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护理
icon
搜索文档
黑龙江省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成立放射护理分会
搜狐财经· 2025-09-26 14:44
姜美霞护士长(左一)当选首届主委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9月26日电(刘锐 韩琦卉)近日,黑龙江省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放射护理分会正式 成立。该分会作为黑龙江省首个专注于放射护理的专业组织,标志着全省放射护理事业步入规范化、国 际化发展新阶段。 会议现场 成立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哈医大肿瘤医院腹部放疗一病房护士长姜美霞全票当选主任委员。新 成立的分会将整合全省放射护理资源,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及多中心协作等多个维度发力,全方位提 升临床服务质量与科研水平,为黑龙江省放射护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黑龙江省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胡志仁、秘书长王鑫,以及哈医大肿瘤医院腹部放疗一病房主任 赵春波与会致辞,对分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对其发展寄予厚望。他们指出,分会应积极开展学术交 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分享前沿放射护理理念和技术,为会员提供学习提升机会。同时,分会还应深 化跨区域交流合作,推动黑龙江省放射护理事业与国际接轨。 首届主任委员姜美霞感谢全省放射护理人员对分会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在工作汇报中,她表示,分会将 定期举办学术会议、培训课程和案例分享会等活动,携手推动黑龙江省放射护理事业蓬勃发展。 黑龙 ...
《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中蕴含的投资机会
信达证券· 2025-09-16 22: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 [2] 报告核心观点 - 报告聚焦于《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带来的投资机会 核心观点是通过政策支持 在多个服务消费细分领域挖掘潜在增长点 重点关注教育、旅游、IP、体育、会展和护理等行业 [3] 教育行业 - 建议重点关注K12教培和职业教育 政策提到扩大教育开放试点 支持将更多服务消费领域纳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规范发展非学科教育培训 鼓励市场化职业技能培训 [3] - 《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公开征求意见稿)》中教育行业较22年版未发生变化 包括非学历类职业培训机构、非学历类语言类培训机构(面向中小学生和3至6岁学龄前儿童的除外)、非学历类艺术培训机构(面向中小学生和3至6岁学龄前儿童的除外)、职业学校 [3] - K12非学科培训牌照审批有望更加顺畅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有望受益 [3] - 具体关注公司包括K12教培领域的豆神教育、昂立教育、卓越教育集团等 以及职业教育领域的中国东方教育、招录培训赛道相关个股等 [3] 旅游行业 - 建议重点关注OTA、景区、酒店、旅游零售 政策提到吸引更多境外人员入境消费 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 优化区域性入境免签政策 鼓励旅行社和在线旅游平台推出特色旅游线路 [3] - 科学调整每学年的教学和放假时间 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 相应缩短寒暑假时间 增加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时间 [3] - 具体关注公司包括OTA领域的携程集团-S等 景区领域的西域旅游、峨眉山A、长白山等 酒店领域的首旅酒店、君亭酒店等 旅游零售领域的中国中免、王府井等 [3] IP行业 - 建议重点关注旅游演艺、潮玩 政策提到挖掘传统文化IP市场价值 打造服务消费新场景 支持以优质演艺、动漫、游戏、影视作品等线上流量带动线下场景创新 [3] - 具体关注公司包括旅游演艺领域的宋城演艺、锋尚文化等 潮玩领域的泡泡玛特等 [3] 体育行业 - 建议重点关注赛事运营 政策提到鼓励引进国外优秀体育赛事 支持地方举办大众体育赛事 打造精品赛事、职业联赛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竞赛表演品牌 [3] - 具体关注公司包括力盛体育、兰生股份等 [3] 会展行业 - 建议重点关注内展 政策提到培育面向国际的会展市场 [3] - 具体关注公司包括兰生股份、米奥会展 [3] 护理行业 - 建议重点关注圣贝拉 政策提到加强对养老护理、家政服务、长期照护等领域从业人员培养培训 [3] - 具体关注公司为圣贝拉 [3]
第50届南丁格尔奖颁奖大会在京举行 韩正为中国获奖者颁奖
新华社· 2025-09-12 17:16
获奖者代表冯玲、青年护士代表丛雪在会上发言。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何维主持大会。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医护 人员代表等700多人参加颁奖大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在会上表示,7位获奖者以无畏的责任担当和精湛的专业技 能,生动诠释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希望全国护理工作者以获奖者为榜样,大力弘扬救 死扶伤优良传统和南丁格尔精神,积极投身健康中国建设,以专业护理守护全民健康。各级红十字会组 织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初心使命,深化改革创新,提高人道服务能力,书 写中国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主任史德林出席大会并致辞。 新华社北京9月12日电 第50届南丁格尔奖颁奖大会12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副主席、中 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韩正为中国获奖者颁奖。 南丁格尔奖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设立的国际护理界最高荣誉。今年共有来自17个国家的35名护理人员获 得南丁格尔奖。我国有7名优秀护理工作者获此殊荣,是本届获奖人数最多的国家。他们分别是:武汉 大学中南医院副主任护师冯玲,甘肃省人民医院主任护师韩琳,香 ...
