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户外徒步
icon
搜索文档
“无痕山林”应成为共识与自觉
经济观察报· 2025-05-29 16:24
(原标题:"无痕山林"应成为共识与自觉) 由于认知的不足,一些"痕迹"常被忽视。比如"声音的痕迹",过高的音量有时会诱发雪崩;再比如"人 类的痕迹",与野生动物相处时,亲近自然的愿望可以理解,但还是应该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对野生动 物适当地"敬而远之"。 荒野是一个野生潜力得到充分表达的地方,是一个生物多样性和非生物多样性 按照自己的秩序蓬勃发展的地方。 这些年,户外徒步活动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但是,很多社交媒体以及商业户外徒步团将 抓鱼摸虾、挖菜摘果、挖掘矿石等采集行为包装成所谓"打野"的生活方式,这不是真正的户外文化,也 不是人类与山野应有的相处之道。 北灵山附近有一座夏子墓,2007年,有个叫"夏子"的年轻女孩在此失温遇难,她的不幸遭遇也时刻提醒 我们,进入山野时要对风险、体力和经验自知。荒野弥漫着蛮荒和原始带来别样的美感,荒野提供的广 阔空间让我们放松心灵,但我们不要太迷恋于自然,而忘记生命在她面前的脆弱。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与自然的私人邂逅商业化是一种病,是时代所犯过的错误。 善行无辙迹,说的是善于行走的人绝少留下痕迹。户外徒步,要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除了相 片和回忆,最好什么也别 ...
第一批混进老年徒步团的人,已经「进骨科」了
36氪· 2025-05-07 10:06
老年徒步团现象 - 老年徒步团成员展现出超强体能 年轻人常被甩在队伍后方 70+老人被形容为"岩羊转世"[6][8] - 老年人在16公里急行军中保持健步如飞 结束后仍能高歌长啸 展现惊人肺活量[10] - 高原徒步线路中 老年人6点集结完成8小时行程 年轻人需依赖氧气瓶[12] 老年人徒步优势成因 - 历史体力劳动积累 1978年体力劳动者占比达80%-85% 农业就业人口占70.5%[23] - 长期体力劳动形成身体惯性 徒步对老年人相当于饭后散步[24] - 装备投入更充分 入门级徒步装备需数千元 老年人更愿长期投入[26] - 参与者经过自然筛选 成员多含退休运动员或长期锻炼者 如77岁老人参加百公里毅行赛[28][29] 年轻人徒步困境 - 工作压力导致精力透支 绩效考核和加班侵蚀休息时间[34] - 通勤消耗巨大 有案例显示日跨省通勤达180公里耗时7小时[41][43] - 夜间育儿责任影响睡眠质量 年轻父母全年缺乏完整睡眠[37] 代际差异对比 - 老年人徒步时携带专业摄影设备并自制美食 展现生活化态度[10][16] - 老年团成员互助性强 主动为年轻人提供登山杖 药酒和食物投喂[16][18] - 四川老年团会准备特色食品如排骨辣香肠和锅盔夹凉面[18]
踏青不踩雷 假期徒步指南来了
北京青年报· 2025-04-28 08:01
户外徒步已经成为一种大众化的,适合大部分年龄段人群休闲运动的方式。它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情绪低 落,提振精神状态,作为一种温和的有氧运动,还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此外, 多晒晒太阳更是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增强骨骼健康。 五一假期将至,相信不少朋友都有出游踏青的计划。如果你是一个刚刚入坑户外徒步的"小白",医生将 为你提供一份实用的户外徒步指南。 正确选择徒步装备 合适的徒步装备是保障安全和愉快体验的基础。建议选择一双适合自己的,有良好支撑性和抓地力的徒 步鞋。 背包的选择应依据徒步的远近和时间长短。短途徒步适合小型轻便的背包,而长途则需要容量更大,能 装下足够的食物、水和紧急装备的背包。 根据天气携带相应的衣物,包括防水层和保暖层。还应带上指南针、地图、头灯、太阳镜、防晒霜等导 航和保护用品。 新手更适合短途游 对于初次尝试者,建议从短途、低难度的路线开始,逐步增加距离和难度。在出行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工作,包括研究路线、查询天气预报、准备适当的装备和衣物。 在徒步过程中,要随时关注自己的体能状况,不要勉强自己,始终确保安全是第一位的。 此外,建议 和有经验的徒步者一起行动,或者参加徒步团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