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叠加效应
搜索文档
海南自贸港携财税政策“叩门”大湾区
海南日报· 2025-09-28 09:33
活动概况 - 海南自贸港在深圳举办财税政策高峰论坛 吸引超过160名企业代表参加 [2] - 活动传递出海南自贸港积极招商引资的强烈信号 旨在播下合作种子 [2] 核心财税政策吸引力 - “双15%”税收优惠政策是核心磁吸力 即企业所得税和高端人才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均为15% [3] - 政策组合形成“成本洼地”和“价值高地”双重效应 为创投机构带来独特生态优势 [3] - 除税收优惠外 企业更看重海南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独特战略定位和背靠国内大市场的枢纽优势 [4] - 海南自贸港税制安排特点为零关税 低税率 简税制 强法治 分阶段 [5] 企业反馈与行业机遇 - 政策对轻资产 重研发 高成长 人才密集且原料或市场“两头在外”的科技创新型企业特别有利 [6] - 生物制造 医疗器械 数字经济 商业航天等领域企业能最大程度享受政策红利 [6] - 企业对“双15%”税收优惠与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两大政策关注度最高 [3] - 政策组合拳评估示例包括零关税降低设备原料成本 企业所得税优惠降低运营成本 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打开内地市场 个税优惠吸引团队 [6] 合作意向与未来展望 - 创投机构积极研究探讨与海南合作 探索“深圳投资 海南转化”的新路径 [6] - 商会组织计划搭建沟通桥梁 更精准地为海南产业发展招商引资 [7] - 海南清晰的产业规划蓝图涵盖旅游业 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正转化为企业竞相抢滩登陆的实际行动 [4]
海南自贸港携财税政策“叩门”大湾区 琼深共绘自贸港发展新图景
搜狐财经· 2025-09-27 17:53
政策核心吸引力 - 海南自贸港推出“双15%”税收优惠政策,显著降低企业所得税和高端人才个人所得税,减少企业运营成本 [4] - “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强法治、分阶段”的税制安排成为企业关注焦点 [9] - 政策组合形成“成本洼地”和“价值高地”双重效应,为创投机构带来独特生态优势 [4] 企业反响与投资意向 - 税收优惠政策对投资科技创新企业吸引力巨大,“双15%”政策是加速科创企业在海南落地的关键催化剂 [4] - 企业最关注“双15%”税收优惠与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两大政策,这是吸引企业布局的核心抓手 [4] - 企业进行“政策组合”评估,而非孤立看待单项政策,政策叠加结合产业赋能可实现海南发展与自身共赢 [11][12] 目标行业与商业模式 - 税收政策组合拳特别有利于轻资产、重研发、高成长、人才密集且原料或市场“两头在外”的科技创新型企业 [12] - 生物制造、医疗器械、数字经济、商业航天等领域企业能最大程度享受政策红利 [12] - 制造业企业可综合评估零关税降低设备原料成本、企业所得税优惠、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打开内地市场及个税优惠吸引团队等多重利好 [12] 区域合作与发展前景 - 海南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独特战略定位,是背靠超大规模国内市场、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枢纽优势 [5] - 探索“深圳投资,海南转化”的新路径,推动具有自贸港特色的优质项目与资本对接 [12] - 搭建深圳企业与海南沟通的桥梁,为海南产业发展进行精准招商引资 [13]
经济日报:贷款贴息政策重在协同发力
搜狐财经· 2025-08-18 08:54
政策内容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正式落地 [1] - 政策通过财政和金融协同发力 惠及居民和服务业经营主体 [1] 政策目标 - 充分发挥政策红利 切实起到惠民生、促消费、扩内需作用 [1] - 政策需要强化部门协同配合以保障实施效果 [1] 政策定位 - 两项贴息政策是提振消费一系列政策举措的重要一环 [1] - 需要与其他政策形成组合拳以发挥政策叠加效应 [1] 政策预期 - 通过政策落实落细保障和改善民生 [1] - 有效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并畅通经济循环 [1]
退税体验更加“丝滑” “中国购”持续升温
金融时报· 2025-07-08 09:43
离境退税政策升级 - 离境退税政策从10个试点城市推广至全国,退税起退点从500元降至200元,现金退税金额从1万元上调至2万元[1] - "即买即退"服务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境外旅客集中区域设立集中退付点,支持跨店一次性办理退税[1][11] - 2024年10个试点地区"即买即退"办理退税规模同比增长22倍,是全国离境退税增速的18倍[4] 政策实施效果 - 2024年入境旅客总花费达942亿美元,同比增长77.8%,占GDP比重约0.5%[2][14] - 政策实施首月全国离境退税笔数同比增长116%,退税商店销售额同比增长56%[6] - "即买即退"业务办理量同比增长32倍,销售额同比增长50倍[6] - 北京国货商品离境退税业务量提升160%,国货品牌占退税商店40%[9] 商业设施布局 - 全国离境退税商店增至5196家,为2024年底的1.4倍,新增1303家[7] - 北京设立首批3个集中退付点,将"即买即退"单人单日单店限额从5万元提升至22万元[11] - 国贸商城计划年底前离境退税店铺增至200家,退税销售额翻倍[13] 行业消费趋势 - 退税商品范围从奢侈品拓展至文创、老字号国货和科技产品[7][8] - 大疆无人机、小米手机等科技产品销量大幅增长,同仁堂、张一元等老字号全球圈粉[9] - 北京瑞蚨祥等老字号门店外国游客明显增多,丝绸制品等产品受欢迎[8] 配套政策协同 - 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扩至55个,适用口岸增至60个[15] - 上海推出支付宝"碰一下"退税服务,国际游客消费金额同比增长170%[16] - 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范围从11省市扩至20个,涵盖155项任务包括旅行社出境游业务[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