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交易安全保障
搜索文档
二手房交易风险提示频发,“全流程保障”时代到来,有企业设立1亿元保障金兜底
华夏时报· 2025-09-27 09:48
住房租赁监管政策落地 - 我国首部专门针对住房租赁的行政条例于9月15日正式实施,为租客和房东提供制度保障 [2] - 条例明确禁止将厨房、卫生间、阳台等非居住空间单独出租用于居住,并对单间租住人数上限和人均最低租住面积做出规定,从源头杜绝“群租房” [2] - 文件在盘活存量房屋资产、培育住房租赁企业等方面给予发展空间,并提出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2] 二手房交易风险与监管提示 - 西宁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于9月24日发布提示,指出二手房交易中出现使用虚假身份等违规行为,提醒消费者注意交易安全 [1][3] - 提示建议消费者查看不动产证、核对产权人身份信息,并通过免费资金监管账户进行资金结算以规避风险 [3] - 随着二手房交易占比提升,消费者在房款支付、合同履约、物业交割等环节面临不确定性,对服务品质提出更高要求 [3] 行业主体提升交易保障举措 - 贝壳控股有限公司于9月22日发布“真保障”全流程服务保障体系,旨在通过标准化、可赔付的保障提升服务品质 [1][4] - 该体系涵盖35项服务承诺,包括6项平台级承诺和29项品牌级承诺,涉及真实房源、房款安全、佣金可退等重点环节 [4] - 贝壳设立1亿元“先C后B”专项保障金作为兜底,从2001年至2025年8月,平台服务承诺已累计退赔垫付37.6万单,共计55.6亿元 [5] - “真实房源,假一赔百元”等3项承诺已全国上线,而“房款安全,平台兜底”等承诺正在部分城市推进 [4][5]
贝壳走了条没有人走过的路
36氪· 2025-04-29 17:49
行业背景与问题 - 房产是多数家庭的主要资产,但交易过程中的疏忽可能导致巨大损失,例如案例中陈女士因垫资解押而遭遇卖家失联,损失245万元[1] - 近年来由于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量居高不下[1] - 行业需要匹配“好房子”的“好服务”,交易环节的管理体系和服务标准亟待升级[1] 平台保障措施与资金投入 - 2024年贝壳内部设立专项服务保障金,年规模达到1亿元,专门用于解决交易纠纷[4] - 设立当年,该保障金支出近亿元[5] - 平台从外场监督者角色转变为交易服务问题解决的主导方,亲自出资兜底[13] 服务标准与流程建设 - 贝壳从19个城市甄选46名业务专家组建团队,总结过往3年客诉案例,针对三大交易环节上的九个服务角色制定《平台对客服务标准》[7] - 该标准为经纪人提供清晰操作指引,旨在提前有效规避潜在交易风险和纠纷[8] - 贝壳定义了5类准资损风险和37个风险特征,并建立了城市风险管理组织机制及流程标准[19] 平台级服务承诺 - 2024年11月14日,贝壳正式发布“贝壳平台级服务承诺”,专项为“3+3”结构[15] - 三个全国上线的承诺专项包括:“真实房源、假一赔百元”、“交易不成,佣金无理由退”、“物业欠费、损失先行垫付”[15] - 三个试点承诺专项包括:“标准都做到,房款平台保”、“漏水披露、损失补偿”、“免电话营销,扰一赔百元”[15] - 这6项服务承诺基于大数据和真实案例总结,针对易发、高频或重损失交易场景[17] 客诉处理与赔付机制 - 贝壳创新实施“先C后B、赔付共担”机制,优先保障守约方权益,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13] - 客户投诉后先按统一标准对消费者进行赔付,再与品牌方进行事实还原和判责,若品牌方尽到责任则由平台承担赔付[23] - 自愿参与赔付联盟的品牌主已达388个,覆盖全国76个城市[24] 技术应用与风险管理 - 贝壳结合历史数据和当前市场价格快速给出合理赔付区间,提升定损效率,例如在“漏水披露”场景中[26] - 在物业交割环节使用VR识别技术建立清晰的物品交割清单,实现“所见”即“所得”[26] - 使用大量线上系统为物业交割流程留痕,减少因人而异形成的服务偏差[27] - 通过创建“贝壳官方服务群”、实施强提醒机制等方式,实现应付房款与实付房款数据可知、可视、可管理[19] 平台模式对行业的影响 - 贝壳平台模式对二三线城市市场及中小经纪品牌形成托举效应,以协作为牵引拉升了上百个城市和品牌的服务水平[30] - 平台主动担责提升了消费者体验,增强了服务者与平台的互动合作,有助于建立信誉机制和正向市场交易环境[24] - 贝壳既是企业,也是行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