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就业群体
icon
搜索文档
“准时送达”四个字的背后(大地风华)
人民日报· 2025-10-02 06:11
如今,当我在街上看见穿工服的快递员,我总会多望一眼,心底多了一份感激和敬佩。而我也始终记 得,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的责任就是多向生活深处看、多往生活深处走,把我们生活中"无名英雄"的 故事讲好,让更多人知道:活力中国的底气,在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身上。这个时代该被看见、该被聚 光灯聚焦的,永远是他们。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02日 08 版) 音乐剧《在远方》首演时,我们邀请杨敬山师傅等快递员到现场观演。那真挚专注的眼神让我明白:他 们或许没站在聚光灯下,名字不会被太多人记住,但正是他们坚守、奔波的步履,让物流更通畅、生活 更便捷。 音乐剧《在远方》剧照。 资料图片 2021年7月16日,《在远方》演出当天,现场来了6名快递员观众。散场后,他们和我说,剧中分拣到凌 晨的场景,让他们想起自己熬通宵贴面单的日子;有穿工服的师傅说,"你抬手擦汗那下,跟我们站长 一模一样";还有人带刚入行的徒弟来看,徒弟哭着说"原来咱干的事这么有分量"。这些话比任何评价 都珍贵,我们通过《在远方》,让更多人"看见"了身边这些默默付出的人。 演这部剧,我最大的收获是完成了一次"认知的重塑"。对我而言,充满活力的中国不再是宏 ...
“这是对我们新就业群体的肯定”(阅兵式上的青春力量)
人民日报· 2025-09-18 06:22
90后刘建2017年来到北京当外卖骑手,近8年累计送达超10万单,收到大量的五星好评。由于业绩突 出、热心传帮带,刘建在2020年被选为"骑士长"。他不仅完成好自己的送单任务,还帮助其他骑手熟悉 跑单流程、提升服务质量。5年间,他悉心培训了300多名新骑手,带领的骑手队伍也从最初的20人壮大 到如今的70多人。 跑单之余,刘建还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和志愿服务活动。他充分发挥外卖骑手流动性强、接触面广的职业 特点,化身基层治理"流动哨",在送餐途中进行平安巡查。 "从来没想过能有机会去现场看阅兵!"得知受邀9月3日去天安门广场观礼时,外卖骑手刘建正在送单的 路上。聊起观礼经历,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18日 07 版)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军乐响起时的心潮澎湃、"东风— 5C"亮相时的震撼……阅兵现场的精彩时刻,让他真切地感受到"国"与"家"之间的紧密联系。 (责编:牛镛、袁勃) "我经常跟队员说,我们就是穿梭在街道的一双双'眼睛',需要时就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一把。"在刘 建的带头示范下,队员们也纷纷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他的骑手队伍被评为"望 ...
让新就业群体成为首都发展的有生力量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28 09:14
新就业群体规模与北京政策框架 - 北京新就业群体日活总量约33万人 包括快递员 网约配送员 网约车司机 网络主播等 [1] - 北京市2024年推出三项行动计划 包括"多元友好""全面提升""深度融入" 推进首都"友好之城"建设 [1] - 初步形成新就业群体党建和服务管理工作"北京路径" 开放1.42万余个各类服务阵地 [1] 友好场景建设与基础设施优化 - 打造近2000个友好场景 分类施策破解1657个社区"进门难"问题 [4] - 昌平区天通中苑中三社区建成全市首个新就业群体友好社区后 相关"12345"投诉量下降36.8% [4] - 制定《北京市城市驿站建设导则十条》 推动1.42万余个服务阵地开放 升级800余个24小时"全时驿站" [5] - 朝阳区实现"全时驿站"社区全覆盖 大兴区创新建设"卡车司机暖心驿站" 推出15元暖心套餐 [5] 权益保障与职业发展支持 - 通过恳谈会收集6600余条意见建议 解决率达89% 指导京东 美团 滴滴等平台企业开展集体协商 [11] - 出台《北京市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合规指引》 