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香港)(00762)

搜索文档
辽宁联通利用集团线索破获多起利用VOIP设备协助诈骗案
齐鲁晚报· 2025-09-05 16:53
近日,辽宁联通丹东、本溪市分公司利用集团下发的准确线索,通过警企反诈绿色通道机制成功侦破2 起涉嫌为境外诈骗团伙提供通信支持的案件,抓获2名跨省流窜作案犯罪嫌疑人,沉重打击了电信网络 诈骗犯罪链条的嚣张气焰,同时也有效遏制了本省非法盗装行为向非交通枢纽城市蔓延的趋势。 2025年8月18日,辽宁联通本溪市分公司接到集团下发的VOIP固定电话异常拨打线索。作为在反诈战线 上有着丰富经验的反诈管理人员,深知"兵贵神速"的重要性,于是在短短的十分钟内即完成了相关人员 的组织集合随后前往现场,同时也已将线索通过"实时线索推送通道"推送至公安反诈部门。接到线索 后,警方也立即组织精干力量奔赴现场开展侦查工作。根据现场遗留痕迹,双方人员迅速锁定了两名通 过强制开锁方式擅自进入医院机房非法架设VOIP设备为境外诈骗团伙提供通信传输支持的重庆籍犯罪 嫌疑人。 在掌握犯罪嫌疑人行动轨迹后,民警连夜驱车赶赴吉林省长春市展开抓捕行动,最终成功将犯罪嫌疑人 吴某抓获。经审讯,吴某如实供述了其按上游犯罪分子指示,先后流窜至辽宁省本溪市、铁岭市及吉林 省辽源市等多地,以同类手法在医院机房内非法架设VOIP设备、帮助境外诈骗团伙实施电信网 ...
菏泽联通数字技术绘就智慧农业新图景
齐鲁晚报· 2025-09-05 11:18
核心观点 - 数字技术推动农业从传统生产向智能化转型 通过物联网、5G、AI等技术实现精准种植、标准化管理和产销一体化 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产业规模 [1][3][5][6][8] 生产模式变革 - 物联网设备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 24小时采集气压、湿度、作物长势、病虫害等数据 通过高速网络实时上传云端 [3] - 智慧农业平台实现移动化、智能化农事管理 农户通过APP实时查看数据并获取科学种植方案 有效提升生产效率与抗风险能力 [3] - AI算法动态调控温光水肥 确保作物生长环境处于最优状态 西瓜果实畸形率降低超20% [5][6] 产业链升级 - 全产业链溯源系统为每颗西瓜生成"数字身份证" 种植数据加密上链 消费者扫码可溯源 [5] - 5G千兆网络支撑电商订单实时处理、库存管理和供应链协同 实现"早晨离土 次日上桌"流通模式 [8] - 大数据分析助力精准预测市场需求 优化供应链管理 曹县芦笋电商订单激增 [8] 经济效益与规模 - 曹县芦笋种植面积占全国60% 年产优质芦笋12万吨 规模以上加工企业10余家 年加工能力达15万吨 [8] - 产业带动10万人就业 种植户5亩芦笋收入近7.5万元 [8] - 数字大棚系统覆盖300余座大棚 实现远程监控和智能调节 大幅提升生产安全系数与效率 [8] 技术应用拓展 - 数字大棚集成灾害预警、措施研判、减灾智能防控等功能 农户可远程操控设备避免损失 [8] - 中国联通持续深化5G、物联网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应用 构建全域数字农业生态 [8]
数智赋能筑根基 古都西安谱新篇
新华网· 2025-09-05 10:59
核心观点 - 西安通过5G、工业互联网、AI等数字技术推动文旅、教育、制造、农业等产业智能化升级 形成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 [2][15]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 陕西移动在大唐不夜城部署多频三层4G/5G立体超密组网 包含96个5G基站和139个4G基站 通过242个5G小区和818个4G小区实现人流密集区全覆盖 [5] - 采用5G-A 3CC载波聚合技术使峰值下载速率达4.2Gbps 通过AI智能基站动态调整资源 可同时保障20万用户正常使用 [5] - 部署400余个逻辑站和1300余个逻辑小区 夜间采用单层网络运行降低基站能耗 [5] 产学研融合创新 - 西安交大与中国移动共建数字政府联合研究院 2024年产出106项学术成果和19个数字政府课题成果 [6] - 研发的"海算治数平台"实现跨网数据传输速率提升50% 丢包率降低50% [6] - 绿色智能算力解决方案使智算中心单节点能耗降低30%以上 [6] - 博士后基地吸引3名博士后入站 培养269名学生 13名集团级金种子和9名C9博士加入研发团队 [7] 智慧教育应用 - 中国电信在西安交大创新港部署5G融合双域专网 端到端时延降至8毫秒 比普通5G公网快6倍 [8] - 5G网联无人机巡检效率比人工快90% 数字孪生平台接入20多万个传感器 每年节省千万级运维成本且人力节省近一半 [9] - AR/VR沉浸式教学和5G+大数据评价体系助力项目获"绽放杯"全国冠军和工信部"5G+智慧教育"典型项目 [9] 智能制造升级 - 法士特高智新工厂采用5G+工业PON双千兆方案 AGV调度效率提升45% 设备故障率下降30% [10] - 车间工人从700-800人减少至150人 亩均产值比老厂区提升近5倍 [10] - 通过数字技术优化能耗管理 成为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12] 数字乡村振兴 - 陕西联通直播产业研究院四年培训超4.5万名新农人 打造400余个10万+粉丝账号 累计带货超3.2亿元 [13] - AI直播云平台和XR技术助力农产品销售 例如苹果每斤多卖2元钱 [13][14] - 为西凤酒等企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 实现年增收超千万元 [14] 技术融合应用 - 5G技术深度融入工业生产流程 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12] - 信息通信业从管道提供商转变为产业赋能者 突破通信技术与工业知识融合边界 [12] - 数字技术实现文化旅游、教育教学、农业生产等场景的体验优化和效率提升 [15]
