减少和服务场景不足影响服务消费[1][2] - **工作时间影响消费行为**:中国是近年工作时间上升的少数国家之一,2018 年居民每天平均消费时间 80 分钟降至目前 40 分钟,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工时上升,工资与消费时间错配,影响消费者行为[1][3][4] - **假期数量影响经济**:中国每年法定节假日 13 天加 5 天年休假共 18 天,日本、韩国年假约 30 天且员工敢休,中国员工不敢休年假压抑休闲需求,影响假期经济[5] - **未来改善消费者行为因素**:2025 下半年到 2026 年,弹性休假试点、00 后劳动力入职、关税调整使出口行业不过度竞争,有望改善消费者行为[6] - **就业结构调整缓解内卷**:过去十年中国制造业就业人数减少一半,生活性服务业吸纳失业人口,文化体育娱乐等领域有招聘需求且工资增速高,引导人口从制造业向生活性服务业转移可缓解内卷[7] - **未来服务消费趋势**:长期居民消费偏好从商品转向服务,城镇化率达 70%服务消费加速提升,中国城镇化率接近此水平,未来十年服务消费人口(30 - 44 岁和 55 岁以上人群)增加[8] - **服务业投资现状及前景**:生活性服务业投资不足,与需求有 1 万亿 GDP 占比缺口,2025 年政策优化修复企业家信心,投资增速达 8 年最高,住宿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20%[9] - **政策对服务业投资影响**:2025 年政策倾斜服务业投资,两会报告明确加大投入,4 月以来财政支出拨给科教文卫领域,央行推出 5000 亿再贷款政策,发改委计划出台准财政工具[10] - **服务业供给与需求关系**:当前生活性服务业盈利改善但投资低迷,2025 年政策优化和民间信心修复后供给小于需求,增加供给可获利,如住宿行业投资增速高[11][12] - **服务类基建促进消费**:服务类基建归入服务业投资,修建体育馆等设施促居民娱乐文化活动,符合基建政策从企业导向转向以人为本方向[13] - **新基建投资不同**:传统基建收益率低,新基建包括科技基建和消费基建,服务未来消费趋势,归入服务业投资[1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服务场景适老化改造**:除医疗投资外,家庭安装家用电梯,日本和韩国老龄化后服务业投资上升包括家装改造,未来需增加休息驿站等设施[15] - **体育投资领域问题**:中国人均体育场馆面积 3 平方米,日本达 20 平方米,供给严重不足,政府可调整土地用途建设体育场馆等[16] - **文化产业挑战**:每周电影上映量比之前减少 95%,疫情致电影院和影视制作公司倒闭,增加供给可激发消费欲望推动服务业发展[17] - **服务业投资重要性**:增加服务业供给可解决有效供给不足问题,释放潜在消费需求,长期居民消费时间会改善,未来消费表现可能优于收入恢复情况[18]
深度专题 | 新“三万亿”投资会在哪?(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6-25 22:54
服务业投资缺口与潜在空间 - 当前服务业实际投资与潜在投资间存在3.3万亿缺口,其中服务消费潜在缺口接近3万亿,对应1.8万亿投资缺口,另外1.5万亿缺口源于投资占比与增加值趋势背离 [2] - 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较历史趋势缺口达2093元,全国总缺口近3万亿 [2][10] - 出行类服务业(住宿餐饮、教文娱)投资占比自2016年回落0.9pct,缺口约0.9万亿;民生类(卫生、教育、居民服务)投资缺口自2014年持续扩大 [22] 消费服务化长期趋势 - 人均GDP达1万美元后,服务消费占比年均提升0.6pct,1-3万美元阶段该趋势加速 [3][43] - 老龄化率每提升1pct,服务消费占比上行1.3pct,未来10年主力消费群体年均增长0.3% [51][55] - 家庭小型化推动服务需求释放:中国户均规模降至2.8人,日本单身家庭文化娱乐支出占比(11.8%)显著高于多人家庭(9.9%) [59][63] 国际经验与投资方向 - 日本在人均GDP 2万美元时服务业投资占比达11.6%,中国当前仅6.9%,潜在增量空间3.7万亿 [4][90] - 美日韩服务业供需形成正向循环:日本60-90年代服务业固定资产占比提升19.5pct,美国投资与增加值占比同步波动 [68][74] - 家庭服务与适老化是重点领域:日本家庭服务CPI涨幅达4.3倍,2003年疗养床位占比提升20.8pct [5][97][115] 中国服务业结构性机会 - 生活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仅10.1%,显著低于日本(17.3%)和韩国(14.6%),文体娱、卫生业供给缺口突出 [7][134][139] - 2023年服务业就业占比回落至-3.8%,卫生、文体娱等领域工资涨幅高于制造业,反映供给不足 [141][147] - 家政行业用工缺口达2000万,2025年政策推动年培训150万人次;适老化改造覆盖住宿餐饮、文体娱等多行业 [168][177] 当前投资动态 - 2025年4月生活性服务业投资增速超10%,创2017年来新高,卫生(民间+9.9%)、文体娱(民间+7.9%)领涨 [158][163] - 影视供给仅恢复至历史趋势6.3%,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远低于日本(19㎡)、美国(16㎡) [152][154]
5月经济数据点评:为何消费与生产背离?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17 11:13
核心观点 - 节假日分布差异、电商促销、出口与投资下滑,导致 5 月消费与生产背离[2] - 短期扰动不改经济结构转型趋势,下半年服务业景气接棒制造业值得期待[4][27] 消费 - 5 月社零同比 6.4%,增速创 2024 年以来新高,主因电商促销前置与假期增加[2][9] - 家电、通讯器材、限额以下商品零售、餐饮收入、服务业零售额均改善[2][9] 投资 - 5 月固定投资当月同比回落 0.7pct 至 2.8%,主因设备更新周期退坡与传统基建地产回落[3][14] - 服务业投资明显提速,5 月同比+1.9pct 至 4.5%[3][14] 地产 - 供给端问题改善,5 月住宅竣工同比降幅大,推动 70 城房价同比降幅收窄[3][21] - 需求端进入刚需集中释放后的退坡期,商品房销售面积回落 1.2pct 至-3.3%[3][21] 生产 - 5 月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 5.8%,制造业生产回落主因工作日减少及地产基建与出口走弱[4][25] - 消费改善拉动下游汽车等行业生产回升[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