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手艺
icon
搜索文档
如果赚钱的人认知高,为啥被骗的普遍还挺有钱?
虎嗅APP· 2025-06-27 08:11
以下文章来源于九边 ,作者九边 九边 . 2023年印象笔记收藏量排第一的公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九边 (ID:ertoumu893) ,作者:九边,题图来自:AI生成 这两天不是发生了个事嘛,就是有个诈骗APP跟我的公众号重名。很多朋友让我在公号发个消息解释 一下,我搜了下新闻,点进去看看评论区,每条热评下都有人解释这个app和我没关系。我也就没着 急,慢条斯理写了这篇: 主要想说清楚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为啥那些能拿出来几百万的家庭,会蠢到被诈骗?按理说他们不至于蠢成这样,如果 这么蠢,钱是哪来的? 第二个问题是后台一个读者发我的,感觉跟第一个问题是相关的,他说: 老九,我毕业后大量读书,看各种课程,努力提升认知,为啥我觉得我自己的认知水平已经比绝大部 分人高太多,但依旧赚不到钱? 咱们先回答第二个: 不知道从啥时候起,一提到赚钱,不少人第一反应就是"提升认知",慢慢发现好像方向弄错了。那问 题来了,钱这东西到底奖励的是啥? 其实明摆着的事,对于99%的普通人来说,除了出卖手艺、时间,几乎没啥别的赚钱可能性。 而且社会是分层的: 最底层卖的是纯时间。做的事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类似快递分拣等日结,没有 ...
如果赚钱的人认知高,为啥被骗的普遍还挺有钱?
虎嗅· 2025-06-25 10:46
这两天不是发生了个事嘛,就是有个诈骗APP跟我的公众号重名。很多朋友让我在公号发个消息解释一 下,我搜了下新闻,点进去看看评论区,每条热评下都有人解释这个app和我没关系。我也就没着急, 慢条斯理写了这篇: 主要想说清楚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为啥那些能拿出来几百万的家庭,会蠢到被诈骗?按理说他们不至于蠢成这样,如果这 么蠢,钱是哪来的? 第二个问题是后台一个读者发我的,感觉跟第一个问题是相关的,他说: 老九,我毕业后大量读书,看各种课程,努力提升认知,为啥我觉得我自己的认知水平已经比绝大部分 人高太多,但依旧赚不到钱? 咱们先回答第二个: 不知道从啥时候起,一提到赚钱,不少人第一反应就是"提升认知",慢慢发现好像方向弄错了。那问题 来了,钱这东西到底奖励的是啥? 其实明摆着的事,对于99%的普通人来说,除了出卖手艺、时间,几乎没啥别的赚钱可能性。 而且社会是分层的: 最底层卖的是纯时间。做的事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类似快递分拣等日结,没有任何稀缺性,流水线上每 天跑一半,白天中介再去招一堆,晚上新来的直接就可以上手。 中间层卖的是手艺,很多白领干的是这事,哪怕高级点的类似算法程序员,量化工程师,外科大夫,都 ...
古建会老,但手艺不会(我和我的城)
人民日报· 2025-06-25 06:01
我是一个画匠,家在黄河边的宁夏沙坡头区牛滩村,干了一辈子古建彩绘。老辈人留下许多庙宇、鼓 楼、寺观,西北风再大,吹不走咱的根。 牛滩村周边多画匠,专给庙里画梁柱。小时候我总跟着匠人们,看他们拿笔蘸颜料,在木头上描花鸟、 勾云纹。破旧的木头一上色,立马精神了。匠人们常说:"老房子就像人,衣裳破了得补,补好了才能 接着'活'。"1983年,我从美术学院学画画回来,正赶上高庙保安寺修缮,于是被引荐过来。那会儿阁 顶的斗拱彩绘早已褪色,梁枋上的彩画只剩个边角,木头也朽了。县里的老人急得跺脚,我二话没说, 扛着工具箱就上了工地。头一回爬那么高的脚手架,有些害怕,可一摸到梁上的旧彩画,心就稳了。用 矿砂调朱红、石绿,一笔一笔补,夏天太阳毒,汗珠子砸在颜料盘里,和成泥浆子。画完了抬头看,梁 上的龙凤又"飞"了起来。 修古建,难就难在"原样"。修复鼓楼时,檐角蹲的"仙人骑凤"少了一半。县志里没图,老师傅也记不 清。为复原形制,我走访老匠人,甚至跑到宁夏银川、山西平遥取经。钻古建,拍照片、量尺寸。回来 照着老砖雕的痕迹,拿黄泥先捏样,改了3回才定型。竣工那天,有白发老人说:"和我小时候一模一 样。"那一刻,我感到肩头有沉甸甸的 ...