“最快女护士”心酸流泪背后,“加班文化”可以休矣!
第一财经· 2025-09-05 10:42
护士行业工作现状 - 91%的护士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29%的护士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9%的护士每天在岗超过12小时[6] - 41.68%的医务人员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15.03%的医务人员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6] - 护士行业因缺人导致加班普遍,调休难题成为职业集体困境[6] 跨行业加班文化现象 - 互联网、手机、证券等行业加班现象普遍,正常下班可能被视为不敬业并面临末位淘汰风险[7] - 某上市银行被员工投诉周末无偿加班,将双休视为奖励,引发行业共鸣[7] - 加班文化在大城市尤其普遍,已成为部分企业的集体无意识行为[7] 加班对经济的影响 - 长期加班会抑制消费潜力释放,因劳动者缺乏精力和时间进行消费[7] - 畸形的加班文化可能阻碍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并损害劳动者身体健康[7] - 专家指出职工休息休假权未有效落地是消费潜力释放不足的重要原因[7] 政策应对与解决方案 - 中央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将"保障休息休假权益"列为消费环境改善提升行动之首[8] - 政策明确不得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鼓励弹性错峰休假和中小学春秋假[8] - 遏制加班文化需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优化管理、升级设备和完善法律法规实现[9] 加班文化的成因分析 - 劳动者因基础工资较低需靠加班提高整体收入[8] - 用人单位延续人口红利时期的粗放管理方式,将管理成本转嫁给员工[8] - 社会存在"加班=敬业,不加班=不敬业"的陈腐思想惯性[9]
不要叫我们“英雄”——电影《夜班》引发欧美护理危机反思
经济观察报· 2025-09-01 15:33
电影《夜班》揭示的护理行业现状 - 电影《夜班》通过主角弗洛莉娅的夜班经历,真实描绘了护士在人员短缺情况下的超负荷工作状态,例如一名护士需照料26位病人[1] - 影片情节反映了护理工作的恶性循环:超负荷运转导致疲劳出错,同事因病假使剩余人员工作量加倍,形成持续压力[4] - 导演佩特拉·沃尔普指出,“英雄”称号背后是护理劳动被长期低估和矮化,这项工作复杂且情感负荷沉重,却在社会中严重贬值[3] 全球护理行业的人力危机 - 世界卫生组织评估显示,按目前趋势推算,至2030年全球护理人力缺口约为450万[4] - 国际护士理事会基于疫情后情景测算指出,若干预不力,全球可能面临多达1300万名护士的短缺规模[4] - 护理人力危机被描述为“滴答作响的定时炸弹”,若不应对将导致医疗服务可及性下降、等候时间延长,危及公共卫生体系稳定[5] 护理行业的薪酬与待遇问题 - 美国护理支持与服务人员时薪中位数仅为13.5美元,其中家庭护理和个人护理员时薪低至11.5美元[7] - 薪资微薄导致近20%的美国护理工作者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逾40%需依赖公共援助维持生计[7] - 护理岗位八成以上由女性担任,且少数族裔员工比例远高于平均水平,叠加性别刻板印象,使其成为“必要却被低估”的典型[3][7] 护理工作的价值被系统性低估 - 高收入国家无酬照护劳动的经济价值可达GDP的约50%,低收入国家甚至接近80%,但这些投入未被充分纳入官方统计[6] - 在医疗系统中,护士、护理员、护工等基础队伍常被忽略,而荣光多给予医生等“白领”专业人士[7] -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报告指出,疫情期间数百万低薪医疗工人(如护士助理、护工、清洁员)面临生命危险却缺乏防护与尊重,感觉自身“未被看见”[8][9] 针对护理危机的政策与改革建议 - 世界卫生组织欧洲会议通过《布加勒斯特宣言》,呼吁各国从改善招聘留任、强化人才供给、优化能力绩效、科学规划需求、增加公共投入五方面弥补人力危机[16] - 美国加州早在2004年立法规定医院“护士:患者”比例,纽约等地在疫情后要求医院设立临床人员配置委员会并制定公开配置计划[15] - 提高薪酬和改善待遇是最直接措施,包括将低薪医护岗位提升至可维生工资水平,确保充足防护与健康福利,提供带薪病假和家庭假期[13] 社会观念与行业形象的重塑 - 大众媒体应多聚焦护士、护理员等群体,讲述其故事以提升社会认同,学校职业指导应鼓励年轻人突破性别偏见进入护理行业[17] - 护理是一项需要精湛技艺和高度责任感的职业,其专业素养并不亚于医生,重新定位其专业价值有助于在政策上赋予更高待遇与地位[18] - 关怀劳动应从被动的道德期待转化为回报清晰、路径明确、受尊重的专业选择,以从根本上缓解人才短缺[17]
《夜班》:谁来照顾照护者?
