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技术品牌化
icon
搜索文档
手机市场进入整活时代
创业邦· 2025-10-31 14:06
行业竞争态势 - 智能手机市场格局固化多年后竞争白热化,终端厂商通过花式创新寻求突破,如小米17系列背屏方案、realme GT8系列机械拼装设计、荣耀robot phone机械臂云台等[6][7][9] - 市场增长停滞(个位数增长)倒逼创新,终端厂商与供应链话语权博弈加剧,行业重新走向垂直整合[11][30] - 安卓阵营内部产品同质化问题蔓延至整个智能手机市场,中国厂商诉求高端化,苹果诉求维持利润率,双方均探索新差异化方向[14] 产品形态创新路径 - 厂商通过新产品设计思路摸索溢价空间,如iPhone Air极致轻薄、小米17背屏、荣耀robot phone机械结构,创新集中在外观设计尤其是镜头模组[11][16] - 产品形态创新受限于屏幕和电池等核心功能区域,厂商心照不宣地在镜头模组进行天马行空的设计[16] - iPhone Air通过配置缩水实现轻薄,定价7999元较前代iPhone 16e的4499元大幅提升,试探消费市场对外观溢价的接受程度[13][14] 垂直整合与供应链夺权 - 终端厂商加强垂直整合,通过自研或联合研发掌握核心零部件独创性,转化为产品差异化,如vivo"蓝海电池"、OPPO"水滴转轴"等[16] - 产业从水平分工转向垂直整合,终端厂商争夺产品"定义权",避免沦为组装厂,案例包括华为自研5G基带抢先上市、苹果控制核心技术方案[20][23][25] - 联合研发模式中终端品牌先定义成品形态,供应商定制零部件方案,形成差异化,终端品牌逐步提高自研比例最终掌握定义权[26][29] 苹果的供应链战略 - 苹果通过自研核心零部件强化供应链控制,iPhone 16e自研零部件占BOM总成本40%,iPhone Air进一步集成自研基带C1X和Wi-Fi芯片N1[13][14] - 苹果瞄准供应商垄断程度高、方案通用性强的领域进行替代,如基带芯片(替代高通)、CIS芯片(替代索尼)、Wi-Fi芯片(替代博通)、Micro-LED面板(替代三星/LG)[31] - 苹果通过联合研发模式指挥供应链,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但限制技术外流,实现对技术方案的定义权,构筑供应链护城河[25][26][29] 历史经验与行业演变 - 功能机时代联发科"交钥匙方案"是水平分工极致体现,将多种芯片集成至单芯片,手机厂商仅需配外壳和摄像头即可生产手机[18] - 高度水平分工导致产品定义权由供应商掌握,PC行业联想市值仅为英特尔10%、美光8%、AMD4%,体现终端厂商附加值低[19][20] - 智能手机产业从水平分工转向垂直整合,终端厂商避免重蹈PC覆辙,通过掌握核心技术争取更高附加值[20][23]
伯恩光学杨俊建荣获毕马威“未来卓越家族企业家”
搜狐财经· 2025-10-29 11:30
公司荣誉与领导力 - 伯恩光学执行董事兼副总裁杨俊建荣获毕马威中国未来企业家大奖2025的“未来卓越家族企业家”称号 [1] - 杨俊建入选《财富》2025年“中国40岁以下最具潜力的商界精英榜” [5] - 奖项肯定其企业领导能力与转型视野,为大湾区制造业提供转型样本 [7] 数字化转型举措 - 主导投入数亿元引入SAP、ERP、MES等数字化管理系统,打通供应链、生产、质量全链条数据通路 [3] - 搭建5G工业互联网平台,自建大数据中心,使工厂设备联网率突破95% [3] - 在年产能22亿件的生产体系中,用经百万级瑕疵样本训练的AI视觉检测系统取代传统人工质检,实现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转变 [3] - 数字化体系让公司管理决策精准度与供应链协同效率倍增 [3] 技术创新与产品突破 - 公司在UTG(超薄柔性玻璃)和VTG(可变厚度玻璃)技术上取得突破,解决折叠屏手机的折痕与耐用性痛点 [5] - 推出首个技术品牌“魔女披风”超硬镀膜,将工业技术转化为可感知的品牌符号 [5] - 公司先后荣获“中国500强”、“中国品牌500强”等荣誉 [5] 市场定位与战略拓展 - 伯恩光学是全球智能设备外观结构领域龙头,曾创下“全球每两块手机玻璃盖板就有一块产自伯恩”的纪录 [3] - 在巩固消费电子基本盘的同时,加速拓展智能汽车、AR/VR/MR等新赛道,构建多元化增长引擎 [5] - 以“技术+品牌”双轮驱动战略,推动企业从行业“幕后”走向台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