推动平台企业优化订单调度和抽成比例 [12] - 全市签订劳动合同快递员5万余人 占比89.5% 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累计参保118.5万人 确认伤害1.02万件 [14] - 开展"适居行动" 形成朝阳区"城市建设者之家" 大兴区"小哥之家"等住房供给模式 [14] 法律服务与技能培训体系 - 上半年为241位新就业群体提供调解和法律援助 挽回经济损失近250万元 [15] - 组建31个法律服务团 提供法律服务5万余次 打造"一小时"法律服务圈 [15] - 开展"小哥学堂"项目 累计3.6万余人次获教育培训 西城区构建"1+3+N"三新学院体系 [15] - 海淀区推出49项选单式培训课程 包括人工智能训练 数据标记等 [15] 党建工作与组织建设 - 组建新就业群体党组织182个 群团组织900余个 找出"隐形"党员 [21] - 采用线上线下灵活教育方式 建成滴滴网约车司机"党课研发组" 累计发展65名新就业群体入党 [22] - 打造党员先锋工作室 10余万人次新就业群体到社区报到服务 [23] - 朝阳区80%社区由新就业群体担任"副楼长" 丰台区487名新就业群体成为社区"探测针" [23] - 全市369支志愿服务队累计服务时长超9.7万小时 [23]
2025年货车司机月净收入10512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21:26
行业收入与就业状况 - 2025年货车司机平均每月净收入达10512元,远高于其他新就业群体[1][6] - 收入分布以中高收入为主,超九成司机收入集中在8001元至32000元区间[6] - 运价持续下跌制约收入增长,运力供大于求导致行业竞争加剧[1] 从业人员结构特征 - 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30-49岁司机占比近80%,其中30-39岁群体占比达50.24%[4] - 大部分司机来自农业、个体经营和产业工人等传统蓝领岗位[9] - 88.65%司机独自驾驶无陪同,仅6.52%由配偶或恋人陪伴[9] 消费能力与支出结构 - 月均消费6578元为六类新就业职业最高,其中食品开支1993元[8] - 教育支出显著,月均教育投入1688.83元位居新就业群体首位[8] - 娱乐支出位列六类新就业群体第二[8] 工作强度与职业吸引力 - 平均每月休息天数仅3.54天,工作时间长且强度高[9] - 职业吸引力主要来自工作时间灵活、收入较高和驾驶兴趣驱动[12] - 27.94%受访者表示即使重新选择仍愿继续从事该职业[12] 数字化能力与平台应用 - 91.82%司机使用平台接单抢单,43.14%使用运费结算功能,40.14%使用路径导航功能[12] - 数字能力得分高的司机群体(平台订单占比90%以上)月均毛收入和净收入明显更高[16] - 互联网货运平台已演变为涵盖业务调度、财务结算、油费管理的全流程运营平台[12][14] 职业发展路径 - 部分司机通过平台积累经验,从单一运输者成长为车队负责人或物流园区运营主体[12] - 职业具备延展性,相当比例司机会转向货运中介、车辆维修或物流自主创业领域[12]
今年货车司机月净收入10512元 高强度工作成常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20:01
行业收入与回报 - 2025年货车司机平均每月净收入达到10512元,远高于其他新就业群体 [1][3] - 收入分布以中高收入为主,超过九成司机收入集中在8001元至32000元区间 [3] - 数字能力得分较高的司机群体(平台订单占比90%以上),其月均毛收入和净收入水平均明显高于得分偏低群体 [10] 从业人员结构特征 - 从业人员以中青年为主力,30至49岁司机占比接近80%,其中30至39岁司机占比最高,达到50.24% [1] - 大部分司机来自农业、个体经营、产业工人等传统蓝领性岗位 [5] - 入行动因主要包括工作时间灵活、收入相对较高和驾驶兴趣驱动 [7] 工作强度与生活状况 - 货车司机平均每月休息天数为3.54天,略低于网络主播但高于其他五类新就业群体 [5] - 88.65%的货车司机在出车时无陪同人员,独自驾驶是常态 [5] - 行驶时间长、高强度工作是行业常态 [5] 消费能力与支出结构 - 货车司机月均消费6578元,为六类新就业职业中最高 [5] - 月均食品开支1993元,月均娱乐支出位列六类新就业群体第二 [5] - 月均教育投入1688.83元位居首位,体现对家庭责任和子女成长的重视 [5] 数字化应用与职业发展 - 91.82%的司机使用平台接单抢单,43.14%使用运费结算功能,40.14%使用路径导航功能,超过25%使用加油服务 [7] - 互联网货运平台已从接单工具演变为涵盖业务调度、财务结算、路径规划、油费管理的全流程运营平台 [7][9] - 部分司机通过积累经验和提升运力组织能力,从单一运输者成长为车队负责人、平台合作者乃至物流园区运营主体 [7] - 27.94%的受访者表示即使重新选择仍愿继续从事货车司机或相关行业工作,显示职业具备稳定性和延展性 [7] 行业挑战 - 近年来公路货运行业运价持续下跌,制约了货车司机收入增长 [1] - 运力供大于求导致行业内卷严重 [1]