虎嗅· 2025-08-29 19:14
电影《夜班》揭示的护理行业现状 - 电影《夜班》通过主角弗洛莉娅的夜班经历,真实描绘了护士在满员且人手短缺的病区超负荷工作的场景,例如一名护士需照料26位病人[1] - 影片展现了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包括输液、给药、清理、记录与安抚病人,以及在高强度压力下可能出现的医疗差错,如混淆病人止痛药[1] - 导演佩特拉·沃尔普将片名定为"Heldin"(女英雄),旨在赞颂护理工作中蕴含的勇气与牺牲,并批判其社会价值被长期低估的现象[3] 全球护理人力危机数据 - 世界卫生组织评估显示,按目前趋势推算,至2030年全球护理人力缺口约为450万[5] - 国际护士理事会基于疫情后情景测算指出,若干预不力,全球可能面临多达1300万名护士的短缺规模[5] - 护理人力危机被描述为"滴答作响的定时炸弹",可能导致医疗服务可及性下降、等候时间延长,甚至危及公共卫生体系的稳定[5] 护理工作的性别与薪酬问题 - 护理行业从业者主要是女性,在许多国家,80%的护理人员都是女性[4] - 美国护理支持与服务人员时薪中位数仅为13.5美元,其中家庭护理和个人护理员时薪低至11.5美元[8] - 薪资微薄导致近20%的美国护理工作者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逾40%需依赖公共援助维持生计[8] “英雄”叙事背后的系统性困境 - “英雄化”的叙事掩盖了系统性问题,强化了社会对护理人员“无私奉献”的想象,使其改善待遇的诉求面临道德压力[6] - 这种叙事将护理者神化为可以不眠不休的角色,反而令其不堪重负,导致倦怠乃至离职,形成恶性循环[6] - 在英国、德国等地,护士以"我们都是弗洛莉娅"为标语走上街头抗议,要求获得合理薪酬和工作条件,而非被当作透支健康的“英雄”[6] 护理劳动的经济价值与隐形性 - 高收入国家无酬照护劳动的经济价值可达GDP的约50%,低收入国家甚至接近80%,但这些投入未被充分纳入官方统计[7] - 在医疗系统中,护士、护理员、护工等基础队伍常被忽视,美国医疗支持类从业者约530万人,但其待遇和地位与价值严重倒挂[8] - 护理劳动力集中了女性、少数族裔、移民等易被忽视的群体,她们承担繁重任务,却常被当作低技能廉价劳力对待[9] 移民护理员的边缘化处境 - 欧美国家通过“全球看护链”输入他国女性劳动力填补照护缺口,例如英国、德国养老院依赖东欧女性护工,美国家庭护理大量雇佣拉美、菲律宾移民[13] - 这些移民护理员常因种族、国籍与性别被边缘化,拿着最低工资,缺乏合法身份和劳工保障,犹如“借来的身体”支撑发达国家福利体系[13] - 菲律宾裔导演伊莎贝尔·桑多瓦尔的影片《通用语言》讲述了非法移民护理员在承担亲人般照料角色时,却难以获得身份安全感的现实[13] 行业改革措施与政策动向 - 美国加州在2004年立法规定医院“护士:患者”比例,纽约等地在疫情后要求医院设立临床人员配置委员会,制定严格人员配置计划[16] - 2023年WHO欧洲会议通过《布加勒斯特宣言》,呼吁各国从改善招聘留任、强化人才供给、优化能力绩效等五方面弥补护理人力危机[17] - 英国2023年爆发全国护士大罢工,要求政府加薪并补足人手,德国正酝酿新立法加强对护理行业的投入[15] 社会观念与价值重估 - 传统观念将护理工作视为“女性工作”或“奉献”,导致薪资低、地位低,需通过媒体宣传和教育引导扭转偏见,提升社会认同[18] - 护理是一项需要精湛技艺和高度责任感的职业,其专业素养不亚于医生,重新定位其专业价值有助于在政策上赋予更高待遇[19] - 经济学家指出,市场经济倾向于低估“情感劳动”的价值,但这些劳动对社会福祉至关重要,应得到认可与补偿[19]
2025护理学国际学术会议在沈举行
辽宁日报· 2025-08-21 09:29
