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橙

搜索文档
一条河里的时间观
人民日报· 2025-09-08 09:36
水利工程建设成就 - 淮安水利枢纽作为亚洲最大水上立交工程 在3平方公里空间内集成京杭大运河航运与南水北调东线调水功能 同时承载淮河入海水道 结束淮河800余年无独立入海通道的历史[1] -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作为国家水网骨干工程 被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并持续推进建设[1] - 治淮工程坚持"蓄泄兼筹"方针75年 建成包括佛子岭水库大坝(2年10个月建成)在内的完整水利工程体系[2] 产业发展辩证关系 - 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年产量从起步到突破1000万辆的迅猛增长 但存在产品降价竞争与概念炒作等内卷化现象[3] - 湖北秭归县脐橙产业通过长期培育实现年综合产值超200亿元 体现坚持长期产业布局的价值[4] - 发展需兼顾快慢节奏 既要快速应对当下挑战 又要坚持长期战略定力 例如生态文明建设需避免以环境换取短期经济增长[3][4] 治国理政维度 - 治水工程体现时空连续性 京杭大运河与南水北调工程同空间并存 苏北灌溉总渠与淮河入海水道跨越数十年建设周期[1][2] - 国家发展需平衡效率与质量 既要有"争朝夕"的紧迫感 又需保持"百年千年为计"的历史耐心[2] - 决策需基于全局和长远考量 通过尊重规律推进工作巩固高质量发展根基[4]
一条河里的时间观(现场评论)
人民日报· 2025-09-08 06:16
既要秉持"以百年、千年为计"的历史耐心,又要胸怀"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历史主动,在效率与质 量的统筹兼顾中扎扎实实向前走 既紧盯当下最迫切、最要紧的事情,又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的实绩 时间是"人的积极存在",是"人的发展的空间"。马克思的这一观点,在亚洲最大"水上立交"工程中得到 具象化呈现。 位于江苏的淮安水利枢纽核心区,将千年治水史浓缩于3平方公里的空间。位于上面的,是京杭大运 河,渡槽托举,舟楫穿梭,这也是南水北调东线调水通道,大国瑰宝与大国工程交相辉映。穿行在下 的,是淮河入海水道。这座骨干水利工程与不远处的苏北灌溉总渠相互配合,结束了淮河800多年没有 独立入海通道的历史。同时,"十四五"规划纲要部署的国家水网骨干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正紧锣 密鼓地推进。 时间的景深在空间里拉长。从京杭大运河到南水北调,历史与现实凝聚在同一空间,见证东方大国对中 华传统治水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从苏北灌溉总渠到淮河入海水道,几十年跨度,标注着新中国成立以来 几代人的奋斗历程。建智慧工厂、筑"水下长城",科技创新拓展着新时代治水蓝图。 淮河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 ...
到了收获的季节,满山都是“黄澄澄”(山水间的财富密码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8 07:28
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修复 - 兴国县曾是水土流失严重地区,1980年调查显示水土流失面积达189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3215平方公里的59% [6] - 通过"山顶戴帽、山腰系带、山脚穿靴"的治理方法,植被覆盖率从28.8%提升至84.6% [7] - 具体措施包括山顶植树造林、山腰种植经济作物、山脚种草,并建设竹节水平沟、蓄水池等水土保持设施 [7] 脐橙产业发展 - 丰采种养专业合作社通过三期流转完成千余亩山地开发,种植脐橙、鹰嘴桃、猕猴桃等经济作物 [9] - 采用生态种植技术,保留宽叶雀稗等杂草以保持水土,形成"割草不拔根"的特殊管护方式 [7] - 脐橙品质持续提升,已成功申请出口资质,计划拓展跨境电商市场 [10][11] 产业带动效应 - 合作社免费提供2000余株果苗给100余农户,举办20余场农业技术培训 [10] - 带动周边75户贫困户脱贫,创造1000余个就业岗位,脱贫户年收入可达3.6万元 [10] - 通过"山野共创计划"吸引20余名95后青年加入电商团队,发展直播带货等新型营销模式 [10] 产业升级规划 - 计划打造"农产品+生态+文旅"综合业态,举办音乐节、露营活动、采摘节等多元化活动 [11] - 注重品牌建设,利用互联网优势拓展销售渠道,提升产品附加值 [10][11] - 通过高校合作引入专业技术支持,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 [9]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以绿生金”造就“亿元村”——重庆奉节绿色发展见闻
