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快与慢的平衡
icon
搜索文档
一条河里的时间观
人民日报· 2025-09-08 09:36
水利工程建设成就 - 淮安水利枢纽作为亚洲最大水上立交工程 在3平方公里空间内集成京杭大运河航运与南水北调东线调水功能 同时承载淮河入海水道 结束淮河800余年无独立入海通道的历史[1] -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作为国家水网骨干工程 被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并持续推进建设[1] - 治淮工程坚持"蓄泄兼筹"方针75年 建成包括佛子岭水库大坝(2年10个月建成)在内的完整水利工程体系[2] 产业发展辩证关系 - 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年产量从起步到突破1000万辆的迅猛增长 但存在产品降价竞争与概念炒作等内卷化现象[3] - 湖北秭归县脐橙产业通过长期培育实现年综合产值超200亿元 体现坚持长期产业布局的价值[4] - 发展需兼顾快慢节奏 既要快速应对当下挑战 又要坚持长期战略定力 例如生态文明建设需避免以环境换取短期经济增长[3][4] 治国理政维度 - 治水工程体现时空连续性 京杭大运河与南水北调工程同空间并存 苏北灌溉总渠与淮河入海水道跨越数十年建设周期[1][2] - 国家发展需平衡效率与质量 既要有"争朝夕"的紧迫感 又需保持"百年千年为计"的历史耐心[2] - 决策需基于全局和长远考量 通过尊重规律推进工作巩固高质量发展根基[4]
一条河里的时间观(现场评论)
人民日报· 2025-09-08 06:16
既要秉持"以百年、千年为计"的历史耐心,又要胸怀"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历史主动,在效率与质 量的统筹兼顾中扎扎实实向前走 既紧盯当下最迫切、最要紧的事情,又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的实绩 时间是"人的积极存在",是"人的发展的空间"。马克思的这一观点,在亚洲最大"水上立交"工程中得到 具象化呈现。 位于江苏的淮安水利枢纽核心区,将千年治水史浓缩于3平方公里的空间。位于上面的,是京杭大运 河,渡槽托举,舟楫穿梭,这也是南水北调东线调水通道,大国瑰宝与大国工程交相辉映。穿行在下 的,是淮河入海水道。这座骨干水利工程与不远处的苏北灌溉总渠相互配合,结束了淮河800多年没有 独立入海通道的历史。同时,"十四五"规划纲要部署的国家水网骨干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正紧锣 密鼓地推进。 时间的景深在空间里拉长。从京杭大运河到南水北调,历史与现实凝聚在同一空间,见证东方大国对中 华传统治水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从苏北灌溉总渠到淮河入海水道,几十年跨度,标注着新中国成立以来 几代人的奋斗历程。建智慧工厂、筑"水下长城",科技创新拓展着新时代治水蓝图。 淮河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