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脐橙
icon
搜索文档
四川广汉倾情援彝打造新时代区域合作“升级版”
中国经济网· 2025-07-10 14:25
产业帮扶模式 - 以产业共同体建设为导向,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激发联农带农机制活力,投入帮扶资金1236万元实施6个产业项目 [1] - 在种植端投入230万元发展1200亩百香果产业园,采用"培训增能+分红激励"机制,实现年产量2000吨,公司营收1000余万元,村集体增收67.3万元(同比+42.9%),农户增收51万元(同比+27.5%) [1] - 在养殖端投入110万元发展高山绵羊养殖,促农增收27万元(同比+70%),带动村集体增收38.2万元(同比+66%) [2] 产业链建设 - 投入380万元建设脐橙分拣中心,带动585户2100余人规模种植,达到省级产业园标准,通过"分拣+仓储+电商"模式提升产业链韧性 [2] - 采用"总部+基地+两地仓"模式延伸产业链,招引企业落地实现产值200余万元,推动产业从种植向深加工、流通、服务全链条延伸 [2] - 聚焦白魔芋、乌洋芋等特色产业,招引加工企业合作转移重点项目入园,培育县域经济生态链 [2] 产销协同机制 - 建立"农户+合作社+保底托管统销"模式,共建3800亩青花椒基地,户均年增收2.5万元,引导10余家企业对接青花椒产业 [3] - 发挥广汉市"火锅食材之都"和金阳县"青花椒第一县"优势,推动"特色+特需"产业对接,搭建线上线下双平台促进产销协同 [3] - 形成"订单式"合作模式,促进金阳农产品出山和广汉品质入市,打造产业协作新样板 [3]
大湾区辐射力升级:超级路网贯通临省“共赢走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9 11:10
城际交通网络建设 - 遂川至大余高速公路正式通车,总投资244.5亿元,全长127公里,将赣州至粤港澳大湾区车程压缩至4小时[1] - 粤赣两省已建成7条跨省高速通道,平均每50公里一条高速,密度全国领先[1][4] - 潮南高速与寻全高速西延段即将开工,将实现两省界县域高速100%全覆盖[1][5] 粤赣高速网络密度 - 江西与广东高速网络密度居全国首位,平均50公里一条高速公路,部分县域拥有两条高速[4] - 规划的8条跨省高速通道已建成7条,形成"七通一建"路网格局,覆盖双方交界6个县市中的5个[5] - 赣深高铁通车后,赣州至深圳行程从7小时缩短至2小时,赣南地区融入大湾区"2小时经济圈"[6] 产业协作与要素流动 - "湾区研发+江西制造"模式活力迸发,格力、比亚迪等千亿级产业项目沿高速走廊西进布局[1] - 江西企业赵一鸣零食在东莞设立研发中心,并将部分核心部门迁至广州[1][12] - 2024年江西实际利用广东企业资金3345.16亿元,占比30.52%,位列各地区之首[11]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 赣州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13亿人次,其中七成省外游客来自广东[7] - 赣州已建成126家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年供货额超700亿元,物流成本降低30%以上[11] - 江西电子信息产业2024年产值逼近1.2万亿元,产业规模全国第四,中部省份首位[12] 跨区域产业协作模式 - 广东企业探索"研发/市场在湾区、生产在外省"发展新范式,推动产业互补优势[13] - 广西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研发+广西制造+东盟市场"产业协作体系[13] - 湖南发挥"低成本+高配套"优势,三一重工在深圳设立全球供应链中心[13]
遂大高速通车:江西融湾按下“快进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8 21:06
交通网络建设 - 遂川至大余高速公路正式通车,总投资244.5亿元,全长127公里,将赣州至粤港澳大湾区车程压缩至4小时[1] - 粤赣两省已建成7条跨省高速通道,平均每50公里一条高速,密度全国领先,潮南高速与寻全高速西延段建成后将实现两省界县域高速100%全覆盖[1][4] - 赣深高铁2021年底通车,设计时速350公里,赣州至深圳行程缩短至2小时,南昌至深圳缩短至3.5小时,赣南全面融入大湾区"2小时经济圈"[4] 产业协作与投资 - "湾区研发+江西制造"模式活力迸发,格力、比亚迪等千亿级产业项目沿高速走廊西进布局[1] - 2024年江西实际利用广东企业资金3345.16亿元,占比30.52%,位列各地区之首,比亚迪、华为、格力等湾区重点企业纷纷涌入江西[6] - 赣州近3年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来自大湾区的超140个,总投资突破1000亿元,四分之一规上企业与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产业配套[7] 区域经济联动 - 江西电子信息产业2024年产值逼近1.2万亿元,全国排名第四,手机产量突破1亿部,计算机整机产量突破3000万台,均列全国第四[7] - 江西自省外购进的电子专用材料及生产设备一半以上来自广东,其中来自深圳的占广东的一半以上[7] - 广西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研发+广西制造+东盟市场"产业协作体系,湖南发挥"低成本+高配套"优势主动融入大湾区[8] 人员与商贸流动 - 广东2900多万外来务工人员中来自江西的达230万,赣商企业超5万家[5] - 2024年赣州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13亿人次,其中七成省外游客来自广东[5] - 赣南脐橙、高山茶等特色农产品物流成本降低30%以上,赣州建成126家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年供货额超700亿元[6] 企业战略布局 - 江西企业赵一鸣零食在东莞设立研发中心,并将部分核心部门迁至广州[1][7] - 三一重工在深圳设立全球供应链中心,由大湾区团队研发智能遥控挖掘机系统,核心部件返湘量产[8] - 立讯精密在江西投资240多亿元,成立5家公司[6]
数字化赋能“菜篮子”!南昌海吉星打造农产品流通新标杆
