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颂》

搜索文档
共话文脉传承 共促文化交流
人民日报· 2025-09-18 14:58
来自俄罗斯的抖音博主维多利亚,来自埃及的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外籍专家、汉语桥俱乐部开罗站 副主席刘正曦,来自中国的歪果仁研究协会联合创始人刘祺和主持人、海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海滨谈起 了"新时代跨文化传播青年力量"。提及今年火遍全球的动画电影人物哪吒,现场热烈讨论,掌声、欢笑 声不断。刘正曦说,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更能彰显各自独特的魅力。 当晚的"致敬之夜"环节分为4个篇章:守护、传承、共生、共荣。中国国家版本馆纪委书记安乐分享了 守护和赓续中华文脉、建设文化传世工程的故事。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田青 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其保护传承是守正,转化发展是创新。摩梭传统服饰非遗 传承人、四川省凉山州摩梭非遗工坊创办人喇建莉在一段摩梭传统服饰展演之后介绍,摩梭服饰不仅仅 是穿在身上的布料,也是历史的记录。守护好服饰文化,让传统在当代焕发生命力。 本届环球人物年度盛典举行期间,正值凉山首届泸沽湖转山转海节开幕。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 所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5年全球文化政策报告顾问巴莫曲布嫫介绍了凉山州转山转海节的来历 和当代价值,泸沽湖附近摩梭人 ...
“青韵华章·时代交响”大连市青少年经典声乐作品交响音乐会圆满落幕
新华网· 2025-08-12 10:17
活动概况 - 大连市青少年经典声乐作品交响音乐会以"铭记历史·奋进复兴"为主题 由大连大学主办 大连城市国际交响乐团 大连大学交响乐团及青少年声乐歌者联合演出[1] - 音乐会分为上下半场 上半场聚焦《红梅赞》《绣红旗》等红色经典歌剧曲目 下半场涵盖国家安全主题原创曲目《长治久安》及传统文化题材《越人歌》《梨花颂》等多样化表演[3] - 演出在原创歌曲《因为爱》中达到高潮 终场全体合唱《我和我的祖国》 现场气氛达到顶点[5] 艺术表现与教育成果 - 青少年演员通过《星星岛》《童话在草原》等原创作品展现艺术创造力 同时精准把握古诗词戏曲及东北民歌等传统艺术形式[3] - 演出采用"以大带小 相互影响"的思政一体化教育模式 实现专业技巧与艺术追求 政治理想的有机结合[7] - 观众评价显示青少年演员具备与专业管弦乐团合作的水准 体现艺术教育回归的成效[5] 组织与指导架构 - 音乐会由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 大连市教育局 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 共青团大连市委员会 大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指导[9] - 艺术总监由大连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许梅华教授担任 指挥家杜明执棒演出[1][7]
《诗韵中华》音乐会在港上演
新华社· 2025-08-03 00:15
文化活动 - 《诗韵中华》音乐会在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举行,作为香港"中华文化节2025"系列活动之一 [1] - 音乐会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香港会员总会主办,中国音乐家协会香港会员分会协办 [1] - 香港粤剧名伶罗家英担任导赏人,串联古今诗情 [1] 演出内容 - 音乐会开场由寰宇交响乐团、香港歌剧院合唱团、香港理工大学合唱团等联手演出《黄河大合唱》 [1] - 现场既有20世纪经典乐章,也有香港本地作曲家受古典诗词启发创作的当代作品 [1] - 麦家乐编曲、取材自白居易名篇的《长恨歌》选曲等作品演出 [1] 表演艺术家 - 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邓宛霞演唱《梨花颂》 [1] - 男高音歌唱家莫华伦演绎《七律·长征》 [1] - 钢琴家郑慧以钢琴独奏呈现古曲新编《春江花月夜》 [1] 活动规模 - 香港"中华文化节2025"于6月至9月举行,将举办超过280场表演艺术节目及系列延伸活动 [1] - 活动旨在弘扬中华文化,提升香港市民的国民身份认同及文化自信 [1] - 活动同时吸引并汇聚内地和世界顶尖的艺人和艺团来港交流 [1]
辽宁戏曲选新苗拆门槛、敞大门、广撒帖——让“素人”盛放成朵朵“小梅花”
辽宁日报· 2025-04-30 09:42
活动概况 - 第29届辽宁戏曲小梅花荟萃展演以"童心传薪火 梅香满辽沈"为主题 由辽宁省文联 阜新市委宣传部 省戏剧家协会联合主办 [2] - 活动首次采用省市联办模式 将举办地设在阜新煤矿工人文化宫 打破以往仅在省城举办的惯例 [2] - 共征集117个参赛作品 较上届翻倍 涵盖京剧 评剧 昆曲 黄梅戏等多个剧种 选手年龄跨度6-16岁 [3][5] 赛制创新 - 首次全面开放个人报名通道 47个自荐作品中14位业余组选手获"小梅花"称号 打破传统组织推荐机制 [2][3] - 采用"现场评审+展演"双轨制 国家级戏曲名家组成评审团进行两轮遴选 实现边比赛边点评 [2] - 设置室外广场与室内场景化舞台结合的展演形式 增强观众互动体验感 [2] 名家互动 - 评审团包括冯玉萍 马佳等梅花奖得主及"中国青年第一武生"郝士超等顶尖艺术家 [4] - 12岁选手张祖瑞表演《林冲夜奔》后获郝士超亲自指导 形成"大梅花带小梅花"的传承场景 [5] - 77岁评剧表演艺术家宫静携7岁学生同台演出《穆桂英挂帅》 展现跨代际艺术传承 [6] 艺术创新 - 沈阳师范大学附属艺术学校专业组表演戏曲联唱《梅花朵朵戏韵扬》 融合现代编曲与传统唱腔 [6] - 总导演邵迎华强调推动传统戏曲与现代审美融合 通过全民参与模式打破圈层壁垒 [6] - 铁岭圣慧少儿京剧班15名学员展示腿功 毯子功 成为现场反响最热烈的素人团体 [5] 社会影响 - 梅花奖得主马佳评价活动"平台很高" 建议增加举办频次以扩大覆盖面 [7] - 76岁京剧教师姚庭儒通过朋友圈获知赛事 带领学生首次参赛即引发关注 [5] - 活动通过微信群等新媒体渠道广泛传播报名信息 触达沈阳等地戏曲爱好者群体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