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于人

搜索文档
从计划执行报告看下半年经济工作重点:实施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出台扩大服务消费若干措施
新华社· 2025-09-10 22:57
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10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 划执行情况。在不断释放内需潜力方面,报告指出,实施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清理限制性措施,出台 扩大服务消费若干措施。激发市场活力提振消费,提质增效实施"两新"政策。优化机制拓展投资增量, 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稳妥有序推进雅下水电工程、三峡水运新通道、沿江高铁、重大核电项目建 设。实施好育儿补贴制度。适应需求变化,更多"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加快设立投放新型政策性金 融工具。落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新机制。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 (文章来源:新华社) ...
新书| 杜雨博士做客刘润直播间: 《投资于人》新书首发
未可知人工智能研究院· 2025-09-04 11:02
文章核心观点 - "投资于人"是推动资金资源流向民生领域、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及加强消费激励的核心策略 构建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1] - 未来10年"投人"是最稳赚不赔的投资方向 因人的价值能跑赢通胀、适应AI时代需求并产生复利效应[6] - 国家战略正从"人口多"转向"人才多" 通过人力资本积累突破中等收入陷阱[8][47] 投资于人的核心逻辑 - 人力资本能跑赢通胀:学习AI应用等技能可立即变现 实现工资增长或副业收入[6] - 国家战略支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从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8] - AI时代增值效应:会用AI工具的人效率提升数倍 如程序员用AI写代码效率翻6倍[11][17] - 复利增值特性:技能随时间"滚雪球"发展 如掌握AI技能后可教学、开工作室[14][37] 投资回报案例 - 深圳大专程序员:投入1万元学习AI编程 年收入增加17万元 回报率1700%[17] - 佛山老板:投入5万元培训员工精益管理 年利润增加200万元 回报率4000%[18] - 杭州妈妈:投入2000元学习留学申请技能 通过副业赚取1.5万元 同时解决孩子升学问题[19] 个人投资策略 - 选择高杠杆技能:学习AI应用、数据分析等能立即变现的技能 避免学习用不上的知识[23] - 碎片化定投:每天投入1小时学习 每年积累365小时即可掌握新技能[25] - 建立反馈闭环:学完立即应用并获取反馈 如用AI做PPT后让同事评价[27] - 避坑原则:技能需在3个月内应用、保证每日学习时间、具备反馈机制[28] 企业投资策略 - 计算人才ROI:评估培训投入与产出关系 如10万元培训带来月销售额从100万增至150万[30] - 签订成长协议:约定培训后服务期限 避免员工学成后离职[33] - 转变认知:将人力成本视为印钞机而非负担[29] 投资规模与效率 - 个人低成本投资:每月500元(200元报课+100元资料+200元运动)即可获得技能提升[38] - 技术提升效率:脑机接口技术提升语言学习效率 数字孪生技术降低培训成本[52][55] - 政府资源利用:职业培训补贴、免费讲座等公共资源可降低投资成本[43] 理论支撑与趋势 -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人力积累是经济增长源头[47] - 中国研发人员总量全球首位:表明人口数量优势正向质量优势转变[47] - AI时代价值创造变革:知识、技能取代物质资源成为核心生产要素[47] - 中央财经委员会2023年提出"投资于人"战略:标志发展理念重大突破[50]
在改善民生中激发消费活力
经济日报· 2025-08-26 05:46
消费市场表现 -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 其中商品零售额增长4% [1] - 前7个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 增势总体平稳 [1] - 前7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8.44万亿元 住户存款增加9.66万亿元 反映谨慎预期 [2] 消费结构升级 - 消费升级体现为从量到质变化 从功能价值到情绪价值追求 [1] - 14亿多人口消费结构升级蕴藏巨大消费潜力 [1] - 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包括养老托育 文旅体育 家政服务等重点领域 [2] 政策支持措施 - 突出就业优先导向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 [2] - 多措并举稳住股市楼市 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2] - 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提能增收行动 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2] 民生保障机制 - 建立育儿补贴制度 建设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3] - 通过政策联动减少医疗 育儿 养老支出对消费意愿的影响 [3] - 推动民生改善至消费回升至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3]
整治“内卷”稳收入 财政政策着力“投资于人”
证券时报· 2025-08-25 08:35