新华网· 2025-08-14 18:05
这是在大坝村拍摄的山水风光(2025年8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蒋声雄 摄 "大坝村先后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取得这些荣誉的秘诀就藏在这'满眼绿意'中。"永乐镇党委副书记 高成国说,一开始,大坝村的产业就是红苕、洋芋、玉米"三大坨",山上常光秃秃一片,水土流失也比较严重。近年来,大坝村坚持修复绿色生 态底色,依托山地自然资源优势发展脐橙等特色产业。脐橙树不仅能减少水土流失,还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目前,大坝村共种植脐橙1.2万 亩,总产值1.8亿元。 为了守护生态,大坝村在全村推行脐橙绿色种植技术,用诱虫灯、诱虫板等代替农药的使用;鼓励果农种植豌豆、三叶草等果园生草,以起 到保水固氮的作用。得益于这些绿色种植技术,大坝村每年可减少化肥使用超300吨、减少农药使用约4000升。 万亩橙林让荒山"披绿",越来越好的生态还让大坝村的居民吃上了"旅游饭"。"现在乡村旅游热度高涨,大坝村也依托'临江美景''花果同 树'等景观打造了多条旅游线路,年均接待游客2.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00万元。"高成国说。 大坝村村民方刚原本在奉节县城打拼,看到家乡建设越来越好,便决定回乡寻找机遇 ...
“平民水果”价格飙升!极端天气会影响菜篮子吗?
中国新闻网· 2025-08-08 11:37
核心观点 - 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导致柠檬主产区四川安岳产量大幅下降 同时全球主产国土耳其和阿根廷减产推动国际订单转向中国 双重因素推动柠檬批发价格同比上涨近一倍至每公斤14.55元 [1][2][4] - 极端天气影响存在向其他农产品扩散趋势 西瓜因河南山东江苏等产区减产价格已上涨约20% 花椒受甘肃四川干旱影响可能涨价 脐橙和砂糖橘若秋季持续干旱则年底至明年3月可能涨价 [1][5] - 蔬菜和粮油价格整体保持稳定 主要得益于产区分散布局 国家储备粮调控体系以及蔬菜短生长周期特性 其中叶菜类虽因暴雨短期价格波动但1-2周内可通过新菜上市缓解 [3][6] 柠檬价格波动原因 - 四川安岳作为中国70%以上柠檬主产区 去年7月下旬至9月遭遇持续极端高温无雨天气 导致果树落果和果实干瘪 优质果率大幅降低 [2] - 全球柠檬主产国土耳其和阿根廷因花期不利天气减产 国际订单转向中国 进一步推高国内柠檬价格 [2] - 柠檬在茶饮和调味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 夏季茶饮行业需求激增 同时国内供应以年度为单位未增产 出口需求直接拉动价格上升 [4] 其他受影响农产品 - 西瓜价格因连续高温导致河南山东江苏等产区减产 以及广东广西南方产区播种期强降雨导致瓜田被淹和上市推迟 目前价格上涨约20% 补种西瓜或在8月下旬上市但若暴雨持续晚熟品种价格可能继续走高 [5] - 叶菜类蔬菜因连续暴雨采收困难短期价格可能波动 但1至2周内可通过设施农业缓解 花椒受甘肃四川主产区干旱影响 到9月新产季前价格可能上涨 [5] - 若秋季持续干旱 脐橙和砂糖橘等晚熟品种在年底至明年3月可能涨价 中部地区干旱可能冲击主产区蔬菜但全国大市场大流通体系可快速调配资源 [5][6] 价格稳定因素 - 蔬菜产区遍布山东河北云南等地 单一地区受灾可通过跨区域调配补充 粮油有国家储备调控 小麦和稻谷通过中央储备粮体系平抑市场波动 [3] - 蔬菜生长周期短 暴雨后菠菜和小白菜等虽短期涨价但新菜1-2周内即可上市缓解供应压力 而柠檬生长周期长达数月恢复更慢 [3] - 南方暴雨对水稻影响较小 北方玉米和大豆低洼地若雨水过多可能减产但高处作物受影响不大 且可通过灌溉和追施叶面肥等技术手段减少损失 [6] 供应链韧性措施 - 需优化产区布局 推动柠檬和花椒等作物向气候适应性更强地区扩展并建立备份产区机制 同时扩大冷链覆盖和建设全国农产品供需平台实现精准调配 [8] - 推广价格保险 由政府与保险公司合作对椒农和果农提供保底价赔付 并设立农产品应急采购基金用于平抑物价和保障供应 [8] -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中国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0亿亩 耕地灌溉面积达10.8亿亩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 这些基础设施提高农业抗灾能力 [8]