广西烟火 | 百年酸粥解千愁
广西日报· 2025-06-15 11:07
传统美食文化传承 - 酸粥猪肚是宁明地区特色传统美食,厨师在烹饪过程中加入花生碎提升口感 [2][4] - 酸粥在当地被称为"竹什",具有百年历史传承,据传起源于明朝崇祯年间 [6] - 传统制作工艺讲究"养罐",新陶罐需用老酸粥浸润十余天激活菌群 [5] 生产工艺与技术 - 酸粥发酵需要持续添加新粥维持微生物活性,发酵过程约十余天 [5] - 现代烹饪技术融入传统工艺,行政总厨掌握"十秒魔法"精准控制烹饪时间 [8] - 关键烹饪参数包括温度、湿度控制,偏差会导致酸味失衡 [8] 市场表现与消费趋势 - 花山宴酒楼月均销售酸粥系列菜品2000余份,节假日销量更高 [8] - 产品系列包括酸粥猪肚、酸粥白斩鸭等,受到本地消费者每周必点 [8] - 年轻消费者群体增长,专程驱车寻味,戏称其为"壮族黑暗料理" [8] 文化价值与社会影响 - 酸粥历史上是当地居民对抗饥饿的重要食物来源 [7] - 具有消暑生津功效,夏季尤其受到田间劳动者欢迎 [7] - 成为游子乡愁的象征,外地务工人员返乡必尝 [8] 创新发展 - 广州学成归来的厨师将现代烹饪技术与传统工艺结合 [8] - 创新菜品如酸粥猪肚通过精准时间控制保持食材最佳口感 [8] - 传统美食正在吸引新一代消费者,形成文化传承新路径 [8]
生财有道丨粉嫩可爱的龙头,你肯定没见过!80后匠人让顺德容桂龙舟破圈
搜狐财经· 2025-06-03 15:31
(央视财经《生财有道》)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的容桂街道,端午临近,人们聚在一起,举行传统的祈福仪式。此刻,藏身于河底淤泥中的"巨龙",马上 就要出水。 容桂的龙舟,大多以坤甸木为材料制作,沉在河泥中保存才能经久耐用。 "比比谁更美",这是顺德容桂龙舟的最大特点之一。每年临近端午节,一条条色彩缤纷的龙舟挤满每一条河,水花与旗帜共舞,游龙与城市同欢。 80后的杨敬和,是容桂龙舟装饰件制作行业里小有名气的人物。 杨敬和对色彩有自己的理解,尤其是一套紫色与粉色搭配的龙头龙尾,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他第一次以"龙母、地母、天后"三位女性角色为基础创作的作 品。 2007年,杨敬和奔赴海外攻读艺术管理硕士,学习了西方艺术流派的风格、特点。有了广阔的艺术视野,杨敬和基于当地传统,对龙头龙尾的配色进行了大 胆的创新。 今年69岁的梁海英,从父亲手里接过龙头制作的衣钵,而这间工作室的精彩之处,绝不仅限于传统手艺。 年轻的匠人勇于创新,而容桂老一辈的工匠也毫不逊色。 能自己"动"的龙舟模型,是这间工作室最独特的作品。而这些灵动精美的作品,都是梁海英和他的父亲共同完成的。 坚守、奋进、不拘一格,让顺德容桂的每一个端午节精彩纷呈。 10 ...
88元三菜一汤真能月入近2万?女子接6单日赚528元遭质疑
搜狐财经· 2025-05-08 18:20
行业趋势分析 - 上门做饭服务定价为三菜一汤88元,人均30-40元,显著低于高端外卖50-80元的价格区间,形成性价比优势 [1] - 年轻消费群体因外卖高油盐、预制菜泛滥问题转向现做健康餐,尤其体检指标异常人群需求突出 [1] - 用户认为上门做饭兼具私密性和定制化优势,既避免餐厅嘈杂环境,又能按口味调整菜品 [1] 商业模式验证 - 宣称日接6单、月收入近2万元,但按88元/单计算理论月收入仅1.58万元,存在约21%数据偏差 [4] - 业内人士推测收入或包含未扣除的交通/食材成本,或结合自媒体流量变现补充收益 [4] - 烹饪爱好者指出三菜一汤从备菜到清洁需2小时,用餐高峰时段多单并行服务可行性存疑 [4] 行业规范进展 - 当前私厨领域缺乏食品安全监管和从业资格认证,存在食材质量与设备损坏责任纠纷隐患 [6] - 部分用户体验落差达500元菜品与自炊水平相当,反映服务标准化程度不足 [6] - 杭州市监部门拟将服务纳入家政监管范畴,推进健康证、食品安全责任险等准入要求 [6] - 部分从业者已与生鲜电商合作推出"食材+厨师"一站式服务模式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