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房企轻资产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融创、碧桂园,重大突破
第一财经· 2025-11-06 22:26
行业债务重组进程显著加快 - 2025年11月,融创和碧桂园两大头部民营房企境外债务重组获重大突破,融创约96亿美元重组计划获香港高等法院批准,碧桂园方案获债权人会议超过75%债权金额的赞成票[3] - 2025年下半年以来,旭辉、世茂、禹洲、佳兆业、时代中国等多家房企境外债务重组条件均已达成,龙光境外重组方案在9月获超80%债权人支持,化债速度明显加快[3][5] - 当前房企化债模式发生根本转变,从“以展期为主”转向“实质性削债”,多数企业境外债务重组削减幅度超过50%,部分甚至达到70%[3][8] 碧桂园与融创债务重组具体方案 - 碧桂园纳入境外重组范围的债务规模合计约17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270亿元),重组完成后预计降债规模约117亿美元(约人民币840亿元),削债比例约为66%[4] - 碧桂园新债务工具融资成本大幅降至1.0%-2.5%,最长延长至11.5年,未来5年内无集中兑付压力[4][5] - 融创实现全额“债转股”,总规模约95.5亿美元的境外债务基本实现“清零”,偿债压力预计下降近600亿元人民币[4][5] 债务重组对行业与公司的积极影响 - 债务重组使企业债务总额大幅降低,资产负债表得到显著修复,债务期限拉长,财务成本大幅降低,每年可节约大量利息支出[5] - 化债落地降低房企短期偿债压力和利息成本,使企业能聚焦“保交楼”和轻资产转型,为经营恢复提供宝贵缓冲期[3][9] - 债权人态度更趋务实,在市场调整期背景下倾向于接受重组方案以提高债务清偿率,若房企后续经营改善,债权人可通过分红或转让股权获益[8] 房企转型与发展新方向 - 完成债务重组后,不少出险企业选择聚焦轻资产业务,重点发展代建、物业、资产管理等业务,这些业务不需要大量资本投入,不增加有息负债[9] - 出险房企积累的产品力、品牌影响力、成熟团队和管理标准可迁移至盘活存量资源,行业从增量开发转向存量运营,物业、资产管理等赛道空间广阔[9] - 房地产新发展模式逐渐落地,包括“好房子”建设、代建、存量资产盘活等已开始取得显著效果,债务重组有助于释放企业历史积淀的能力向新模式转型[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