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慈善救助
icon
搜索文档
民政部门整合资源搭建城市“绿荫”
苏州日报· 2025-07-16 08:09
高温应对措施 - 全市22家社会组织品牌空间、82家社会组织培育基地以及110个慈善实体、慈善空间、慈善超市等场所开放"共享清凉空间",提供避暑纳凉、饮水休息、手机充电、应急药箱等服务 [1] - 社会组织联合爱心企业开展"夏日送清凉"活动,昆山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日均发放1000余份"爱心清凉包",苏州工业园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累计发放500余份解暑食品 [2] - 全市100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为困境儿童、流动儿童等提供100多场关爱服务活动,暑期已服务各类儿童8821人次 [2] 慈善救助服务 - 各地搭建慈善救助服务驿站,为临时遇困人员提供24小时临时庇护,入夏以来救助238人次,发放食品、防暑降温等物资314件 [2] - 民政部门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高温预警响应机制,为高温中暑求助者提供基础医疗服务 [3] 行业协作与宣传 - 市社会组织总会联合城市配送、出租车客运、快递等行业协会制作防暑小贴士,宣传防暑降温、应急处理、行车安全等知识 [3]
江苏首个省级层面聚焦新就业群体的慈善项目启动——用城市“温度”回应奋斗“热度”
新华日报· 2025-04-30 07:21
文章核心观点 江苏省启动“新就业群体慈善急难救助”项目,聚焦新就业群体因重大疾病、意外伤害等陷入的临时急难困境,通过慈善补充救助解决其“急难愁盼”,未来还将完善帮扶,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城市温暖 [1][2][4] 新就业群体情况 - 新就业群体兴起于平台经济,是数字时代新型劳动者,江苏约有1000万,占全国12%,覆盖各领域各层次,包括长途货运司机等,网络直播等行业群体也受关注 [1] - 新就业群体生活常态是“四季无休、三餐不定”,大部分非本地户籍,面临单独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社会保障不足等问题,遇紧急困难易陷入困境 [2] 项目情况 - 项目由省委社会工作部等多部门和省慈善总会共同启动,是江苏首个省级层面聚焦新就业群体的慈善项目 [1] - 今年省慈善总会安排200万元资金,帮扶在江苏省从事新就业形态工作满6个月且当前仍在岗确需帮扶的劳动者 [2] - 项目对因重大疾病、意外事件伤残、其他特殊困难三类急难困境情况实施救助,救助金额从1000元到1万元不等 [3] - 项目启动前多部门摸排符合救助条件对象,指导申请,后续还将核查家庭经济状况,确保救助精准直达 [3]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省各级慈善会探索“资金+物质+服务”救助帮扶,向多样化综合救助转变 [4] - 江苏慈善力量将链接更多资源,完善对新就业群体帮扶,聚焦多元需求,将慈善关爱渗透到工作生活各方面 [4] 项目落地举措 - 项目启动当天相关负责团队走访南京市玄武区新就业群体服务中心,该中心提供优惠租房和九大功能区域,解决新就业群体实际困难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