亚泰集团与中国联通吉林公司、中国石化吉林公司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新浪财经· 2025-09-04 08:04
战略合作签约 - 亚泰集团与中国联通吉林省分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围绕核心业务和产品产业链在四个方面、十二项合作内容进行约定 [1] - 重点推进互联网医院、绿色能源应用场景的深度合作 共同探索数字化医疗平台、健康管理、医药电商、绿电低碳等新领域、新业态的合作发展 [1] - 亚泰集团与中国石化吉林石油分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聚焦资源整合与快速落地 [1] 合作领域与内容 - 与中国联通合作包括数字化医疗平台、健康管理、医药电商、绿电低碳等新业态 [1] - 与中国石化优先推进能源供应保障、建材制品供应及双品牌零售渠道整合 [1] - 深化充换电设施联合建设、专业施工总承包服务以及资源整合联合营销等领域的战略合作 [1]
中国联通(00762)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03 16:34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突破人民币2000亿元,同比增长1.5%[10] - 税前利润达到人民币178亿元,同比增长5.1%[10] - 营业收入为人民币2002.0亿元,同比增长1.5%[23] - 服务收入达到人民币1783.6亿元,同比增长1.5%[23] - 公司权益持有者应占盈利为人民币144.8亿元,同比增长5.0%[23] - 税前利润人民币177.9亿元,同比增长5.1%[37] - 公司权益持有者应占盈利人民币144.8亿元,同比增长5.0%,每股基本盈利0.473元[38] - 公司本期盈利为人民币145.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38.36亿元增长4.9%[44] - 公司总综合收益为人民币149.0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40.62亿元增长6.0%[44] - 除税前利润同比增长5.1%,从2024年的16,919百万元增至2025年的17,787百万元[79] - 每股基本盈利同比增长4.4%,从2024年的0.45元增至2025年的0.47元[8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6%[18]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资产折旧及摊销为人民币403.2亿元,同比下降4.8%,占营业收入比重从21.5%降至20.1%[30] - 网络、营运及支撑成本达人民币313.6亿元,同比增长3.0%,占营业收入比重由15.4%升至15.7%[31] - 销售通信产品成本人民币211.1亿元,对应收入218.5亿元,实现毛利7.4亿元[33] - 销售费用人民币181.7亿元,同比增长2.5%,占营业收入比重从9.0%升至9.1%[34] - 管理费用人民币21.5亿元,同比下降6.1%,占营业收入比重从1.2%降至1.1%[35] - 其他经营费用人民币390.9亿元,同比增长7.1%,占营业收入比重从18.5%升至19.5%[36] - 网络运营及支撑成本为31,366百万元,同比增长3.0%[67] - 雇员薪酬及福利开支为28,609百万元,同比下降0.4%[70] - 销售通信产品成本为21,111百万元,同比下降0.2%[71] - 其他经营费用为59,411百万元,同比增长5.1%[73] - 财务费用为633百万元,同比下降30.7%[74] - 净其他收入为1,552百万元,同比下降28.1%[75] - 所得税费用为3,277百万元,同比增长6.3%[77] - 所得税支出同比增长6.3%,从2024年的3,083百万元增至2025年的3,277百万元[79] -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同比增长32.3%,从2024年的731百万元增至2025年的967百万元[79] - 2025年上半年股份支付费用为人民币0.65亿元,较2024年同期人民币1.41亿元下降53.9%[113] - 铁塔资产使用相关成本支出88.18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99.64亿元下降11.5%[133] - 使用权资产增加11.10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20.05亿元下降44.6%[133] - 2025年上半年铁塔使用权资产折旧成本39.13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39.44亿元人民币)[137] - 2025年上半年铁塔租赁利息支出4.52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5.81亿元人民币)[137] - 2025年上半年可变租赁付款及其他服务费44.53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54.39亿元人民币)[13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算网数智业务收入达人民币454亿元,占比提升至26%[10] - 联通云收入达人民币376亿元[13] - 数据中心收入达人民币144亿元,同比增长9.4%[13] - AIDC签约金额同比增长60%[13] - 5G专网收入同比增长60%[14] - 算网数智业务收入为人民币454.0亿元,同比增长4.3%[26] - 联网通信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318.7亿元,同比增长0.4%[25] - 