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资于人
icon
搜索文档
专家谈“十五五”“投资于人”:对实现高质量发展起重要作用
中国新闻网· 2025-11-02 12:00
专家谈"十五五""投资于人":对实现高质量发展起重要作用 中新网海口11月2日电 (记者 王子谦)"中国'十五五':全面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第91次中国改革国 际论坛"1日在海口召开,与会专家在探讨"十五五"高质量发展时认为,更好地"投资于人"将对促进高质 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五五"要坚持惠民生和促 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群慧说,按照上述规划建议,到2035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需要保持年均5%以上的增速,"需要找新的供给和新的需求力量,投资 于人是新供给和新需求寻求相互平衡的力量。" 他提出,在新需求上,要求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功能,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 度;在新供给上,要求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的发展新质生产力导向。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迟福林提出,据初步测算,"十五五"保障和改善民 ...
国家正在给你“充值” 请注意查收
央视网· 2025-11-02 00:12
国家“十五五”规划投资方向 - “十五五”规划的核心是将“投资于人”转化为实际资金投入 [1] - 规划重点涉及提升居民收入(“钱袋子”鼓起来)和改善居住条件(“好房子”住进去) [1] - 国家将在多个关乎未来生活的领域加大投入力度 [1]
王一鸣谈“十五五”规划建议: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
证券时报· 2025-11-01 10:21
10月30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行第190期"经济每月谈"。 国经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在活动上表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 是"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推动高质量发展,既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发展新质 生产力,在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培育新动能、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性进展,又要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做强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形成更 多由内需主导、消费拉动、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供需在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从供给侧看,王一鸣表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对中国而言,这是抓住新一轮科技 革命的主动求变。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提出,"推动量子 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王 一鸣表示,未来产业的战略重要性、先发锁定型和长期探索性,决定了要将原始创新和前沿探索作为优 先项,以应用场景为牵引,鼓励多条技术路线并行探索、同台竞争,开辟未来产业发展赛道,赢得未来 产业的先发优势。 《建议》提 ...
如何投资于人?增加民生公共服务投入
南方都市报· 2025-11-01 07:05
未来经济发展模式将加快向"内需主导、消费拉动、内生增长"转型,通过加大公共服务和民生投入提升 居民消费率,释放内需潜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 10月28日,"十五五"规划建议全文正式公布,明确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副理事长王一鸣近日在中国公共关系协会组织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交流会"上,围绕规划目 标与经济转型进行了解读。 王一鸣提到,中国制造业正在由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换。超大规模市场、完整产业链、丰富人才 资源优势等逐步形成。针对统一大市场建设,他认为需破解"内卷式"竞争等堵点。 在回答"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破除统一大市场卡点堵点"三者关系时,王一鸣 指出,三者存在明确逻辑递进:只有破除市场分割、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才能支撑国内大循环顺畅运 行;而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增强,才能推动中国市场由"大"向"强"转变。 当前,统一大市场建设仍面临瓶颈,包括"内卷式竞争"、地方招商引资政策扭曲、招标投标乱象、地方 保护和市场分割,阻碍了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针对这些问题,王一鸣认为,必须从制度规则入手,提高制度的统一性、设施的联通性、规则的一 ...
专访迟福林:拉动内需,全面“投资于人”是关键
36氪· 2025-10-31 18:40
"大力提振消费,形成由内需主导、消费拉动、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当前中国经济生活中的'重头戏'。"近日,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接受中新经纬专访时指出,形成消费拉动增长新格局,全面"投资于 人"是关键,这对居民消费的能力、消费的信心、消费的预期至关重要。 "投资于人"如何撬动消费? 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对外发布。《建 议》提到,强大国内市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依托。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 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 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在迟福林看来,"投资于物"在过去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存在长期重视原材料等物的价值,而人力资本的 价值相对较低的问题。中国"投资于人"既滞后于"投资于物",也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 期,应当在"投资于人"上尽快实现重要突破。 受访者供图 他指出,通过"投资于人",将资金、资源投入到人的需求、人的发展和人的保障上,是中国应对不确定性、形成新 发展优势的根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权威学习辅导材料:将对人的投资纳入统计核算范围 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证券时报网· 2025-10-31 16:08
近日出版发行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对"怎样理解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 密结合?"作出回答。 同时要看到,我国人均资本存量水平相较于发达国家还比较低,存量资本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 一些重要产业领域投资不足、投资质量有待提升,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不少存量机器设备、基 础设施、老旧小区、城区等有待更新升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也推动大量新的投资需求快速涌 现,我国投资于物仍有很大空间潜力。 第二,"十五五"乃至更长时期投资于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投资于人是指对全人群、全生命周 期人的能力提升和潜力开发的投入,比如育幼、养老、健康、教育、技能培训等。我国经济长期依靠要 素驱动、投资拉动,投资于物回报率近年来已经有所下降。在全球产业竞争已从"资本密集"转向"人才 密集"大趋势下,要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转换,实现创新驱动、需求拉动,亟须加大对人的投 资,推动人力资本积累,形成"人力资本红利"。只有这样,才能构筑经济长期发展竞争力,才能在新一 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战略主动。此外,相较于物质资本投入而言,我国一直以来对民生和人的 全面发展相关领域投入不足,加大对教育、医疗 ...
