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创新
搜索文档
《对话》待定义的大湾区大学 湾大要培养怎样的学生?
央视网· 2025-09-14 10:14
大湾区大学开学典礼 - 大湾区大学于9月2日举行首届开学典礼 [1] 大学定位与特色 - 学校在师资、待遇、教学模式上全方位"出圈" [1] - 学校定位为"待定义",体现了其在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教学创新等方面的新理念与新举措 [1] 领导团队 - 创校负责人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田刚 [1]
为铁路行业培育高素质人才
人民日报· 2025-09-11 06:13
教学创新与实训基地建设 - 在设备匮乏时期,教师通过收集铁路站段的旧继电器、信号组合等器材自行组装教具,成功构建64D半自动闭塞、道岔控制电路等实训设备 [2] - 2008年规划并建设了国内领先的“两站一区间”实训基地,其中包括铺设1200米电气化铁路,将真实铁路场景引入校园 [4][5] - 实训基地的模拟场景使学生能练习“精检细修”技能,毕业前已熟练掌握专业设备操作和故障解决方法,多人毕业后成长为全国劳模、技能大师 [5] 专业体系发展与人才培养 - 在学院升格为高职的关键时刻,教师主动担任新开办的铁道信号专业负责人,带领团队深入铁路、地铁系统调研,与技术人员共同研讨人才需求和岗位核心能力 [6][7] - 新专业的成功开设丰富了学校专业体系,为铁路行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 [7] - 开展城轨信号专业与南京地铁现代学徒制试点,打造智慧高铁教学站场,推动教学从有到优 [9] 行业服务与安全咨询 - 2022年联合企业组建“南京地铁运营安全第三方咨询”团队,为南京地铁运营安全提供支撑,并形成全国城市地铁安全管理的“南铁方案” [8] - 作为信号专家参与了南京地铁5号线北段、S7、S9号线的安全评估,针对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方案 [8] - 将专业所学服务于交通强国建设,体现了职业教育对轨道交通行业的贡献 [7][8]
AI时代,教师如何讲好一堂课
中国青年报· 2025-09-08 06:52
高等教育教师评价体系转变 - 高校教师评价长期以科研为重 论文 课题 项目经费等硬指标在职称评审和绩效分配中权重较高 教学成为软指标[1] - 政策引导转变评价体系 2021年指导意见明确要求突出教育教学能力和业绩 把课堂教学质量作为主要标准 提高教学业绩在评审中的比重[13] - 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成为重要抓手 参赛教师从首届5万名增长到第五届12.7万名 赛道从2个扩展到7个 覆盖全部14个学科门类[2] AI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 AI成为教师高效助手 能处理海量信息 作为搜索引擎和考试命题建议工具[5][7] - 教师普遍使用AI辅助教学 通过VR和AI技术重构课程 如指挥法课程使用VR虚拟音乐厅和AI智能作曲平台[8] - AI被视为激发创意的伙伴 但无法替代人类的好奇心 想象力和价值观引导能力[4][8] 教学创新方法与实践 - 采用情境式教学+AI应用模式 将抽象概念与实际应用结合 如线性代数矩阵运算与AI变脸技术关联[11] - 注重培养学生精准提问 思辨创新 协作领导三大能力 而非单纯知识传授[4] - 根据学生性格 兴趣和人生规划进行分组教学 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7] 教师职业发展路径变化 - 教学创新大赛成绩与职称评定直接挂钩 部分省份规定国赛获奖可视为省级教科研奖励 获得一等奖的讲师可直接晋升副高职称[14][15] - 高级职称教师参赛人数显著增长 从首届1.8万名增加到第五届4.7万名 包括国家级教学名师和科研领军人才[16] - 参赛过程本身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通过培训和专家指导接触前沿成果 深化教学内容理解并带动科研跟进[16][17] 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革新 - 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培养学生洞察问题本质和创造性应用知识的能力[7] - 通过创新教学使传统专业焕发活力 如用"海上乐高"比喻造船专业激发学生兴趣[12] - 坚持"以人为中心"设计理念 让AI成为拓展表现形式的合作伙伴而非单纯效率工具[8]
2025年辽宁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决赛在大连理工大学闭幕
人民网· 2025-05-28 10:09
赛事概况 - 2025年辽宁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决赛于5月25日在大连理工大学举办,主题为"推动教学创新 培养一流人才" [2] - 赛事吸引全省68所高校360位教师(团队)参与,最终评选特等奖25项、一等奖50项、二等奖75项、三等奖105项、优秀组织奖7个 [2] - 特等奖获奖教师将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2] 赛事目标与意义 - 大赛旨在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省教育强省建设大会精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实施 [2] - 赛事为辽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打造高校教学改革风向标 [2] - 大赛为全省高校教师搭建教学经验交流平台,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培养 [3] 赛制设计 - 设置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基础课程、课程思政和产教融合7个赛道 [2] - 前6个赛道按教师职称分为正高、副高、中级及以下3个组别,产教融合赛道按高校主管部门分为部属和地方2个组别,共计20个竞赛组别 [2] - 参赛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实录、创新成果报告和教学设计创新汇报三个环节展示教学创新成果 [2] 赛事亮点 - 本届大赛在参赛规模、赛制设计和评审标准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3] - 获奖团队的卓越表现展示了辽宁省高校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