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资与消费平衡
icon
搜索文档
如何理解反内卷的经济逻辑:反内卷不仅仅是去产能
国信证券· 2025-09-01 13:42
宏观经济会计恒等式与投资消费失衡 - 资本收入集中于高收入群体,边际消费倾向低,是投资主要来源;非资本收入人群消费倾向高,是消费需求主力,两者比例失衡导致资本产出比(K/GDP)持续上升和资本回报率(r)下降[3] - 基于会计恒等式GDP=资本收入+非资本收入,资本收入占比=资本回报率×(资本存量/GDP),在平衡状态下资本回报率与资本产出比呈反比[8] - 2009年起中国资本存量与GDP比值持续上升,表明资本存量增速持续超过GDP增速,投资效率不断下降[9] - 2010-2020年中国资本收入占比变化不大(约24.2%),但资本回报率明显回落,2024年A股非金融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仅6.1%,接近投资回报下边界6%(假设实际GDP增速4%+通胀2%)[11][12][13] 投资效率下降的直接原因与结构性错配 - 投资效率下降主因是消费需求增长未能同步跟上供给扩张,导致产能闲置,实际产出长期低于潜在产出水平[16] -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中建筑安装工程占比高达70%,而设备工器具购置仅约15%,但居民消费中服务消费占比长期偏低,供给与需求结构错配加剧资本闲置[18][20] - 一次分配中资本收入占比(1992-2020年中国24.2%)高于美国同期水平(23.4%),挤压居民消费能力;二次分配中政府支出偏重投资而非民生,进一步加剧供需失衡[25][30] 收入分配失衡与债务扩张风险 - 次贷危机后中国后50%人群收入份额维持在14.3%附近,与大萧条前美国(14.0%)相当,收入分配失衡突出[34][35] - 居民债务与净出口轮番扩张以平衡供需,但2021年以来"居民+政府"杠杆率持续提升且净出口贡献转正后中国仍陷入通缩,表明债务扩张难度加大[43][45] - 债务扩张接近居民偿付能力边界,可持续性低,中美两国后50%人群收入份额走势表明进一步债务扩张空间有限[31][39] 政策建议与美国历史经验 - 短期可通过淘汰低效产能提升资本回报率(如2016-2017年供给侧改革),但长期必须改善收入分配(加强劳工权益、增加福利支出)以实现可持续增长[48] - 美国经验显示二次分配改革(如1933年罗斯福新政)领先一次分配改变,后50%人群收入份额持续上升30年后资本收入占比才明显下降[50][52] - 美国资本收入占比下降后实际GDP增速中枢回落,失业率和CPI上升,股票指数进入长期震荡,利率明显抬升[56][58][61][67]
推进投资于人 惠及更多民众丨冯奎专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1 07:07
冯奎(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研究员) 政府部门在促进"投资于人"的实现过程中,建立完善的"投资目标—过程监管—效果评估"全链条机制至 关重要。一方面,要通过可量化的指标让投资成果被公众切实感知,比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升幅 度、职业技能培训人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等,用数据直观体现政策成效;另一方面,要在政策 制定阶段搭建多元参与渠道,通过听证会、民意调查、专家论证等方式,充分吸纳企业、劳动者、学术 界等不同群体的意见,开展高质量的政策讨论,让不同诉求得到合理反映。通过透明化流程与科学化机 制凝聚社会共识,让"投资于人"真正惠及更多民众,赢得广泛支持与认可。 近期,无论是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还是各地陆续出台的具体举措,都频繁提及"投资于人"这一关键理 念。8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进一步强调,要适应需求变化更多"投资于人"、服务于民 生。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与政策导向,有理由相信,"投资于人"将成为"十五五"期间宏观政策的 重要内容之一,未来相关配套政策也将围绕"如何让投资于人落到实处"逐步细化展开。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投资于人",本质上是新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