从心出发 向“新”而行
河南日报· 2025-07-22 08:55
新就业群体党建与服务创新 - 郑州市通过党建引领将新就业群体纳入社会治理体系,推动外卖骑手、快递员等从"游离在外"到"融入其中"的转变 [1][12] - 管城回族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综合服务中心提供24小时免费休息站、充电设施及9.9元低价餐食等精准服务,覆盖骑手日常需求 [2][4][5] - "郑好办"APP推出"社区码"功能,骑手实名认证后3秒即可完成小区配送登记,提升"最后100米"效率 [3] 基层治理与群体参与 - 新就业群体担任"兼职网格员",通过"随手帮""随手拍"等方式参与社区帮扶、安全隐患上报等基层治理活动,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已吸纳856名此类人员 [14][16] - 积分激励制度构建"服务-积分-回馈"闭环,例如提供社情民意积10分、结对帮扶积20分,可兑换日用品等奖励 [15] - "暖小新"帮帮团等志愿组织引导骑手参与应急送考、寻人等公益行动,并通过直播宣传增强群体认同感 [14][16] 行业特点与组织建设 - 郑州新就业群体达38万人,年轻化、数字化程度高,适应灵活快节奏工作模式 [9][10] - 行业党委推动党员"亮身份、亮标识"活动,网约车党员司机设立示范岗承诺安全驾驶等服务标准 [11] - 河南省委党校提出"两个覆盖"组织建设方案,包括建立三级行业党委架构及灵活组建联合党支部 [20] 资源整合与政策支持 - 管城回族区加密换电站布局至每公里1个,充电宝收费1元/小时,解决骑手充电刚需 [4] - 整合工会驿站、爱心驿站等资源打造友好社区,并通过"一键反映"智能平台快速响应诉求 [18] - 经费保障采用"党费+财政+企业"多元投入机制,并选派党政干部担任"第一书记"驻点重点企业 [21]
江苏首个省级层面聚焦新就业群体的慈善项目启动——用城市“温度”回应奋斗“热度”
新华日报· 2025-04-30 07:21
文章核心观点 江苏省启动“新就业群体慈善急难救助”项目,聚焦新就业群体因重大疾病、意外伤害等陷入的临时急难困境,通过慈善补充救助解决其“急难愁盼”,未来还将完善帮扶,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城市温暖 [1][2][4] 新就业群体情况 - 新就业群体兴起于平台经济,是数字时代新型劳动者,江苏约有1000万,占全国12%,覆盖各领域各层次,包括长途货运司机等,网络直播等行业群体也受关注 [1] - 新就业群体生活常态是“四季无休、三餐不定”,大部分非本地户籍,面临单独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社会保障不足等问题,遇紧急困难易陷入困境 [2] 项目情况 - 项目由省委社会工作部等多部门和省慈善总会共同启动,是江苏首个省级层面聚焦新就业群体的慈善项目 [1] - 今年省慈善总会安排200万元资金,帮扶在江苏省从事新就业形态工作满6个月且当前仍在岗确需帮扶的劳动者 [2] - 项目对因重大疾病、意外事件伤残、其他特殊困难三类急难困境情况实施救助,救助金额从1000元到1万元不等 [3] - 项目启动前多部门摸排符合救助条件对象,指导申请,后续还将核查家庭经济状况,确保救助精准直达 [3]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省各级慈善会探索“资金+物质+服务”救助帮扶,向多样化综合救助转变 [4] - 江苏慈善力量将链接更多资源,完善对新就业群体帮扶,聚焦多元需求,将慈善关爱渗透到工作生活各方面 [4] 项目落地举措 - 项目启动当天相关负责团队走访南京市玄武区新就业群体服务中心,该中心提供优惠租房和九大功能区域,解决新就业群体实际困难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