下半年财政政策主线 - 财政政策将延续更加积极、更加精准、更可持续的主线 在提振消费与投资于人两端同步发力 [1] 财政收入改善措施 - 整治内卷式竞争拉动财政收入回暖 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单月同比增速创年内新高 [3] - 反内卷政策带来利润修复 支撑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收入增长 [3] - 恢复对国债、地方债、金融债利息征收增值税 缩小不同债券税负差异 [3] - 首次披露新三样领域偷骗税案件 着力营造法治公平税收环境 [3] - 清理区域性税收优惠洼地 减少政策套利 精准支持重点领域行业 [4] 财政支出结构调整 -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卫生健康支出、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力度加大 支出结构转向投资于人 [7]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首批规模5000亿元 针对性支持支柱产业和消费基础设施领域 [7] - 5000亿元金融工具落地有望拉动年内基建投资约2个百分点 [8] - 安排专项债券资金用于政府投资基金 引导新兴产业发展并撬动社会资本投入 [11] 民生与消费支持政策 - 发放育儿补贴 对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政策贴息 [7] - 提高企业社保补贴 创设临时性公共岗位缓解青年就业压力 [10] - 加大职业教育扩容和教育助学投入 提升劳动者技能 [10] - 提高医保补助 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 增加养老育儿补贴完善社会保障网 [10] - 对居民家庭金融消费和小微市场主体提供财政贴息 增进绿色家电、教育培训消费 [11]
整治“内卷”稳收入 财政政策着力“投资于人”
证券时报· 2025-08-25 06:25
财政政策转向投资于人 - 下半年财政政策坚持更加积极的取向 在提振消费与投资于人两端同步发力 [1] - 财政政策思路加快转向投资于人 以更加精准更可持续的施策 [1] 反内卷政策拉动财政收入 - 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单月同比增速创年内新高 反内卷政策带来利润修复支撑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增长 [2] - 整治内卷式竞争带来价格水平回暖与企业利润恢复 持续推动税收收入改善 [2] - 恢复对国债地方债金融债利息征收增值税 缩小不同债券税负差异引导资金流向信用债市场 [2] - 首次披露新三样领域偷骗税案件 着力营造法治公平税收环境 [2] - 清理区域性税收优惠洼地减少政策套利 精准支持重点领域行业约束落后产能 [3] 支出结构优化投资于人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社会保障就业支出卫生健康支出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力度加大 [4]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首批规模5000亿元 针对性支持支柱产业和消费基础设施领域 [4] - 发放育儿补贴 针对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政策贴息 [4] - 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有望拉动年内基建投资约2个百分点 [5] 增量政策支持措施 - 提高企业社保补贴创设临时性公共岗位缓解青年群体就业压力 [6] - 加大职业教育扩容教育助学投入提升劳动者技能 [6] - 提高医保补助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增加养老育儿补贴完善社会保障网 [6] - 安排专项债券资金用于政府投资基金 创新财政资金使用引导新兴产业发展撬动社会资本 [6] - 对居民家庭金融消费及相关小微市场主体提供财政贴息 增进绿色家电教育培训消费 [6] - 促进文旅养老和家政服务业发展 加快出台离境退税商店和市内免税店财税补贴政策 [6]
整治“内卷”稳收入财政政策着力“投资于人”
证券时报· 2025-08-25 05:04
财政政策转向投资于人 - 下半年财政政策坚持更加积极取向 在提振消费与投资于人两端同步发力 [1] - 财政政策思路加快转向投资于人 以更加精准更可持续的施策方式 [1] - 增量财政政策密集出台 反映政策思路转变 [1] 反内卷政策拉动财政收入 - 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单月同比增速创年内新高 [1] - 反内卷政策带来利润修复 支撑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收入增长 [1] - 整治内卷式竞争带来价格水平回暖与企业利润恢复 持续推动税收收入改善 [2] 税收公平与税制改革 - 恢复对国债地方债金融债利息征收增值税 缩小不同债券税负差异 [2] - 首次披露新三样领域偷骗税案件 着力营造法治公平税收环境 [2] - 清理区域性税收优惠洼地 减少政策套利 精准支持重点领域行业 [2] 支出结构优化与民生投入 -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卫生健康支出、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力度加大 [3]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首批规模5000亿元 支持支柱产业和消费基础设施 [3] - 发放育儿补贴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 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3] 政策性金融工具影响 - 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 有望拉动年内基建投资约2个百分点 [4] - 潜在投资方向包括城市更新和服务消费等领域 [4] - 财政政策工具箱更加丰富体系化具有针对性 [4] 中长期政策方向 - 通过提高企业社保补贴创设临时性公共岗位缓解青年就业压力 [5] - 加大职业教育扩容教育助学投入提升劳动者技能 [5] - 提高医保补助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增加养老育儿补贴完善社会保障网 [5] 财政工具创新 - 动用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和中长期国债等工具缓解收支紧平衡风险 [5] - 政府投资基金对创新财政资金使用引导新兴产业发展撬动社会资本发挥重要作用 [5] - 安排专项债券资金用于政府投资基金 [5] 消费促进措施 - 对居民家庭金融消费和小微市场主体提供财政贴息 [5] - 增进绿色家电教育培训消费 促进文旅养老和家政服务业发展 [5] - 加快出台离境退税商店和市内免税店财税补贴政策 [5]
深读100:美联储9月降息“大局已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4 22:30
