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性别刻板印象
icon
搜索文档
一个残酷的事实:“男孩危机”正在爆发
虎嗅· 2025-06-24 15:16
教育性别差异现象 - 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男生占比仅为37%,本科阶段每100名女生对应58.7名男生,呈现显著性别失衡[2] - 小学阶段性别比例为每100名女生对应116.1名男生,但到高等教育阶段男性比例大幅下降[2] - 2021年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病率显示男孩(10.3%)显著高于女孩(7.2%)[3] 性别刻板印象影响 - 社会对男孩要求体现"男性气质":勇敢、运动发达、机灵活泼,而女孩被期待表现温柔、安静、脆弱[9] - 幼儿园阶段女孩外表更受关注,男孩情绪常被忽视,唯一被容忍的情绪是愤怒[21][22][23] - 玩具选择基于性别而非能力发展需求,象征性游戏(如过家家)和户外游戏对两性都有益但被区别对待[12][13][14] 养育方式问题 - 男孩养育面临"脆弱与暴力"的二元困境,缺乏情绪表达空间易导致心理问题[28][33] - 传统养育方式鼓励男孩"战斗"和"好斗",可能培养施暴者或语言暴力受害者[31][32] - 性别偏见全球普遍存在,法国研究显示教育系统存在隐形区别对待[20][25] 解决方案建议 - 需帮助男孩识别和表达各类情绪,培养同理心而非压制情绪化[47][48][49] - 重新定义男性力量,强调智慧、善良、解决问题能力而非身体暴力[52][54] - 鼓励男孩参与各类兴趣爱好和家务,接触多元男性榜样[55][56][58] - 需从日常互动改变教育方式,促进性别平等观念[64] 典型案例分析 - 叶永志案例显示不符合传统男性气质可能遭受极端暴力[35][36] - 《混沌少年时》案例说明"有毒男子气概"可能导致暴力行为[38][39] - 研究表明性别偏见在10岁前即造成终身负面影响,增加各类风险[19]
被安排清扫男厕的女保洁们
虎嗅APP· 2025-05-05 21:18
行业现状 - 经济环境变化导致基层劳动群体遭遇挤压,女性保洁员被频繁安排清理男厕[3] - 清洁外包公司为节省成本,倾向一人负责男女区域保洁,男性保洁员稀缺且工资偏高[14] - 保洁行业存在性别刻板印象,认为女性更适合从事简单且低地位的工作[19][21] 劳动力市场动态 - 男性保洁员招聘难度大,流动性高,某公司1个月新招10名男保洁员仅留存1人[22] - 物业公司反馈女保洁"耐操、便宜、听话",男保洁要求更高且挑活[19] - 部分场所如厦门机场仍坚持"男女有别"的清洁管理原则,但面临人手短缺问题[22] 工作内容与挑战 - 女性保洁员需承担额外心理压力,如遭遇如厕者误解或投诉[4][11] - 男厕清洁难度更高,涉及呕吐物、烟头等复杂污渍,需使用强力去污剂反复处理[9][10] - 工作强度大,写字楼保洁员需7点到岗,单坑位清理时间不超过5分钟[12] 薪酬与职业发展 - 基层保洁薪资水平低,吴桂英此前工作月薪仅1800元,KTV保洁月薪2400元[7] - 新增工作范围如清洁男厕常无薪资调整,张丽琴承担厕所清洁后工资未变[26] - 部分保洁员通过回收废品获取额外收入,如王碧兰月均增收200元[30] 企业运营策略 - 物业公司因投诉风险拒绝男性保洁员,认为其清洁细节不达标[24] - 上海某公司管理200个厕所,因人手问题无法实现同性清洁,计划加强流程管理[20] - 部分企业通过跨区域招聘补充男保洁员,但成本较高[22]
