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事业发展
搜索文档
保民生、防风险、促发展 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有力推进
人民日报· 2025-10-11 10:54
兜底民生保障体系建设 - 基本建成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全国困难群众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机制 [2] - 全国城乡低保平均标准较2020年分别增长19.6%和21.3%,常态化保障低保对象3940万人、特困人员482万人 [2] - 集中养育孤儿、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较2020年分别增长26%、32%和31% [2] - 全面建成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开通部省市县四级社会救助服务热线3771条 [3] 养老服务发展 - 全国养老机构和设施达40.6万个、床位799.3万张,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24万户 [4] - 建成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500个、老年友好型社区2990个、老年助餐点8.6万个,每日服务超300万老年人 [4] - 高龄津贴等各类津补贴惠及4945万老年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2亿,占总人口15.6% [4] - 全国登记注册老年志愿者达5358万人,服务总时长16.4亿小时 [5] 慈善事业进展 - 全国登记认定的慈善组织从2020年底的9400多家增至目前的1.6万多家 [7] - "十四五"期间全国慈善组织每年支出1500亿元,社会各界捐赠资金200多亿元 [7] - 新修改的慈善法正式施行,并制修订4个相关部门规章 [6] 地名管理与服务 - 修订施行《地名管理条例》及实施办法,民政部网站公告新命名地名60多万个 [7] - 持续建设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收录地名数据1480万条,调用总量近7亿次 [8] - 将6.8万个地名纳入保护范围,创新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已命名乡村地名71万条,设置地名标志62万块 [8]
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有力推进
人民日报· 2025-10-11 08:08
民政事业发展总体成就 - 各级民政部门着力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更好发挥保民生、防风险、促发展职能作用 [2] 兜底民生保障 - 基本建成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建立全国困难群众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机制 [3] - 全国城乡低保平均标准较2020年分别增长19.6%和21.3%,常态化保障低保对象3940万人、特困人员482万人 [3] - 集中养育孤儿、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较2020年分别增长26%、32%和31% [3] - 全面建成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开通部省市县四级社会救助服务热线3771条 [4] - 推动社会救助由单一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模式转变 [4] 养老服务与老年人保障 - 全国养老机构和设施达到40.6万个、床位799.3万张,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24万户 [5] - 建成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500个、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990个、老年助餐点8.6万个,每天有300多万老年人在就餐点就餐 [5] - 高龄津贴、经济困难老年人服务补贴、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等各类津补贴惠及4945万老年人 [5] - 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亿,占总人口的15.6% [6] - 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登记注册的老年志愿者达到5358万人,服务总时长16.4亿小时 [6] 慈善事业发展 - 全国登记认定的慈善组织从2020年底的9400多家增加到目前的1.6万多家 [8] - “十四五”期间全国慈善组织每年支出1500亿元,社会各界捐赠资金200多亿元 [8] 地名管理与服务 - 修订施行《地名管理条例》及其实施办法,民政部网站已公告新命名地名60多万个 [8] - 持续建设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收录各类地名数据1480万条,调用总量近7亿次 [9] - 建立地名保护名录制度,将6.8万个地名纳入保护范围 [9] - 创新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已命名乡村地名71万条,设置地名标志62万块,采集上图兴趣点993万条 [9]
数说“十四五”成就丨看民政工作交出暖心成绩单
新华网· 2025-10-10 15:12
困难群众与特殊群体保障 - 全国城乡低保平均标准较2020年分别增长19.6%和21.3% [2] - 常态化保障低保对象3940万人、特困人员482万人 [2][3] - 集中养育孤儿、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较2020年分别增长26%、32%和31% [4] - 残疾人福利制度有效落实,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累计服务126万康复对象 [4] 老龄工作与养老服务 - 全国养老机构和设施达40.6万个,床位799.3万张 [5] - 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从2020年的48%提高至65.7% [5] - 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24万户,建成老年助餐点8.6万个,每日服务超300万老年人 [6] - 高龄津贴等各类津补贴惠及4945万老年人 [6] 专项社会服务能力 - 婚姻登记“全国通办”累计办理26.3万对 [6] - 建成3350个公益性骨灰堂及1.68万个公益性公墓 [7] - 开通国家地名信息库,命名乡村地名71万条 [7] 社会组织与慈善事业 - 全国登记社会组织达86.5万个,其中2.4万家活跃于科技创新领域 [8] - 登记认定的慈善组织超1.6万家,较2020年增长70% [8] - 年度慈善捐赠总额最高突破2000亿元 [8] - “十四五”以来福利彩票销售总额8525亿元,筹集公益金2566亿元 [8]
乐善辽宁 助力振兴
辽宁日报· 2025-09-05 09:08
行业规模与增长 - 全省慈善组织数量达291家 其中70家取得公开募捐资格 [1] - 2023年至今新增慈善组织98家 增幅达50% [1] - 慈善组织(基金会)接收捐赠总额26.5亿元 [1] 社区与基层慈善发展 - 设立158只社区慈善基金 覆盖18个区县174个街道1935个社区 [2] - 累计筹集社区善款1219.25万元 实施205个社区慈善项目 [2] - 建成1354个民政服务站和2108个村居服务点 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 [2] 资源整合与服务成效 - 链接撬动1200余万元慈善资源 提供320余项专业服务 [2] - 培育带动1.4万余人次志愿者 3400余名驻站人员常态化服务 [2] - 应急慈善中针对葫芦岛强降水捐款捐物折合2.2亿元 [2] 专业化与人才培养 - 组建省级公益慈善专家库和人才资源库 [3] - 与高校共建三个实践研究基地 率先招收东北地区首批慈善管理研究生 [3] - 连续3年举办省级慈善组织实务培训 [3] 监管与透明度建设 - 开展阳光慈善工程 督促组织全面履行信息公开义务 [3] - 通过年报审查 双随机抽查 专项审计等方式加强规范管理 [3] 区域项目实践案例 - 抚顺市精神康宁项目救助462名患者 [4] - 丹东市安居工程与助学计划助力3300余人 [4] - 锦州市双品牌联动帮助3000户家庭及123名学子 [4] - 盘锦市生命达康项目累计救助1.39万名尿毒症患者 [4] - 沈阳市设立巾帼红基金赋能女性发展 铁岭市开展荣军情项目增进退役军人福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