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创新

搜索文档
辽宁戏曲选新苗拆门槛、敞大门、广撒帖——让“素人”盛放成朵朵“小梅花”
辽宁日报· 2025-04-30 09:42
活动概况 - 第29届辽宁戏曲小梅花荟萃展演以"童心传薪火 梅香满辽沈"为主题 由辽宁省文联 阜新市委宣传部 省戏剧家协会联合主办 [2] - 活动首次采用省市联办模式 将举办地设在阜新煤矿工人文化宫 打破以往仅在省城举办的惯例 [2] - 共征集117个参赛作品 较上届翻倍 涵盖京剧 评剧 昆曲 黄梅戏等多个剧种 选手年龄跨度6-16岁 [3][5] 赛制创新 - 首次全面开放个人报名通道 47个自荐作品中14位业余组选手获"小梅花"称号 打破传统组织推荐机制 [2][3] - 采用"现场评审+展演"双轨制 国家级戏曲名家组成评审团进行两轮遴选 实现边比赛边点评 [2] - 设置室外广场与室内场景化舞台结合的展演形式 增强观众互动体验感 [2] 名家互动 - 评审团包括冯玉萍 马佳等梅花奖得主及"中国青年第一武生"郝士超等顶尖艺术家 [4] - 12岁选手张祖瑞表演《林冲夜奔》后获郝士超亲自指导 形成"大梅花带小梅花"的传承场景 [5] - 77岁评剧表演艺术家宫静携7岁学生同台演出《穆桂英挂帅》 展现跨代际艺术传承 [6] 艺术创新 - 沈阳师范大学附属艺术学校专业组表演戏曲联唱《梅花朵朵戏韵扬》 融合现代编曲与传统唱腔 [6] - 总导演邵迎华强调推动传统戏曲与现代审美融合 通过全民参与模式打破圈层壁垒 [6] - 铁岭圣慧少儿京剧班15名学员展示腿功 毯子功 成为现场反响最热烈的素人团体 [5] 社会影响 - 梅花奖得主马佳评价活动"平台很高" 建议增加举办频次以扩大覆盖面 [7] - 76岁京剧教师姚庭儒通过朋友圈获知赛事 带领学生首次参赛即引发关注 [5] - 活动通过微信群等新媒体渠道广泛传播报名信息 触达沈阳等地戏曲爱好者群体 [3]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丨戏曲“活化石”在创新中焕发新活力
新华社· 2025-04-22 16:37
新华社记者蔡馨逸、赵英博 三弦骤急,鼓点铿锵,舞台上青年演员关亚玲甩着水袖旋身跃起,衣袂翻飞间将现代舞蹈与戏曲旋子完 美融合。台下掌声雷动,有位老人感慨道:"这娃的表演既有老戏的魂,又有新潮的劲儿。" 戏曲"活化石"在创新中焕发新活力 在秦岭腹地的陕西省商洛市,这样的场景如今已是常态。在田间地头或镇村广场,只要商洛花鼓的锣鼓 一响,人群便如潮水般涌来。 体制机制"破冰"后,大刀阔斧的改革逐一展开。从招聘演职人员到实行考核奖励制度,从推动传承人收 徒传艺到选送青年人才进修培训,从"移植"其他剧种的优秀剧目到排演原创现实主义大戏……商洛花鼓 的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激发。 "戏曲的立身之本是优秀剧目。作为地方文艺工作者,长期扎根基层是我们的优势。只有反映新时代与 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才能产生共鸣。"李淼感慨道。 为了创作脱贫攻坚题材的剧目《情怀》,演员们多次走访基层扶贫干部,观察他们的工作状态,将真实 故事融入剧情。将全国劳模徐升莲创办敬老院的动人事迹搬上舞台的《若河》,引得观众动情掉泪。近 年来,随着商洛花鼓在全国巡演近百场,秦岭深处的社会变迁被更多人知晓。 在商洛花鼓戏《情怀》中担任配器与指挥的解遥星星,曾在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