被安排清扫男厕的女保洁们
36氪· 2025-05-02 16:53
以下文章来源于真实故事计划 ,作者郑巧艺 真实故事计划 . 每天一个打动人心的原创真实故事。 合作请联系xuanlingmuye。 女性保洁员除了要承担更繁重的工作, 还要准备好遭遇误解,甚至是投诉。 文 | 郑巧艺 编辑 | 崔玉敏 来源| 真实故事计划(ID:zhenshigushi1) 封面来源 | Pixabay 女保洁员的尴尬 第一次进KTV男厕所打扫的时候,吴桂英差点吐出来。 那是一种说不清的味道——浓重的烟味混着屎尿、呕吐物,还有廉价的厕所香水和潮湿的汗臭搅在一起,厕所门关得不严,但空气并不流通,那些气味就 像牢牢焊在门上的一样,经久不散。 她忍不住侧过头干呕。拖把头还没落地,感觉自己的胃已经先缩了一下。 吴桂英想去问问领班,自己能不能调到别的区域,至少不要清扫男厕。这是44岁的吴桂英的第四份工作,由于没上过学,不识字,吴桂英只能选择出卖自 己的劳动力,干点体力活。在此之前,她曾干过鞋厂的普工,烧烤店的摘菜员,火锅店的洗碗工,由于薪资太低(平均每份1800元),她都选择了辞职。 这份KTV保洁的工作是她老乡推荐的,薪资上涨了600元,但条件是需要上夜班,从晚上9点到早上5点,吴桂英需要一直连轴转 ...
被安排清扫男厕的女保洁们
虎嗅· 2025-05-02 10:56
行业现状 - 经济环境变化导致基层劳动群体面临挤压,女性保洁员成为被"灵活调度"的对象,频繁被安排清理男厕所[2] - 清洁外包公司为节省成本,普遍采用一人负责男女双区保洁的模式,男性保洁员因稀缺且工资偏高逐渐被女性取代[20][24] - 厦门机场等场所虽坚持"男女有别"原则,但因男保洁员招聘困难(某公司1个月新招10人仅留存1人),被迫从外地补充人手[34][33] 劳动力市场特征 - 女性保洁员薪资显著低于男性,KTV女保洁月薪2400元(较前职高600元),但需承担夜班及男厕清洁等额外工作[7][8] - 物业公司偏好女保洁的原因包括:成本低(杭州物业经理称"女保洁耐操、便宜、听话")、细节处理更细致(男保洁易因粗心遭投诉)[28][35] - 男性普遍排斥保洁工作,社会偏见认为"男人扫厕所丢人现眼",导致行业男性留存率极低[32][31] 工作场景痛点 - 女保洁清理男厕面临双重压力:生理不适(KTV男厕混杂烟味、呕吐物等刺激性气味)和心理尴尬(需反复确认如厕者是否离开)[5][13][17] - 工作强度隐性增加:写字楼保洁张丽琴未获加薪却新增3层楼27个坑位的清洁任务,长期劳作导致手臂酸痛[15][36][38] - 跨性别者如厕时与女保洁员产生身份认知冲突,广州购物中心案例显示保洁员误拦跨性别男性进入男厕[22] 企业应对措施 - 上海浦发环境服务管理200个厕所,因人手不足无法实现性别分区保洁,计划通过张贴提示减少冲突[30] - 部分物业对女保洁额外工作采取默许态度,如河北保洁员王碧兰被默许回收废品补贴收入(月均200元)[47] - 领班层级存在性别刻板管理,拒绝女保洁家属(丈夫)协助清洁的请求,认定男性"擦不干净"[35] 从业人员生存状态 - 中年女性占比高,KTV保洁员44岁、写字楼保洁54岁,多因学历限制(不识字)或产业升级失业(河北五金厂关闭)被迫选择该职业[7][26] - 工作耐受度存在两极分化:棋牌室保洁环境显著优于KTV(无呕吐物/酒味),促使吴桂英主动换岗[40][41] - 家庭经济压力驱动从业选择,福建保洁员需用2000元月薪支付四口之家房租及子女学费[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