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等

搜索文档
暑期技能大培训产教融合供需对接会举行 8万人次劳动者“缺啥练啥”
苏州日报· 2025-08-15 08:29
产教融合供需对接会 - 苏州市人社局联合教育局、工商联举办产教融合供需对接会,15所高校和职业院校代表、18家商会和行业协会代表参与交流 [1] - 会议聚焦释放院校培训资源、发挥商会协会桥梁作用、深化产教融合及提升培训供给质量 [1] - 江苏省苏州技师学院已提前联系企业及行业协会开展技能培训服务对接 [1] - 苏州市江西商会覆盖300多家会员企业,涉及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20多个领域,计划建立长效机制助力技能人才培养 [1] 暑期技能大培训活动 - 苏州暑期技能大培训活动自6月启动,20余个部门联动,针对"1030"产业急需及用工紧缺方向 [2] - 活动已发布7万个培训供给名额,累计培训劳动者超8万人次 [2] 商会与行业协会覆盖领域 - 参会的18家商会、行业协会涵盖先进制造、人工智能、品质生活等多个领域 [2]
广西:三十条支持措施加力推动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13 06:19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自治区党委金融办,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等 九个部门,联合印发《加力推动工业经济稳中向好的政策措施》(简称《措施》),围绕高效办成一件 事,加强实体经济服务,有效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在推动企业增产增效、加快工业项目建设、助力企业 开拓市场等方面出台30条支持措施,以更大力度巩固和增强工业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 "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增产增效 "上半年,我区工业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如期完成'双过半'目标任务。下半年, 我们将实施更加精准有效的政策调控,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工作措施,助力企业增产增效、项目加快建 设。"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综合处副处长曹丽表示。 在支持企业增产增效方面,我区将鼓励有订单、有市场的工业企业稳岗扩产,鼓励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 业企业多接订单、扩大营收,根据企业2025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当季产值、营业收入、利润等指标增 长情况,分季度给予奖励,用于支持企业增加用工、采购生产物料、降低物流成本、市场拓展及信息服 务能力提升等。 在支持工业项目加快建设方面,鼓励重大产业、产业优化升级和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等重点项目加快 投资,按项目2 ...
利好来了!央行等七部门重磅发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5 17:10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核心观点 - 七部门联合印发文件,聚焦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重大战略任务,目标到2027年形成成熟的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 [1][13][14] - 通过优化金融工具联动、强化产业链韧性、推动数字与绿色金融等举措,提升服务适配性,满足制造业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 [13][14][21] 关键技术攻关与科技成果转化 - 银行需为重点产业链(如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技术攻关提供中长期融资,核心技术企业可享上市、发债等"绿色通道" [1][16] - 开展"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和"千帆百舸"上市培育,优化硬科技评价体系,鼓励创投机构以直投、服务换股等模式支持在孵企业 [2][18] - 高层次人才创业可获信贷、财务顾问等一揽子服务,保险机构与中试机构合作创新型保险业务 [2][19] 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未来产业布局 - 银行加大对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信贷支持,企业可通过融资租赁更新设备并证券化债权 [3][22] - 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可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政府基金和保险资金重点布局未来产业 [4][23] - 推广"创新积分制"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提升科技企业融资便利性 [4][24] 中小企业融资与数字金融赋能 - 金融机构基于"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提供应收账款、仓单融资,探索供应链"脱核"模式,不依赖核心企业信用 [5][34][35] - 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平台加速建设,优化首贷户征信服务 [5][32] - 数字基建(如5G、工业互联网)可获中长期贷款,银行建数字化平台实现"一站式"服务,AI技术提升中小企业服务效率 [7][30] 绿色金融与跨境服务 - 绿色信贷、债券向环保节能领域倾斜,建立专门金融标准体系支持高碳行业绿色技改 [6][27] - 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和外贸信贷投放,支持跨境资金池业务试点,优化QFLP试点 [45][47] - 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范围扩大 [47] 金融机构机制优化与政策协同 - 银行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完善尽职免责机制 [49] - 金融控股公司整合资源提供综合服务,保险和理财子公司为先进制造业提供长期资金 [52][54] - 建立"政金企校协"合作机制,加强产业与金融政策标准互嵌 [58][62]
如何看待房地产指数的脉冲式行情?