从“藤梯求学路”到“15分钟生活圈” 悬崖村搬进新天地
中国青年报· 2025-08-04 07:13
悬崖村搬迁与生活变迁 - 2020年5月12日悬崖村村民搬迁至昭觉县城安置点,5年间在沐恩邸、昭美、南坪等社区扎根 [2] - 搬迁后形成"15分钟生活圈",学校、医务室、彝绣工坊步行10分钟可达 [3] - 村民从穿胶鞋劳作变为穿皮鞋工作,59岁甲拉尔洛担任楼栋长负责社区管理 [1][2] 教育条件改善 - 教师队伍从初中毕业生升级为大学生和研究生 [3] - 家长主动咨询3岁以下儿童提前入学可能性 [3] - 莫色格服成为村里第二个大学生,毕业后返乡担任社区文书 [2][6] 产业发展与就业 - 吉克木果开设商铺并运营40万粉丝抖音账号,月收入6000-9000元 [4] - 恒驰服饰二期生产线将新增200余就业岗位,2025年计划投入6000万元实施15个协作项目 [6] - 服装厂零工每月收入2000多元,绣娘人均增收2500元 [5][6] 特色产业经济 - 彝绣品牌"薇穆嘎扎"2024年完成330万元订单,绣娘总收入172万元 [5] - 5亩脐橙种植年收入约3万元,村民在悬崖村酒店担任保安月薪3000元 [5] - 农文旅融合带动民宿酒店发展,村民获得可观收入 [6] 居住条件升级 - 从茅草房搬迁至三室两厅新楼房 [4] - 杨铝洗一家告别"说垮就垮"的旧居 [4] - 社区楼房崭新整洁,居民感叹"跟做梦一样" [3]
新知|打了避孕药?无籽西瓜“背锅”好多年!
齐鲁晚报· 2025-07-19 15:27
无籽西瓜的培育技术 - 无籽西瓜通过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获得四倍体,再与二倍体杂交产生三倍体无籽西瓜 [14][16][18] - 三倍体西瓜因染色体无法正常配对导致种子败育,与激素或避孕药无关 [19][23] - 2024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突破传统技术,开发出可自繁殖的通用型二倍体无籽西瓜诱导体系,打破基因型限制并提升品质 [25][27] 无籽水果的多样化培育 - 无籽葡萄分为自然突变型(如午夜美人)和激素处理型(如巨峰葡萄使用赤霉素) [29][33] - 脐橙通过基因突变形成次生心皮实现无籽,巴西甜橙无核率达100% [34][36] - 香蕉为人工杂交三倍体品种(如卡文迪什),因减数分裂异常导致种子败育 [38] - 无籽柑橘通过芽变选种或杂交育种实现,如无籽瓯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2%-13% [44]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安全性 - 植物激素(如赤霉素)与动物激素作用机制不同,无法被人体识别或响应 [11][47] - 植物激素毒性低、易分解,残留量极少且多国豁免使用限制 [47]
革命老区书写丝路新篇章
金融时报· 2025-07-15 11:13
赣州国际陆港发展历程 - 2013年"一带一路"政策推动赣州建成江西首个对外开放口岸——赣州国际陆港,常态化开行19条中欧班列、5条铁海联运班列和19条内贸班列 [1] - 从1996年京九铁路南康火车站起步,历经20年升级为全国第8个内陆开放口岸,2017年开通首列中欧班列 [2] - 截至2025年5月,银行机构累计为港口基建投放贷款25.36亿元,支持仓储库、铁路专用线等项目建设 [3] 物流与贸易数据 - 铁海联运及内贸班列累计运行超2万列,中欧班列发送货物13万标箱,贸易额突破40亿美元 [4] - 陆港已发展为多口岸直通、多方式联运的国际物流枢纽,覆盖126个国家跨境收支规模达1.88亿美元 [7][8] 家具产业转型升级 - 陆港建成后南康家具产业实现"木材买全球,家具卖全球",产业集群产值从建港前300亿元增至2024年2700亿元,品牌价值达702.1亿元 [5][6] - 银行机构推出"家具产业信贷通"等特色产品,家具产业贷款余额超170亿元,支持智能化改造及环保升级 [5][6] 金融支持与外汇服务 - 外汇局简化跨境贸易结算流程,一季度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放贷6391.54万美元(同比+104%),对"一带一路"国家跨境电商结算量增长77% [7] - 银行创新汇率避险产品,如"买入看涨+卖出看跌"期权组合,助力企业应对汇率风险 [8] 区域经济辐射效应 - 除家具外,赣州脐橙、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等产品通过陆港"出海",带动周边产业国际化 [6] - 陆港整合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功能,成为中部陆海新通道关键节点 [7][8]