宽带及移动数据服务收入为77,052百万元,同比下降0.2%[66] - 数据及互联网应用服务收入为55,025百万元,同比增长5.9%[66] - 工程设计与施工服务收入3.12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2.24亿元增长39.3%[133] - 电信增值服务收入4.58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4.02亿元增长13.9%[133] - 综合服务收入2.70亿元人民币(含联营合营交易),较2024年同期0.87亿元增长210.3%[130] 各地区表现 - 国际业务收入达人民币68亿元,同比增长11%[1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物联网连接数净增超6000万,总量达6.9亿[11] - 移动网络人口覆盖率超过99%[17] - 5G-A规模商用超过330个城市[17] - 智算总规模达到30 EFLOPS[17] - 数据中心能力储备达到2650MW[17] - 资本开支人民币202亿元,同比下降15%[16] - 公司拟派2025年中期股息人民币86.93亿元[46] - 2024年度末期股息派发47.79亿元,每股0.1562元[99] - 2025年度中期股息拟派发86.93亿元,每股0.2841元,较上年同期75.91亿元增长14.5%[99] - 公司宣派2025年度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2841元,相当于每股0.31241港元[163] - 中期股息记录日期为2025年9月4日,派息日约为2025年9月24日[163][164] - 公司需为非居民企业股东代扣代缴10%的企业所得税[165] - 沪港通或深港通投资者将通过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收取税后股息[166] - 非居民企业股东需在2025年9月3日下午4时30分前提交税务文件以避免股息代扣缴企业所得税[167] - 2025年度中期股息的企业所得税代扣缴政策依据股东名册记录日期执行[167] - 公司企业愿景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科技服务企业[169] - 公司企业使命定位数字信息运营服务国家队和数字技术融合创新排头兵[169] - 企业核心价值观包含客户为本创新为魂员工为根奋斗为荣服务为上清廉为基[169] - 企业管理理念强调为客户创造价值和市场创新双轮驱动[169] - 公司运营理念为一个联通一体化能力聚合一体化运营服务[169] 现金流和流动性 - 自由现金流人民币87.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3.1%[40]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人民币84.82亿元,期末余额为人民币200.3亿元[50] - 公司经营现金流净流入人民币290.0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292.89亿元下降1.0%[50] - 公司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人民币279.7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227.54亿元增加22.9%[50] - 公司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约人民币928亿元[55] - 公司未使用的循环银行信贷额度约为人民币2192亿元[57] - 公司总循环银行信贷额度约为人民币2488亿元[57] - 公司2024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约人民币1119亿元[55] - 财务公司向联通集团提供贷款54.00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50.00亿元增长8.0%[126] - 财务公司从联通集团及其子公司吸收存款129.1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86.49亿元增长49.3%[127] - 财务公司贷款利息收入0.55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0.60亿元下降8.3%[124] 资产和负债状况 - 公司总资产为人民币6638.34亿元,较期初的人民币6712.37亿元减少1.1%[45] - 公司应收账款为人民币726.36亿元,较期初的人民币588.74亿元增长23.4%[45] - 公司应付账款及预提费用为人民币1807.55亿元,较期初的人民币1881.62亿元减少3.9%[47] - 公司总权益为人民币3737.98亿元,较期初的人民币3635.7亿元增长2.8%[46] - 公司2024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重列后为人民币588.74亿元[62] - 公司2024年12月31日应付账款及预提费用重列后为人民币1881.62亿元[62] - 公司2024年12月31日应付票据重列后为人民币154.84亿元[62] - 公司2024年12月31日合同负债重列后为人民币467.65亿元[62] - 公司2024年12月31日预付账款及其他流动资产重列后为人民币333.24亿元[62] - 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同比下降2.7%,从2024年6月30日的351,530百万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342,175百万元[84] - 