2025-08-05 11:20
房地产行业 * 2015年至2017年房地产指数超额收益显著,从0%升至120%,与宽松政策(货币宽松、限购放松、降低首付比例、棚改货币化)密切相关[1] * 2017年至2024年政策逐步收紧,房地产指数超额收益整体呈下行趋势,尽管房价和销售增速较高[1] * 2024年517和924新政后地产销量和房价降幅收窄,但指数超额收益仍在底部,主要受长期需求、开发商盈利和债务担忧影响[1][3] * 近一年房地产指数超额收益呈脉冲式锯齿形态,周期短(平均持续18天)、波动剧烈(超额收益均值13%)且与政策强相关[1][3] * 2024年517新政引发20%涨幅,924新政推动30%涨幅持续一个半月,但整体涨幅和持续时间低于历史水平[5] AIBC产业 * 算力需求持续提升,大模型竞争推动算力建设高速增长,业绩和市场行情表现出色[2] * 新易盛业绩同比高速增长,显示行业高景气度[10] * Kimi KR大模型采用混合专家架构,每次任务仅激活320亿参数,技术创新引发全球关注[12] 政策动态 * 政府采取措施反对行业无序竞争,重点关注新能源车、光伏等高竞争行业,或将出台更多指导政策[1][8] * 2024年11月财政局加大住房交易环节契税优惠,2025年3月销售阶段性回暖带来小阳春[5]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规范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秩序汇报[11] 市场情绪与资金流向 * 2025年第三周全A上涨1.86%,日均成交额1.5万亿元,融资余额1.9万亿元[6][7] * 市场活跃度高但赚钱效应减弱,平均上涨家数2779家,涨停家数61家[6] 其他行业与项目 * 雅江电站总投资1.2万亿元,反映政府通过需求侧投资项目拉动社会总需求的思路转变[9] * 人形机器人、新消费外卖大战、生物医药脑机接口等趋势值得关注[11]
消费活力旺 外贸韧性显 平台动能强
新华日报· 2025-08-05 07:18
消费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全省社零总额达2 39万亿元 同比增长5% 规模和净增额全国第一 [1] - 苏超联赛联动苏新消费IP构建观赛-消费-体验闭环 3500余场促消费活动吸引6 5万家企业参与 带动以旧换新商品限上零售额同比增长9 4% 拉动整体零售额增长3 7个百分点 [2] - 下半年计划推出苏品苏货超级购物车 组织融合观赛购物美食的"第二现场" 并在赛事主场城市举办苏新消费展销活动 [2] - 将开展汽车成品油领域销售竞赛活动 支持商圈景区增设退税商店 打造离境退税特色街区 [2] 外贸进出口动态 - 上半年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2 81万亿元 同比增长5 2%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 39万亿元 增长9 5% [1] - 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17 7% 拉动全省出口增速8个百分点 占全省出口49% 其中对东盟出口增长28 4% 成为第一大出口市场 [3] - 已组织5750家次企业参加133场境内外展会 下半年计划引导企业参加180余场境外展会 组织3300多家企业参加秋季广交会 [3] - 推动江苏外贸优品专区扩容 加强丝路电商合作 丰富丝路云品网络消费市场供应 [3] 外资引进与开放平台 - 上半年实际使用外资115 4亿美元 占全国比重19 5% 德国卢森堡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07 4%和222 5% 新加坡韩国日本投资分别增长6 5% 2 6%和165 4% [1][4] - 利润再投资占比达21 7% 96个商务部重点外资项目加速落地 自贸试验区新增2项全国推广制度创新成果 累计达30项 [4] - 下半年将举办企业家太湖论坛 落实利润再投资税收抵免政策 通过外资企业圆桌会议机制解决企业诉求 [4] - 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覆盖14家企业44种药品 计划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扩大开放 [4]
落子”有力,机制创新“密钥”何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一周年观察(中)
新华日报· 2025-07-23 07:48
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架构与运作机制 - 采用三层"金字塔"架构:省级母基金(500亿元)—产业专项基金(1069亿元)—产业子基金(180亿元),形成1749亿元总规模基金集群 [2][4] - 产业专项基金分为三类:未来产业天使基金(专注前沿技术)、设区市产业专项母基金(助力地方集群)、省属企业产业专项基金(强链补链) [2] - 运作模式为"政府搭台+资本唱戏",通过省市联动、政企联动统筹财政资金并吸引社会资本 [2] 基金投资策略与项目成果 - 定位"耐心资本",存续期最长20年,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而非短期盈利,已投89个项目中早期/小市值项目占比近50% [3][4] - 首个上市项目为英诺赛科(苏州),通过三级政府协同将上市材料补齐周期从6个月压缩至3个月 [3] - 天使基金联合投资案例:元迈细胞获投后核心项目通过三甲医院伦理审批,并吸引市场化基金跟进 [5][6] 资本撬动与社会效应 - 产业子基金公开遴选吸引77只基金申报(总规模755亿元),已完成19只(190亿元)决策流程,其中9只(81.1亿元)完成工商注册 [5] - 带动9家被投企业在江苏设立研发中心,形成"母基金引导-资本跟进-专业运营"的良性循环 [5] - 通过大赛筛选56个科技项目进入未来产业天使基金储备库,促进技术转化 [1] 人才与生态体系建设 - 组建"五支队伍":投资/投研/注册会计师/律师/党建团队,专职人员超50人,投资团队30人 [7] - 搭建交流平台包括行业沙龙、项目推介会等,促进政金企协作与产学研协同 [8] - 形成覆盖项目孵化-成长-成熟全周期的资本支持体系,累计撬动社会资本数千亿元 [8]