美联储政策信号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讲话被市场解读为9月降息的明确信号 引发美股大涨及美债收益率下跌 [1] - 美联储内部存在鸽派、鹰派及中间派三大分歧 未来政策路径仍不明确 [1] 财政支出结构变化 - 2025年前7月财政数据凸显"投资于人"特征 卫生健康及社保就业等民生领域支出增速显著提升 [1] - 文旅传媒与教育等服务业支出增速同步提高 后续相关支出或随政策落地进一步发力 [1] 合资车企电动化转型 - 广汽丰田等合资车企上半年电动化转型初显成效 通过铂智3X车型实现形象扭转 [1] - 广汽丰田规划推出铂智7与全新威兰达车型 坚持电动化与现有产品更新双线发展战略 [1] 卤味行业战略调整 - 卤味赛道整体增速放缓 绝味、周黑鸭、久久丫等头部企业集体进行战略转型 [1] - 绝味开设"绝味plus"门店销售多元产品 周黑鸭推出"3斤拌"布局热卤快餐赛道 久久丫将门店升级为"火锅鲜卤"模式 [1]
着力“投资于人” 财政加码支持民生领域
中国证券报· 2025-08-23 06:43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 - 1-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0737亿元 同比增长3.4% 其中中央本级支出23327亿元增长8.8% 地方支出137410亿元增长2.5% [2] - 民生领域支出增速显著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9.8% 教育支出增长5.7% 卫生健康支出增长5.3% 三项合计支出超6万亿元 [2] - 北京市教育支出740亿元增长7.9% 云南省社保就业支出795.6亿元占比20.4% 教育支出696.3亿元占比17.9% [3] 惠民政策实施进展 - 中央财政安排育儿补贴补助资金900亿元 全国财政增加免费学前教育支出约200亿元/学期 [4] - 福建省推进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 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建设 鼓励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 [5] - 广西财政减征失业保险费和工伤保险费22.4亿元 河北省计划2025-2027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0万人次以上 [5] 民生保障政策导向 - 政策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强化教育/卫生健康/社保/就业等重点领域财力保障 [7] - 民生补贴政策兼具提高福祉/缩小差距/减轻支出负担三重效应 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领域政策有望加码 [7] - 供给端将增强公共服务短板投入 通过增加有效服务供给落实"投资于人"理念 [7]
财政加码支持民生领域
中国证券报· 2025-08-23 04:09
全国财政支出结构 - 1-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0737亿元 同比增长3.4% 其中中央本级支出23327亿元增长8.8% 地方支出137410亿元增长2.5% [1] - 民生领域支出增速显著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9.8% 教育支出增长5.7% 卫生健康支出增长5.3% [1] - 社保就业、教育、卫生健康三项支出合计超6万亿元 规模及增速均处于较高水平 [1] 地方财政支出案例 - 北京市教育支出740亿元增长7.9% 主要用于普惠幼儿园补助、中小学学位扩充及高校建设 [2] - 云南省社保就业支出795.6亿元占比20.4% 教育支出696.3亿元占比17.9% [2] - 广西统筹6.7亿元用于企业减负 减征失业和工伤保险费22.4亿元 [3] 民生政策实施 - 中央财政安排育儿补贴预算900亿元 全国财政增加学前教育支出约200亿元/学期 [2] - 推行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消费补贴 多地出台生育友好型政策如福建育儿补贴实施方案 [2][3] - 河北省计划2025-2027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0万人次以上 [3] 政策导向与专家观点 - 财政支出体现"投资于人"导向 通过减轻育儿成本提振消费并缓解地方财政压力 [2][3] - 两办文件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强化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重点领域保障 [4] - 分析机构预期民生补贴政策将常态化 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支持力度持续增强 [4]
华夏时评:“投资于人”就是投资于未来
华夏时报· 2025-08-22 19:55
明确提出"投资于人",还是在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使劳动者 更好适应变化了的市场环境"。此后,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 议上强调,"要把'投资于物'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起来",而"投资于人"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正是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 "投资于人"逐渐上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政策,这一转变不仅关乎社会公平正义,更是塑造国家未来竞争 力的关键所在,"投资于人"就是投资于未来。 在人工智能爆炸式增长的时代,技术创新才是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人力资源的质量而非数量, 创新能力而非简单劳动,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位置。 不一样的时代变局,孕育不一样的宏观经济学,发展出适应时代变化的宏观经济政策,在新时代新发展 格局之下,"投资于人"的理念,逐渐成为宏观政策的新亮点。 8月18日,李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强调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努力完成全年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在谈及宏观政策实施效能和评估政策实施情况时,李强总理指出了几项重点,一个是,持续激发消费潜 力,系统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加快培育壮大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