通信设备累计折旧同比增长5.9%,从2024年6月30日的596,530百万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631,813百万元[84][86] - 使用权资产新增额同比下降33.0%,从2024年同期的4,929百万元降至2025年的3,302百万元[87] - 净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同比下降32.3%,从2024年6月30日的2,667百万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804百万元[81] - 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总额从2024年底138.17亿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148.41亿元,增长7.4%[88] - 非流动金融资产中权益投资(不可转回)从22.1亿元增至27.19亿元,增长23.0%[88] - 应收账款净额从588.74亿元增至726.36亿元,增长23.4%[91] - 应收账款预期信用损失计提从241.05亿元扩大至321.21亿元[91] - 一年以上账龄应收账款从83.15亿元增至116.34亿元,增长39.9%[92] - 待抵扣增值税从10.374亿元减少至10.153亿元[93] -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从50亿元减少至20亿元,下降60.0%[93] - 长期借款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285.5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16.4亿元人民币,增长10.8%[102][103] - 短期银行借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71.1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82.1亿元人民币,增长15.5%[104] - 应付账款及预提费用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1881.62亿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807.55亿元人民币,下降3.9%[105] - 以公允价值计量经其他综合收益入账的金融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19.02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4.05亿元人民币,增长26.4%[107] - 长期借款中一年内到期部分从2024年12月31日的72.7亿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70.5亿元人民币,下降3.0%[103] - 应付工程供应款及设备供应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923.19亿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835.18亿元人民币,下降9.5%[105] - 六个月内账龄的应付账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1469.19亿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424.93亿元人民币,下降3.0%[105] - 一年以上账龄的应付账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243.03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48.96亿元人民币,增长2.4%[105]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在2025年上半年增加5.03亿元人民币,相比2024年同期的1.65亿元人民币增长204.8%[107] - 长期借款中人民币银行借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127.4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59.4亿元人民币,增长25.1%[102] - 2025年6月30日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合计人民币148.41亿元,较2024年末138.17亿元增长7.4%[115] - 第一层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从2024年末124.45亿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134.16亿元,增长7.8%[115] - 第三层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从2024年末13.72亿元微增至2025年6月30日14.25亿元[115] - 长期银行存款账面价值153.81亿元,公允价值157.57亿元,折现率1.25%[119] - 资本债券账面价值4.35亿元,公允价值4.68亿元,折现率4.23%[119] - 长期借款账面价值15.00亿元,公允价值14.94亿元,折现率0.57%-3.50%[119] - 2025年6月30日应付铁塔公司账款及票据余额154.47亿元人民币(2024年末:158.17亿元人民币)[139] - 2025年6月30日应付关联公司款项总额162.77亿元人民币(2024年末:165.72亿元人民币)[138] - 