区域协同创新迸发澎湃活力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线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6-12 06:02
机器人产业 - 戴盟(深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出具备高灵敏度的"五指灵巧手"机器人,能精准抓取气球、薯片和豆腐等易碎物品[1] - 粤港澳大湾区凭借开放程度高、经济活力强的优势,连续5年位居全球创新指数"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全球第二[1] 科研基础设施与原始创新 - 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在建,一期已服务粤港澳1/5用户,包括5项港澳高校项目,显著提升科研效率[2] - 港澳科研团队利用大科学装置取得突破:香港城市大学发现金属玻璃新材料转化机制,澳门大学在热电材料磁结构有突破[2] - 大湾区布局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集聚中国散裂中子源、先进阿秒激光等"国之重器"及鹏城实验室等科研平台[2] 人工智能与算力支持 - 澳门大学协同创新研究院开展"情感人工智能"研究,依托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天河二号"完成高难度计算[3] - 横琴设立"认知与类脑智能联合实验室",整合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与澳门大学资源攻关核心技术[3] - 34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推动区域协同创新,支撑重大成果如"梦想"号钻探船、"澳门科学一号"卫星等[3] 芯片产业链协同 - 睿思芯科选择大湾区布局RISC-V服务器芯片研发,利用香港子公司吸引国际人才,依托广东电子产业链实现技术迭代[4] - 大湾区形成"实验室连生产线"模式:港澳侧重基础研究与国际资源,内地侧重产业链转化与应用场景落地[4] 企业成长与市场拓展 - 博维智慧科技从澳门50人团队扩展至近400人规模,借助横琴人才政策实现2022年香港主板上市,业务延伸至脑机接口[7] - 大湾区汇聚7.7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覆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集聚效应[7] 教育与人才生态 -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红鸟硕士班培养复合型人才,学生开发中风康复器具获香港设计大奖[8] - 粤港澳高校深度合作: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港澳高校内地分校成立,深圳大学等内地高校在港澳设研究机构[8] - 大湾区实施跨境人才工程:广东聚集158万研发人员,香港引才计划获批超30万份,澳门推动高端人才回流[9]
湖北五大行动诚邀校友回归 力争每年吸引重点投资增超10%
长江商报· 2025-06-10 08:16
校友回归工作方案核心内容 - 湖北省出台《湖北省"校友回归"工作方案》旨在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人才优势和发展优势 [1] - 方案目标到2027年招引校友人才3000人以上 建成校友企业创新创业孵化基地30个以上 [1] - 力争吸引校友投资重点产业项目每年增长10%以上 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年均增长不低于20% [1] 五大专项行动 - 实施"校友+智力"回归专项行动 成立湖北省校友工作促进会 建设大数据服务平台 [2] - 实施"校友+科技"回归专项行动 鼓励校友企业参与国家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2] - 实施"校友+项目"回归专项行动 吸引500强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回鄂投资 [3] - 实施"校友+企业"回归专项行动 设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种子基金和人才创新创业种子基金 [3] - 实施"校友+教育"回归专项行动 支持校友企业与高校共建产学研平台和人才培养订单班 [3] 科技创新支持措施 - 通过"一企一策"分类培育龙头型和高速成长型校友企业 [5] - 将校友企业纳入光电子信息、现代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产业创新图谱 [5] - 推广科技人才贷和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 将更多校友企业纳入支持范围 [5] 投资促进与服务保障 - 对重点项目和企业提供全链条、个性化、"一对一"专属服务 [5] - 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5] - 下半年将举办楚商大会、华创会、东湖论坛等交流活动 [6]