央广网· 2025-07-03 16:22
市场规模与运营机制 - 南昌海吉星是江西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现代化农产品流通枢纽,占地近600亩,日均农产品吞吐量超15000吨 [1] - 市场保障南昌80%的农产品供应,辐射范围扩展至福建、安徽、湖南等周边省份 [1] - 公司采用创新驱动的市场化运营机制,移植深圳特区先进经验,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1] - 通过"电子追溯系统"与"深农聚合支付系统"的应用,市场"菜篮子"产品电子备案率达100% [1] 供应链与价格稳定 - 作为江西省农产品流通核心枢纽,公司构建全国保供网络实现跨区域市场联动 [1] - 在春节、中秋等消费旺季,公司能快速调配外地农产品入赣,确保供应充足、价格平稳 [1] - 2024年数据显示,市场蔬菜交易量同比增长9.37%,水果增长17.12%,单日来货峰值达17399吨 [4] 食品安全与追溯体系 - 公司建立严密防御体系,引进国际认证第三方检测机构,执行严格日常抽检制度 [2] - 实现入场农产品100%品类覆盖检测,区块链技术应用使消费者扫码即可获取完整流通信息 [2] - 追溯系统确保每批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对不合格产品采取"零容忍"销毁政策 [2] 数字化营销与电商突破 - 公司通过直播带货创新模式,单场2小时直播创下果蔬订单破万佳绩 [2] - 保持每天4小时、年均448场的直播强度,"走播"团队为商户免费推广优质农产品 [3] - 电商渠道取得突破性进展,单日订单达2777笔,标志着"农批市场+电商"新通路初步跑通 [4] - "赣智惠农"品牌矩阵和官方抖音账号强势赋能,带动更多商户加入数字化营销 [3] 乡村振兴与产业赋能 - 公司通过产地直采、产销对接等创新模式,推动优质农产品高效流通 [4] - 赣南脐橙种植户通过"南深农智慧园"系统实现全程有机种植信息透明化展示 [3] - 数字营销理念强调农产品真实性,如鄱阳湖藜蒿短视频获20.8万次播放 [3]
邮储银行江西赣州市分行以金融之力助力当地“产业兴、百姓富”
证券日报· 2025-07-02 09:12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 - 邮储银行江西赣州市分行为赣南脐橙产业累计投放贷款近8万笔、金额超130亿元,助力产业年产值突破230亿元,带动上百万农村劳动力就业 [1] - 该分行通过"政银企合作""农村信用村建设"等创新举措,累计向赣南特色产业投放贷款近200亿元,惠及客户超11万人次 [3] 产业案例 - 信丰县大阿镇果农李德富获得邮储银行40万元"极速贷",成功扩大脐橙种植规模 [1] - 全南县大吉山镇熏鸡制作人李金桥获得15万元"产业贷",用于购置先进设备和引进优质鸡苗,年产量超万只,产品远销广东、福建等地 [2][3] 服务模式 - 邮储银行组建专业服务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为果农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覆盖从橙苗培育到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 [1] - 通过"春耕服务队"和"送贷下乡"等方式,为农户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 [1][2]
你听说过崩岗吗?赣县区的治理经验值得借鉴
中国环境报· 2025-07-01 09:42
崩岗治理现状与分布 - 崩岗是南方花岗岩和砂砾岩区特殊的水土流失现象,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1] - 赣县区12个乡镇存在崩岗侵蚀,累计4138座,面积达18.1平方公里 [1] 综合治理策略与技术应用 - 采取"上截、下堵、中间削,内外绿化"的立体治理模式,建立水土保持防护体系 [2] - 结合科学勘测与高校合作,采用椰丝草毯植草等新技术提升修复效果 [1] - 开发式治理包括梯田整地、雨水集蓄工程,并种植脐橙等经济作物提高收益 [2] 分类治理模式与成效 - 生态修复型:对偏远崩岗采用蓄水保土措施,累计治理1165座,面积380.5公顷 [3] - 生态开发型:近居民区采用"山顶戴帽-山腰种果-山脚穿靴"模式,推动经济转化 [3] - 生态旅游型:城镇周边崩岗统一规划建设示范园,形成休闲旅游景点 [3] 经济效益与产业融合 - 5000亩劣地转为可利用地,经济果林年效益达3600万元 [4] - 结合旅游资源打造农事体验基地,建成科普馆展示治理成效 [4] - 通过承包经营和"公司+农户"模式确保长效管护 [4]
品质优才能品牌强
经济日报· 2025-06-30 06:11
从一域来看,品牌建设要与区域特点相结合,主要是做强区域公用品牌。与工业品牌不同,农业品牌大 多是以地域作为整体呈现在大家面前,称为区域公用品牌。不管是否实际注册区域公用品牌,消费者通 常会把一市一县的同类产品联系到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效应明显。区域公用品牌好比是"伞", 成功的区域公用品牌可以让企业品牌受到"伞"的庇护。但在现实中,也会出现区域公用品牌"泛用"和未 授权单位"滥用"的问题,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发生。可见,不仅要申报注册好,还要经营维护好。 透过丹东草莓产业的实践可以发现,科学规划品牌发展战略,强化认证与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品牌的创 新与保护,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等,都是可借鉴的经验。在乡村产业融合的当下, 各地还要进一步依托数字技术,通过消费者画像、内容"种草"等方式,构建起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 纽带。提升供应链效率,做好产后包装储运,把好产品高效地送到消费者手中。引导产业链向深走、向 外走,从种植向加工、旅游、文创等环节迈进。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捏一捏,揉一揉,插根吸管就能喝""轻轻一抓,我们的核桃会对您笑""比鞋还大的巨型土豆",农产品 交易会上的这几句 ...