会议概况 - 2025护理学国际学术会议于8月20日在沈阳举行 由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主办 [1] - 会议主题为健康老龄化、创新与实践 汇聚10位国际老年护理专家及200余名省内护理骨干 [1] - 会议聚焦应对人口老龄化及构建高质量老年护理服务体系 [1] 会议内容与成果 - 引进国际先进经验并展示国内创新成果 为破解老年护理服务发展瓶颈提供学术支撑与实践路径 [1] - 专家围绕中国9073养老模式现实需求展开研讨 重点关注居家社区养老中专业医疗资源供给不足问题 [1] - 分享智慧照护、慢病管理、失智症关怀等领域前沿理念与技术实践 [1] 行业影响 - 会议是护理领域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举措 [1] - 通过搭建高水平学术对话平台 提升老年护理领域学术影响力并吸纳全球发展经验 [1] - 对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护理人才队伍具有积极意义 [1]
补贴战打不起来的⽇本,沉淀了怎样的消费服务资产?
虎嗅· 2025-07-30 07:05
日本消费服务行业特征 - 头部品牌成为细分行业代名词 稳定增长或创最佳业绩 现金奶牛特征明显 [2] - 品牌覆盖牛肉饭 寿司 乌冬面 理发 干洗 搬家 老人儿童照护等多个生活场景 [3] - 成功要素包括专注细分场景 极致标准化流程 高密度门店布局 情绪化体验营造 [4] - 典型品牌包括吉野家 寿司郎 QB House White Express等 [3][6][7] 日本品牌运营策略 - 选址集中于车站出口和主干道转角 吉野家1254家门店全部分布在关键位置 [6][9] - 价格体系全国一致 无议价空间 年度调价消费者接受度高 [8][15] - 服务流程高度标准化 QB House剪发仅需3步 培训周期≤2周 [8][10] - SKU极简化 供应链冗余小 备货损耗接近零 [16] - 数字化作为效率外挂 聚焦提升门店体验而非替代 [12][16] 中日市场对比 - 中国以规模竞速为先 日本以黄金地段锁定为先 [13][14] - 中国价格波动大 日本构建无议价区间 [15] - 中国靠爆品迭代 日本信奉SKU极简 [16] - 中国数字化主战场在线上 日本仍以线下体验为核心 [16] - 中国市场多样性高 难以实现全国同价同品 [18][19] 日本市场基本面 - 人口连续14年负增长 65岁以上占比29 3% [20] - 私人消费占GDP53% 家庭消费总规模306兆日元 [21] - 通胀率2 5%-3 0% 最低时薪逐年提高 [22][23] - 外国游客3687万人 消费8 1兆日元 [25] - 电商渗透率仅9% 线下门店主导决策 [26] 日本品牌国际化 - 本土深耕型:高频刚需+地段护城河+标准化流程 [29] - 出海扩张型:标准化产品/体验输出 [29] - 国际化挑战包括文化适配不足 产品导向思维过重 [31][32] - 成功案例寿司郎通过体验设计跨越文化障碍 [36][37] - 部分品牌如金子眼镜店通过极致体验建立高价信任 [40][41] 投资机会判断 - 可复制模型评估:盈利靠流量红利还是系统效率 [47][48] - 中国数字化工具可加速日本品牌扩张 [50][51] - 新兴方向包括自助型业态 男性医美 高龄照护 家政服务等 [55]
宏观深度报告20250717:寻找内需增量:发挥最低工资的“灯塔效应”
东吴证券· 2025-07-17 15:32
