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危机

搜索文档
不要叫我们“英雄”——电影《夜班》引发欧美护理危机反思
经济观察报· 2025-09-01 15:33
这部在柏林电影节首映便引起轰动的现实主义影片《夜班》,将镜头对准医院一线。导演沃尔普选 择"Heldin"(女英雄)为片名,借用原本赋予战士的神话色彩词汇,来赞颂护理工作中蕴含的勇气与牺 牲。自疫情以来,欧美社会舆论常以"英雄"称呼护士等一线护理人员这样的"关键工 人"(essentialworkers),但在赞美之词背后,是被长期低估与忽视的护理劳动。 沃尔普也敏锐地指出,在"英雄"这种充满敬意的称号背后,是护理劳动长期遭到的低估与漠视。"这项 工作极其复杂、情感负荷沉重,却在我们的社会中被严重矮化和贬值。"她进一步强调,护理行业的从 业者主要是女性,"在许多国家,80%的护理人员都是女性"。护理岗位以女性为主,低薪、福利不足与 晋升受限叠加性别刻板印象,使其成为"必要却被低估"的典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一份研究同样显 示,基础照护工作集中在低薪岗位,许多从业者本身就处于经济不安全状态,带薪病假和医疗保险并不 普及——这与社会对其"不可或缺"的道德期待形成鲜明反差。 (原标题:不要叫我们"英雄"——电影《夜班》引发欧美护理危机反思) 文/关渔 午夜的医院走廊里,呼叫铃此起彼伏。年轻护士弗洛莉娅(Flori ...
《夜班》:谁来照顾照护者?
虎嗅· 2025-08-29 19:14
每个病人都有自己难挨的境遇。有人独自在异乡惶恐等待检查,有人弥留之际家属寸步不离,有人心知 身患绝症愤懑不平,也有人絮絮叨叨讲着生活琐事寻求倾听。弗洛莉娅奔忙于输液、给药、清理、记录 与安抚之间,全神贯注、不敢懈怠,因为她明白一个"闪神"就可能铸成大错。终于,她在极度疲惫中仍 出现差错,混淆了两位病人的止痛药。同事只能安慰她,"别自责,我们谁都会犯错。"随即在病历上匆 匆记下此事。 更棘手的情况接连出现。一位病人不幸去世,VIP病房的一位商人病人盛气凌人地横加苛责,急救呼叫 骤然响起。在这场近乎失控的"与时间赛跑"中,弗洛莉娅咬紧牙关,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坚持着。每当几 近不堪重负,她仍努力以人性的温情对待病人:为焦躁不安的新入院老妇唱起摇篮曲,抽空倾听绝望年 轻母亲的心声,以微笑与握手传递安慰。 弗洛莉娅的一夜,是欧美千万一线护士现实处境的缩影——当一个夜班因人员短缺而"失控"时,折射出 的正是当今欧美医疗护理体系的"结构性失衡"之忧。 护理危机:当"英雄"难掩系统性困境 午夜的医院走廊里,呼叫铃此起彼伏。年轻护士弗洛莉娅(Floria)穿梭于病房之间,脚步不停,眼神 依然温柔坚定。手术室催促她去接回刚苏醒的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