四川广汉倾情援彝打造新时代区域合作“升级版”
中国经济网· 2025-07-10 14:25
产业帮扶模式 - 以产业共同体建设为导向,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激发联农带农机制活力,投入帮扶资金1236万元实施6个产业项目 [1] - 在种植端投入230万元发展1200亩百香果产业园,采用"培训增能+分红激励"机制,实现年产量2000吨,公司营收1000余万元,村集体增收67.3万元(同比+42.9%),农户增收51万元(同比+27.5%) [1] - 在养殖端投入110万元发展高山绵羊养殖,促农增收27万元(同比+70%),带动村集体增收38.2万元(同比+66%) [2] 产业链建设 - 投入380万元建设脐橙分拣中心,带动585户2100余人规模种植,达到省级产业园标准,通过"分拣+仓储+电商"模式提升产业链韧性 [2] - 采用"总部+基地+两地仓"模式延伸产业链,招引企业落地实现产值200余万元,推动产业从种植向深加工、流通、服务全链条延伸 [2] - 聚焦白魔芋、乌洋芋等特色产业,招引加工企业合作转移重点项目入园,培育县域经济生态链 [2] 产销协同机制 - 建立"农户+合作社+保底托管统销"模式,共建3800亩青花椒基地,户均年增收2.5万元,引导10余家企业对接青花椒产业 [3] - 发挥广汉市"火锅食材之都"和金阳县"青花椒第一县"优势,推动"特色+特需"产业对接,搭建线上线下双平台促进产销协同 [3] - 形成"订单式"合作模式,促进金阳农产品出山和广汉品质入市,打造产业协作新样板 [3]
湖北支持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打造10个全国知名“特色之乡”
长江商报· 2025-07-08 08:35
湖北省"特色之乡"行动方案 -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出台《高质量打造"特色之乡"行动方案》,旨在发挥地域名片作用,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1] - 目标到2030年打造10个全国知名和20个全省有重要影响的"特色之乡",促进地域名片与特色产业协同发展 [1] - 采取"重点支持一批、积极培育一批、整合优化一批"的思路推进实施 [1] 仙桃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 仙桃作为"中国黄鳝之都",拥有全国最大黄鳝繁育基地和产地贸易市场,2024年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226.71亿元 [2] - 黄鳝产业已形成"种、养、加、销、安"一体化全链条发展模式,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百亿元 [2] - 仙桃同时是全国首个"中国非织造布产业名城",产品拓展至32大类130多个品种,集聚上下游企业2700多家 [2] "三个一批"分类实施策略 - 重点支持12个"特色之乡"包括潜江小龙虾、秭归脐橙、随州香菇等具有全国竞争力的特色产业 [3] - 积极培育19个如鄂州武昌鱼等有发展潜力的特色之乡 [3] - 整合优化32个如赤壁青砖茶等内涵趋同的特色之乡 [3] 八项重点任务 - 明确分类路径、提升发展规模、打造特色链条、推进融合发展等八大任务方向 [4] - 计划建成特色产业优势区和示范带,采取"龙头企业+种养基地"模式扩大产业规模 [4] - 重点引进培育"链主"企业,形成"龙头引领+中小企业协同"的产业梯队 [4] 产业发展具体措施 - 绘制产业链图谱,突破种质资源保护、关键工艺升级等技术瓶颈 [5] - 实施"特色产业+数字技术"融合工程,建设智慧农场、智能工厂等数字化设施 [5] - 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融合,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和精品线路 [5] - 组织企业参加重点展会,开拓"一带一路"市场,打造著名消费品牌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