人民城市里的“投资于人”(现场评论)
人民日报· 2025-10-31 06:31
从粗放管理到"一户一方案"的精准施策,从物理空间改造到全方位的生活品质提升,治理方式的转变折 射出城市发展逻辑的深刻变革——城市发展要"见物"更要"见人",城市应成为充满人文关怀的生活共同 体。这也是"投资于人"的题中应有之义。 每一个家庭都是城市治理体系中的"末梢神经",检验着城市的价值指向 一座城市的发展程度,不仅在于它的经济总量和建筑高度,更在于它对普通民众生活需求的回应力度。 这是城市文明的试金石 晨曦微露,上海最后的老城厢里,木质马桶与倒粪站碰撞发出的声响,成为这座城市的绝响。随着全市 全面告别"拎马桶",这一延续不知多少年的生活场景走入历史。 有人说,与马桶的"爱恨情仇",交织成上海市民的一段生活往事。石库门里,广式里弄,棚户简屋…… 不大的居住空间,缺失的卫生设施,让不少上海市民不得不用手拎马桶,解决每日如厕之难。 不由得想到上世纪90年代,高楼大厦林立的外滩、五光十色的南京路、游人络绎不绝的淮海路,引不少 外国人惊叹于上海的繁华。而那时候,旧里弄中,每天仍有70万只手拎马桶"招摇过市",无声诉说着一 个超大型城市的治理难题。下定决心解决"拎马桶"问题,不仅仅是破解具体生活难题,更丈量着城市文 ...
经济发展新优势何在?如何投资于人?王一鸣解读未来5年风向
搜狐财经· 2025-10-30 19:13
10月28日,"十五五"规划建议全文正式公布,明确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王一鸣近日在中国公共关系协会组织的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交流会上,围绕规划目标与经济转型进行了 解读。 王一鸣提到,中国制造业正在由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换。超大规模市场、完整产业链、丰富人才资源优势 等逐步形成。针对统一大市场建设,他认为需破解"内卷式"竞争等堵点。 未来经济发展模式将加快向"内需主导、消费拉动、内生增长"转型,通过加大公共服务和民生投入提升居民消费 率,释放内需潜力。 在王一鸣看来,尽管我国传统的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在减弱,但正在形成新的优势支撑未来发展,包括超大规模市 场优势、完整产业链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等。 谈及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他介绍,我国有超过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经营主体超过1.8亿户,是全 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第一大网上零售市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将释放巨大的需求 潜能。超大规模市场还能摊薄制造业的研发、投资、物流、营销、采购等成本,形成规模经济效益、降低综合成 本。 与此同时,完整的产业链优势,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和范围经济 ...
“十五五”投资:“投资于人”成为主线,“投资于物”布局未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0 08:12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潇枭 见习记者张旭 北京报道 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发布。在投资领域,《建议》提出,"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 这一表述延续了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 "投资于人"理念,更加重视民生成为"十五五"规划一大要 点。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年度规模已达到50万亿元。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看 来,投资于人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 如何提升人力资本?苏剑认为,一方面要改善人口数量与结构,通过完善生育支持政策等,为经济社会 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口基础;另一方面要聚焦人口质量提升,加大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等领域 的投资,提升人的发展能力与生活品质。 随着教育水平提高和身体素质提升,人才在新兴产业中将起到更大作用。在科技时代,人是最重要的生 产要素,因此"投资于人"不仅是发展阶段的需要,也体现了发展理念的变化。 上述理念在"十五五"规划建议中转化为具体部署: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办好人民 满意的教育、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稳 ...
一财社论:用有温度的治理驱动经济发展
第一财经· 2025-10-29 22:02
克服有效需求不足、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是战略重点。 其中,拉动内需尤其是最终消费成为"十五五"规划中相当突出的一个战略基点。如何克服有效需求不 足、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如今已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重点。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多变。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地缘冲突频发,单边主义、保 护主义抬头,国际经贸秩序面临严重挑战;国内则存在有效需求不足、新旧动能转换任务艰巨、民生保 障存在短板弱项等问题。 当前经济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警示,长期以来驱动中国经济中高速发展的投资-出口的动力火车,对护 航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独木难支的风险,如何让庞大人口基数形成的超大规模市场将这一潜能释放出来, 正在成为中国经济这艘巨轮的战略支点。 近年来内需正成为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定海神针,这缘于投资于物的内需拉动,其背后是投资力 量。"十五五"规划在第五部分明确提出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以新需求 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等,针对性地点出了有效需 求不足的深层问题,那就是民生和投资于人等方面的长期缺位。 如集成电路、量子计算、现代材料、生物制造等,要尽可能与个体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