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湾区

搜索文档
全国15个新一线城市:杭州第2,西安接近苏州,青岛升至12
搜狐财经· 2025-10-16 18:24
在榜单第二名的位置,杭州以"数字湾区"战略持续释放动能。2024年,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63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35%,人工智能、区块链 技术赋能制造、医疗等领域的转化效率领跑全国。钱塘江两岸集聚超200家独角兽企业,云栖小镇升级为全球云计算产业地标,西湖大学在量子计算领域取 得突破性成果。同时,杭州通过"未来社区"3.0工程构建起15分钟数字生活圈,智慧政务覆盖率提升至98%,文旅融合项目中"宋韵元宇宙"吸引国际游客同比 增长62%,这座"创新雨林之城"正以全维度生态优势巩固其地位。 西安以微弱差距紧随苏州位列第六,成为中西部崛起的标杆。依托"秦创原"科创平台,2024年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5万家,航空航天、新能源装备产 值均突破千亿规模。国际陆港中欧班列开行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带动半导体、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形成万亿级产业集群。文旅融合领域,大唐不夜城升级为沉 浸式文化体验综合体,全年接待游客量突破3亿人次。在人才吸引力指数榜单中,西安凭借"双创扶持计划"位列新一线城市前三,其"硬科技之都"的定位正 与苏州的"制造 文化"模式形成差异化竞争。 青岛排名攀升至第十二位,成为北方经济圈的增长引擎 ...
港人消费新趋势:湾区日常消费类别互补,支付便利拓旅行足迹
南方都市报· 2025-06-19 23:00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一体化与港人北上消费趋势 港人北上消费规模与趋势 - 港人赴内地消费未挤压其在香港本地消费力,境外消费占比在疫情前后保持稳定[1][6] - 港人北上消费目的地从大湾区(广州、深圳)拓展至中山、江门及重庆、长沙等内地热门旅游城市,形成明显消费溢出效应[3][6] - 2024年港人赴内地旅游次数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跨境消费市场呈现融合趋势[6] 消费行为差异与互补性 - 经常北上港人在内地消费以生活服务类为主(健康美容、按摩等占比近50%),在港消费则集中于零售和餐饮[1][6] - AlipayHK数据显示超过450万香港活跃用户(覆盖三分之二港人消费习惯),其数据模型反映消费偏好分化[3][6] 数字技术推动消费融合 - AlipayHK过去一年服务超200万港人北上消费,其中20%用户形成"一个App出行"习惯(涵盖网约车、扫码点餐、医疗预约等场景)[8] - 移动支付促进内地家庭消费增长16%,服务业小微商户线上销量年均增15.5%,交易额增11.9%[8] - 数字化平台降低恩格尔系数1.7个百分点,技术红利加速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成形[8] 企业参与与市场影响 - AlipayHK作为最早推出跨境服务的香港电子钱包,其交通出行、预约服务等多元场景应用成为大湾区一体化"加速器"[6][8] - 蚂蚁集团研究院指出,大湾区协同发展将推动香港出现类似内地的服务消费增长现象[8]
科技赋能民生!广东联通发布四大“AI”系列产品
中国青年报· 2025-05-18 11:15
产品发布 - 广东联通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用户、中小商户、家庭用户、听障人士发布四大专项产品:"大AI湾区、聚AI万商、有AI家庭、关AI助残" [1] - "大AI湾区"产品实现粤港澳跨境通信一体互联、流量共享,无需切换 [5] - "聚AI万商"产品面向中小商户,提供网络通信、智慧应用、生态服务等一站式数字门店解决方案 [5] - "有AI家庭"产品集机顶盒、智能摄像头、智能音箱、可视电话、投屏器5种功能于一体 [5] - "关AI助残"产品面向听障人士,搭载双向实时语音文字互转功能 [5] 战略合作 - 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与广东联通及广东多个城市进行战略合作签约 [3] - 合作围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文体等各业务领域需求 [5] - 设置智能康复辅具等类别的科技助残产品展示 [3] 公司举措 - 公司运用科技创新力量推出"畅听王卡""畅视通"等助残惠残项目和服务 [7] - 在广东省各大营业厅打造"残疾人绿色通道",开展线下助残活动 [7] - 提供手语服务、设备检测等服务,每年覆盖超1.2万人次 [7] - 开通助残热线,年服务量突破3.5万次,人工服务响应率达100% [7] 行业意义 - 产品创新是通信行业贯彻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的生动注脚 [3] - 落实《"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的切实举措 [3] - 科技与残疾人工作深度融合,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