金十图示:2025年06月09日(周一)热门中概股行情一览(美股盘初)
快讯· 2025-06-09 21:44
市值与股价变动 - 名创优品市值81.39亿,股价上涨+0.30(+1.60%) [2] - 好未来市值76.56亿,股价上涨+0.54(+1.14%) [2] - 奇富科技市值77.52亿,股价上涨+0.24(+1.64%) [2] - 再鼎医药市值57.07亿,股价上涨+0.13(+1.22%) [2] - 金山云市值65.10亿,股价上涨+0.15(+0.35%) [2] - 雾芯科技市值40.68亿,股价下跌-0.60(-1.59%) [2] - 陆金所控股市值36.24亿,股价上涨+1.21(+10.11%) [2] - 微博市值30.76亿,股价上涨+0.13(+0.50%) [2] - 挚文集团市值25.52亿,股价上涨+0.04(+1.55%) [2] - 乐信市值26.44亿,股价上涨+0.02(+0.93%) [2] - 老虎证券市值24.51亿,股价上涨+0.14(+1.45%) [2] - 虎牙市值12.86亿,股价上涨+0.20(+2.43%) [2] - 高途市值15.27亿,股价上涨+0.34(+4.58%) [2] - 网易有道市值12.56亿,股价上涨+0.26(+3.44%) [2] - 优信市值10.01亿,股价下跌-0.08(-0.89%) [2] - 宜人智科市值10.65亿,股价上涨+0.05(+1.25%) [2] - 诺亚控股市值9.01亿,股价上涨+0.05(+1.26%) [2] - 达达市值8.00亿,股价上涨+0.23(+2.07%) [2] - 逸仙电商市值7.66亿,股价上涨+0.14(+3.74%) [2] - 趣店市值6.10亿,股价上涨+0.07(+0.93%) [2] - 搜狐市值5.18亿,股价上涨+0.28(+4.52%) [2] - 金融壹账通市值5.97亿,股价下跌-0.01(-0.25%) [2] - 迅雷市值4.87亿,股价下跌-0.02(-0.67%) [2] - 小牛电动市值3.16亿,股价上涨+0.46(+7.82%) [3] - 天境生物市值2.77亿,股价无变动0.00(0.00%) [3] - 宝尊电商市值3.95亿,股价下跌-0.03(-0.35%) [3] - 猎豹移动市值2.74亿,股价上涨+0.07(+1.92%) [3] - 第九城市市值2.10亿,股价上涨+0.12(+4.90%) [3] - 云米市值2.08亿,股价下跌-0.03(-0.43%) [3] - 途牛市值1.66亿,股价上涨+0.07(+2.53%) [3] - 新氧市值1.39亿,股价无变动0.00(0.00%) [3] - 华米科技市值1.30亿,股价上涨+0.07(+1.80%) [3] - 极光市值1.14亿,股价下跌-0.02(-1.97%) [3] - 开心汽车市值8940.70万,股价无变动0.00(0.00%) [3] - 易电行市值1677.70万,股价上涨+0.02(+2.05%) [3] - 房多多市值6099.06万,股价下跌-0.11(-3.32%) [3] 股价表现突出公司 - 陆金所控股股价涨幅最大,达+10.11% [2] - 高途股价上涨+4.58% [2] - 逸仙电商股价上涨+3.74% [2] - 小牛电动股价上涨+7.82% [3] - 第九城市股价上涨+4.90% [3] 股价表现不佳公司 - 雾芯科技股价下跌-1.59% [2] - 优信股价下跌-0.89% [2] - 金融壹账通股价下跌-0.25% [2] - 迅雷股价下跌-0.67% [2] - 宝尊电商股价下跌-0.35% [3] - 云米股价下跌-0.43% [3] - 极光股价下跌-1.97% [3] - 房多多股价下跌-3.32% [3]
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将在云南昆明举办
科技日报· 2025-06-09 11:50
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 - 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将于2025年6月19日—24日在云南昆明举办 [1] - 博览会将重点展示绿色能源、现代农业、医疗康养、文化旅游等与南亚国家经贸合作潜力较大的产业 [1] - 首次设立"南博发布厅",为参展商提供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首发首展平台 [1] - 目前已有29家企业报名发布新品,涵盖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新能源汽车、新型科技材料、互联网平台和家居家电等多个领域 [1] 中国与南亚国家经贸合作现状 - 2024年中国和南亚国家贸易额接近2000亿美元,十年间实现翻番,年均增长率约6.3% [1] - 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孟加拉国帕亚拉电站、尼泊尔三金考拉水电站等投资合作项目陆续落地 [1] - 中资企业深耕南亚市场,深化纺织、电子等产业合作,促进当地出口导向型产业发展 [1] - 中国与南亚国家加快拓展新能源、光伏、电动汽车、数字技术、跨境电商等新兴领域合作 [1] 未来合作方向 - 加强政策沟通交流,用好中国—南亚博览会等平台,打造官产学研对接活动 [2] - 挖掘合作新增长点,拓展能源转型、数字经济、低碳发展、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合作 [2] - 共同维护产供链稳定,支持南亚国家工业化进程 [2] - 鼓励中国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拓展对南亚经贸合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