最低工资上调对居民收入的影响 - 最低工资上调有“灯塔效应”,能“扩中提低”,“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13%,劳动报酬占GDP比重2010 - 2015年提高2.7个百分点;2016 - 2020年平均增速降至3.3%,比重仅提高0.8个百分点[1][6][7] - 2009 - 2015年最低工资相当于人均GDP比例从30.6%提至35.9%,2015 - 2020年降至29.3%[6][7] 我国最低工资制度现状 - 实行多元制度,各地区标准不同,2025年初31个省市自治区有84种月最低工资标准[12] - 有月和小时两种标准,小时标准换算后更高,考虑了社保等因素[13][14] - 大部分地区2 - 3年调整一次,2004年规定每两年至少调一次,2015年改为每两年至三年至少调一次[14] 国际最低工资制度情况 - 全球90%国家建立该制度,84%法定,6%协商确定;52%单一制,48%多元制[16] - 2019年3.27亿有薪劳动者薪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占比19%,集中在农林牧渔等4个行业[21] - 2022年150个样本国家最低工资相当于人均GDP比例约52.3%,与经济发展程度成反比[21] 德国多元最低工资制度案例 - 2025年法定标准为12.82欧元/小时,9个特定行业标准为13 - 20.86欧元/小时[1][25]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议 - 设定增长目标,适度高于经济增速,将最低工资相对比例提至50%左右[30] - 采取分类制度,考虑行业、职业、技能等因素,参考德国经验规范流程、频率等[30][31] 风险提示 - 不同历史时期最低工资增速宏观环境和政策不同,历史比较有风险[1][35] - 不同国家制度细节差异大[1][35] - 政策落地有不确定性[1][35]
男患者得子宫肌瘤?论文造假背后:护士仍被困在科研里!
第一财经· 2025-05-22 10:40
护理行业职称晋升与论文挂钩现状 - 护士职称晋升与论文成果强挂钩,大型三级医院从中级职称开始必须发表论文,小医院要求相对较低[3] - 公立医院职称晋升不仅带来基本工资上涨,还与职务晋升、先进评选挂钩,职务晋升可能带来绩效系数变化[6] - 河北省要求晋升副高、高级职称必须有论文或发明专利,北京2023年改革后晋升副高不再强制要求论文[9] 护士论文造假现象及产业链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护士因论文中出现"男性子宫肌瘤患者"表述被认定学术不端,受到记过、降级处分[3] - 存在代写论文、数据统计包、试验图片等灰色产业链服务,价格从几千到上万元不等[6] - 上海护理部主任发现20年前就有假冒《中华护理杂志》的论文造假现象,2022年潍坊市人民医院通报两例护士购买论文案例[7] 职称评审体系改革尝试 - 北京某三甲医院实行积分制改革:初级职称仅需年限,中级职称可通过学历、抢救病例数、健康科普等积分晋升[13] - 北京市2023年改革实行成果代表作制度,护理案例、科普作品等可替代论文,两年后一批护士长因此获副高职称[15] - 积分制下不同护士可选择科研、临床或管理路径晋升,中专学历护士可通过发明专利晋升[14] 护理科研面临的困境 - 护士日均工作12小时以上,难以抽出时间做科研,医生可利用工作时间查文献而护士只能占用休息时间[18] - 护士学历跨度从中专到博士,科研能力差异大,部分护士需专门学习一年才能完成论文[20] - 医院对护士科研支持有限,核心期刊论文奖励不足500元,护理论文在医生评委主导的评审中易受歧视[20][21] 护理科研的价值与发展方向 - 护理科研可为临床提供指导依据,如术后康复标准、翻身频率等操作规范[23] - 现代护理科研强调与AI、大数据技术结合,如智能抢救车将药品盘点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3分钟[24] - 护理科研具有人文交叉特性,关注肿瘤患者社会回归、心理陪伴等课题,但存在"新瓶装旧酒"的落地难题[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