保护商标权利人合法权益,7件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公布
快讯· 2025-06-10 10:17
2024年9月,上海市杨浦区市场监管局依法对上海爱豆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 行为提供便利的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罚款66万元,并将相关售假线索移送属地市场监管部门。 2024年4月,该局在走访某互联网视频平台时,得知近期出现了一批推广假冒耐克、路易威登等国际知 名品牌运动鞋的视频,尽管平台已采取视频下架、账号封禁等管理措施,但因为同商标权利人没有直接 沟通渠道,无法精准定位打击传播链条。执法人员迅速与相关商标权利人联系,在商标权利人、平台运 营方的密切配合下,锁定售假源头及背后推广营销产业链条。经查,当事人作为广告代理商,在未对视 频内容进行审核的情况下,为4个售假视频提供流量推广服务,共收取推广费33万元。当事人的上述行 为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六)项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七十 五条规定的侵权行为,杨浦区市场监管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罚。 据市场监管总局消息,2024年,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深入开展"守护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平等保护中 外商标权利人合法权益,有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取得积极成效。市场监管总局选取部分商标行政执 法典型案件,现予公布。 案例一 江 ...
重庆奉节县推广智慧农机补短板——果园装轨道 上下山坡变轻松
人民日报· 2025-06-09 05:54
位于长江南岸的重庆市奉节县安坪镇三沱村,郁郁葱葱的脐橙树遍布山坡。眼下正是脐橙夏季管护的关 键期,果园里,村民们忙着给脐橙树修枝,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调节养分分配,从而提高果实的品质 和产量。 脐橙是三沱村的重要产业,村里几乎家家种脐橙。山高坡陡,过去,肥料上山、果子下山,靠人力运输 费时费力。"自从有了这个车,我们上山管护果树、采摘果子轻松多了。"75岁的村民陈章堂指着一旁架 在轨道上的车辆说。 能否研发一种工具,让果农更轻松地运输脐橙?有了想法后,张润富反复测试、调整,产品最终研发成 功。 三沱村作为首个试点村,率先铺设了16条共2100米长的轨道。由于轨道和运输机纳入了奉节县智慧果园 建设项目,村民不用花一分钱。 村里的脐橙种植大户张勇是首批受益者之一。"夏季要加强肥水管理,修剪前的半个月,施肥量占到全 年的快一半。"张勇说,往年,每天得要十几个人把肥料背上山坡。如今,利用果园里的轨道运输机, 一个人就能完成运输。 经过迭代升级的运输机增加了智能遥控系统等设备,具备了识别上下坡、自动控制行驶速度和智能避障 等功能,入选全国智慧农业建设优秀案例,也被重庆市列为补短板农机具推广产品。目前,这种运输机 已在奉 ...
广西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数字乡村建设新路径
中国新闻网· 2025-06-07 17:06
数字乡村建设进展 - 广西共获批5个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其中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等4个第一批试点已通过验收 [1] - 广西推动制定数字乡村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包括数字农业、数字文旅等建设规范 [1] - 贺州市通过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推进智慧农业,提高香芋、脐橙等特色产业数字化水平 [1] 数字技术应用场景 - 贺州市拓展"数字+农业""数字+文旅""数字+电商"等新产业新模式 [1] - 实地参观显示数字化已应用于"智慧旅游"、社区治理、现代化农业等领域 [2] - 广西农村地区累计建成5G基站6.0万座,5G网络覆盖逐步完善 [2] 数字惠农成效 - 广西在全国率先建成覆盖所有行政村的"双千兆"网络 [2] - 通过电商活动推动武鸣沃柑、田林八渡笋等县域农产品提升知名度和交易规模 [2] - 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振兴,形成可借鉴的"数字惠农"样本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