2025年6月30日资本承诺总额560.00亿元人民币(2024年末:655.76亿元人民币)[140] - 已签订合同的资本承诺531.68亿元人民币(其中设备474.97亿元人民币)[140] - 2025年6月30日应收关联公司款项3.55亿元人民币(2024年末:4.18亿元人民币)[138] 股权和公司治理 - 公司注册资本为254.056亿元,已发行股份305.98亿股[98] - 第二期限制性A股股权激励计划向核心员工授予约8.38亿股限制性股票,每股认购价人民币2.48元,授予日公允价值每股人民币0.93元[112] - 第一批限制性股票约2年限售期于2024年11月到期,314,488,200股符合解锁条件获批准解锁(2023年:无)[113] - 2025年上半年22,841,600股限制性股票失效,较2024年同期3,411,000股增长569.8%[113]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未持有任何库存股份,期间也未进行任何股份回购[156]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公司80.67%的股份,对应24,683,896,309股[152]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公司53.52%的股份,对应16,376,043,282股[152] - 中国联通(BVI)有限公司直接持有公司53.52%的股份,对应16,376,043,282股[152] - 中国联通集团(BVI)有限公司直接持有公司26.41%的股份,对应8,082,130,236股[155] - 中国联通集团(BVI)有限公司拥有公司0.74%股份的优先购买权,对应225,722,791股[155] - 公司股份过户登记处为香港中央证券登记有限公司(香港湾仔皇后大道东183号合和中心17楼1712至1716舖)[167] - 公司联系地址香港皇后大道中99号中环中心75楼[170] - 公司联系电话(852) 2126 2018传真(852) 2126 2016[170] 税务相关 - 未确认税务亏损同比增长84.2%,从2024年12月31日的366百万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674百万元[79] - 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同比下降5.3%,从2024年12月31日的9,563百万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9,060百万元[80] 关联交易和协议 - 末梢电信服务支出119.80亿元人民币(含联营合营交易),较2024年同期126.20亿元下降5.1%[130] - 综合服务支出48.40亿元人民币(含联营合营交易),较2024年同期38.50亿元增长25.7%[130] - 铁塔租赁协议自2023年1月1日起生效为期五年含共享折扣率提升条款[135] - 2025年上半年新增铁塔使用权资产11.10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20.05亿元人民币)[137]
狂买49亿股!险资二季度重仓买了这些,投资者能“抄作业”吗
贝壳财经· 2025-09-02 22:24
险资持仓规模及变动 - 截至二季度末保险公司共重仓731只股票 合计持仓926.99亿股 较一季度加仓49.24亿股 [2][6] -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超36万亿元 同比增长17.4% 其中股票投资余额3.07万亿元 上半年净增6406亿元 占比从去年二季度末6.74%提升至8.47% [5] - 险资年内举牌近30次 超2024年全年水平 银行H股为主要举牌标的 [8] 持仓结构及加仓方向 - 主要加仓高股息银行股、钢铁股、电信股 前十重仓股包括民生银行、浦发银行、中国联通等 重仓股数均超10亿股 [2][6] - 新重仓174只个股 杭州银行、中国银行等新重仓个股持仓均超1亿股 [6] - 集中加仓221只个股 中信银行、京沪高铁等单季度加仓均超1亿股 [7] 权益资产配置动因 - 利率下行背景下投资权益资产可增厚收益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降至1.7%以下 [3][11] - 权益投资有助于资产负债久期匹配 高股息股票计入FVOCI科目可平滑利润表波动 [3][12] - 资本市场经调整后具投资价值 科技等领域发展为市场注入信心 [10] 行业投资策略展望 - 保险机构看好沪深300相关股票 重点关注医药生物、电子、银行、计算机等行业 [4][17] - 投资主线聚焦人工智能、红利资产、新质生产力、高分红高股息和创新医药领域 [17] - 多家险企明确将围绕新质生产力和优质高股息股票优化权益配置结构 [17] 市场预期与配置计划 - 多数保险机构对下半年A股持乐观态度 预计上证综指维持在3200点至3800点区间 [16][17] - 股票成为保险机构下半年首选投资资产 部分机构计划适度增加股票和债券投资 [16] - 险资将通过定增、举牌等方式加大对符合国家战略导向标的的投资力度 [17]
再创两项新高!超400家沪市公司拟年中分红
中国经营报· 2025-09-02 17:40
