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学科壁垒
搜索文档
【新华社】记者手记:聆听大国院士的“破局思考”
新华社· 2025-11-19 10:03
"力学看似是基础学科,但与制造、能源、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就能催生新的技术路径。"从事力学 研究的段慧玲院士谈到,"蛟龙"入海、"嫦娥"奔月,都离不开力学原理的创新应用,而未来要实现更 多"从0到1"的突破,必须打破学科壁垒,让不同领域的智慧碰撞出火花。 初冬的北京,友谊宾馆友谊宫内暖意融融。18位来自数学、力学、航天、生命科学等不同领域的院 士,近日在中国科学院学部召开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座谈会上各抒己见、碰撞思想。 "'顶天立地'是跟着前沿走、贴着需求干,而'开天辟地'是闯无人区、创新格局。"严纯华院士抛出 的命题,一下激起了强烈共鸣。 80岁高龄的叶培建院士谈起嫦娥七号探月找水、小行星探测等未来任务,精神矍铄、难掩激 动:"当年我们搞探月工程,只能自己摸索,从'绕、落、回'一步步突破,现在要搞载人登月、月球科 考站,更需要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从不畏惧封锁和未知,实现从跟跑向并跑再到部分领跑——中国航天的这股豪气,恰是新时代加快 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底气与骨气。 持续两个多小时的座谈会,"突破"与"重塑"成为高频词。数学领域的张平院士感慨,过去不少研究 跟着国外热点走,虽然论文数量上去 ...
山河课堂:山西大学通识游学课程探索
中国新闻网· 2025-09-05 17:41
中新网山西新闻9月5日电 题:山河课堂:山西大学通识游学课程探索 作者 山西大学 张颖 山西大学一群年轻的身影,背起行囊,目光越过熟悉的校园,投向远方雄浑的轮廓:那是黄河奔涌的九 曲回肠,是长城蜿蜒的巨龙脊梁。 当8门游学课程同时在三晋大地铺开——从长城烽燧到盐湖畦田,从《山海经》秘境到红色木刻刀锋 ——一场关于山西大学对教育本质的探索正在黄土高原上悄然发生。在这里,课堂没有围墙,文明现场 成为讲台,多学科视角碰撞出思想的星火。 山西长城的边塞现场,忻州市长城学会会长杨峻峰手持一根竹竿,在墙上悬挂的大幅地图上细细勾勒着 长城的走向,他的方言里满是对长城的敬意。"我打小在长城脚下长大,听老辈子讲长城故事,这一研 究,就研究了二十多年,长城在我心中是无可替代的。"他侧过头,眼神发亮地望向学生们。满墙的长 城照片在晨光中泛着柔和的光芒,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就此展开——这便是"从边墙到世界遗产:山西 长城文明解码"游学课的现场教学场景。 队员们在忻州市茨沟营堡研学明代军事营堡历史价值。 山西省运城市三益书院内,青年学子们仰望浩瀚的星空,七位同学化身为北斗七星,在"传统文化与多 维创新艺术表达——解读《山海经》中的山西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