核心观点 - 沪市上市公司中期分红呈现井喷式增长 分红公司数量达406家 分红金额创新高 中期分红稳定性和可预期性持续强化 [1][2][3] 分红规模与增长 - 沪市406家上市公司公布半年报分红方案 分红公司数量和金额均创历史新高 [1] - 233家公司连续两年进行半年度分红 占比58% 合计分红金额达4884亿元 占中期分红总额近90% [1] - 中期分红现金总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6% 呈现稳中有升态势 [1] - 7家公司分红额超百亿元 包括中国移动 中国电信 农业银行等 且分红额同比增长 [1] - 14家公司中期分红金额超过百亿元 55家公司分红金额超过10亿元 [3] - 三大运营商中期分红总额合计超740亿元 其中中国移动分红金额超540亿元 为沪市最高 [3] 分红稳定性与持续性 - 近六成公司连续两年在半年报期间实施分红 [1] - 55家半年度现金分红超5亿元的公司中 76%保持或增加分红金额 [2] - 26家公司去年半年报 三季报和今年半年报均进行分红 积极践行一年多次分红 [2] 分红比例与覆盖率 - 2025年中期现金分红比例平均值达57.42% 较2024年的40.95%大幅增长 [3] - 14家公司分红率超过100% 超五成上市公司分红率处于30%-100%区间 [3] - 173家沪市公司在新国九条提出后首次实施半年报分红 成为中期分红扩围主要力量 [2]
天翼视联改制为股份公司,或成为电信运营商独立上市公司新案例
搜狐财经· 2025-09-02 12:44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国内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9055亿元 同比增长1% 增速低于同期GDP增速5.3% 为近六年来最低增幅 [1] - 行业面临增长压力 中国移动营收出现同比负增长 [1] 业务结构问题 - 传统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持续下滑 战略新兴业务增速放缓 尚未形成足够规模支撑 [1] - 行业总体面临增量不增收困境 [1] 市场竞争态势 - 以携号转网为代表的传统业务体现行业竞争加剧 内卷现象显著 [1] - 新兴业务发展及行业转型成效成为企业重点发展方向 [1]
中国联通(00762) - 截至2025年8月31日止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2 10:13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 截至月份: | 2025年8月31日 | 狀態: 新提交 | | --- | --- | --- | |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 | | | 公司名稱: |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 (香港) 股份有限公司 | | | 呈交日期: | 2025年9月2日 | | |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不適用 | | | FF301 第 1 頁 共 10 頁 v 1.1.1 FF301 II. 已發行股份及/或庫存股份變動 FF301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0762 | 說明 | | | | | | | | | 已發行股份(不包括庫存股份)數目 | | 庫存股份數目 | | 已發行股份總數 | | | 上月底結存 | | | 30,598,124,345 | | 0 | | 30,598,124,345 | | 增加 ...
金融中报观|21家持牌消金业绩发布!行业盈利能力普涨,分化加剧
北京商报· 2025-09-01 21:55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消费金融行业业绩整体明显回暖 仅有少数机构营收或净利同比下滑 净利润同比最高涨幅超过210% [1] - 21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20家实现盈利 3家净利润突破10亿元 分别为招联消费金融(15.04亿元) 蚂蚁消费金融(14.6亿元) 马上消费金融(11.55亿元) [3] - 行业复苏得益于监管政策趋于明朗 宏观经济环境改善 居民消费意愿回升 信贷需求回暖等因素 [9] 头部机构表现 - 蚂蚁消费金融营收100.4亿元(同比增长67.8%) 为唯一营收超百亿机构 总资产3064.7亿元(较2024年末减少2.32%) 规模为行业第一 [3][4] - 招联消费金融营收78.99亿元(同比下降14.77%) 净利润15.04亿元(同比下降12.76%) 为唯一营收净利双降机构 总资产1577.22亿元(较2024年末下滑3.68%) [3][4] - 马上消费金融营收87.35亿元(同比增长13%) 净利润11.55亿元 总资产680.99亿元 [2][3] 中部梯队表现 - 兴业消费金融营收45.6亿元(同比下降12.1%) 净利润8.68亿元(同比增长213.4%) 为净利润增速最快机构 总资产815.4亿元(较2024年末减少0.71%) [4] - 中邮消费金融营收39.72亿元(同比增长6.95%) 净利润6.33亿元(同比增长165.97%) 总资产723.51亿元 [2][4] - 苏银凯基消费金融营收27.44亿元 净利润3.8亿元 总资产630.37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116.78亿元) 净利润排名跃升至行业第七 [6] 其他机构表现 - 宁银消费金融营收16.9亿元(同比增长9.7%) 净利润2.5亿元(同比增长26.3%) 总资产701亿元 规模超越马上消费金融 [6] - 南银法巴消费金融营收20.4亿元(同比增长33.75%) 净利润1.43亿元(同比增长97.36%) [6] - 小米消费金融净利润0.97亿元(同比增长142.5%) 阳光消费金融净利润0.17亿元(同比下降72.58%) 建信消费金融净利润0.03亿元(同比下降95.24%) [7] 监管与转型影响 - 助贷新规要求互联网贷款利率控制在24%以内 将于2025年10月1日生效 多家机构表示现有产品利率已符合要求 [10][11] - 新规可能促使行业从规模导向转向质量导向 加速向精细化运营 差异化定价 科技驱动风控转型 [12] - 部分机构通过业务结构调整应对监管 如阳光消费金融推进转型导致经营数据波动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