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能效

搜索文档
AIDC供电-HVDC专家交流
2025-08-24 22:47
AIDC 供电-HVDC 专家交流 20250824 摘要 传统 UPS 系统因 AC-DC-AC 双重转换导致能量损耗,而 HVDC 仅需 AC-DC 转换,效率更高,尤其在大功率系统中提升约 1%,数据中心向 高算力服务器演进,HVDC 更具吸引力。 2025 年后,GPU 和 ASIC 服务器单柜功率超 100kW,传统 UPS 或低 压 HVDC 难以满足需求,需提升电源系统电压以提高输出功率,头部 CSP 厂商已开始定义下一代电源。 大型数据中心生命周期内电费是主要支出,提高 1%的电源效率至关重 要,能显著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减少制冷能耗,提升数据中心能效指标 PUE。 英伟达公布下一代 800V VDC 系统计划,各厂商正与其确认电源规格, 预计与 NVL144 一同发布;Meta、谷歌和微软定义的正负 400V HVDC 预计 2026 年 Q1 发货。 2026 年后,CSP 采购 ASIC 服务器或 HGX 屏幕将采用正负 400V HVDC 系统,北美 CSP 也将逐步转向高压直流供电,但部分数据中心仍 保留普通功率机柜。 从 UPS 转换为 HVDC 主要基于效率和性能上的考虑。传统 U ...
液冷最新观点和产业进展汇报
2025-08-13 22:53
行业与公司概述 - 液冷技术是数据中心散热的主流选择 通过提高能源效率降低PUE值 尽管初始安装成本较高 但长期来看随着渗透率提升和规模化应用 液冷热系统解决方案可能展现出更优的经济性[1] - 叶片式液冷热系统行业正处于渗透率快速提升阶段 受益于GB300上市带来的渗透率提升 以及北美厂商开始推出相关设计 该领域有长期增长潜力 且增速明显快于数据中心装机增速[1][6] 液冷技术应用与趋势 - 液冷技术在数据中心温控中的应用趋势显著 随着机柜功率的大型化 液冷逐渐成为必要的散热解决方案 功率达到五六十千瓦以上时风冷无法实现有效散热 需要使用液冷 功率超过200千瓦时则需要采用积木式液冷技术[2] - 液冷技术架构包括接触式液冷 非接触式液冷(如浸没式 喷淋式) 单向冷板技术成熟度最高 静默式液冷系统能源效率(PUE)最高 但资本支出(CAPEX)也最高[3][11] - 从技术成熟度来看 单向冷板是最简单且最成熟的 两项冷板技术目前尚未完全成熟 尤其涉及到相变的部分 从资本支出(CAPEX)来看 单向冷板由于技术成熟 其CAPEX较低 静默式液冷系统的CAPEX最高 喷淋式液冷系统的CAPEX则处于中间水平[12] 数据中心能效指标PUE - 数据中心能效指标PUE(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是衡量数据中心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标 表示数据中心总能源消耗与IT负载消耗的比值 非IT能源消耗越小 PUE越接近1 在散热方面 风冷技术的PUE较高 而液冷技术由于其更高效的散热性能 可以显著降低非IT能源消耗 从而使PUE更接近理想值[3][4] - 从能源效率(PUE)来看 目前静默式方案最高 基本上都在1.1以下 冷板方案基本在1.2以下 喷淋式方案也在1.1以下[12][13] 液冷与风冷的经济性比较 - 液冷和风冷在经济性方面存在一定争议 虽然初始安装成本上看 液冷整体硬件成本相对较低 但还需考虑全生命周期成本 包括安装 运营(OPEX)和资本支出(CAPEX) 综合来看 全生命周期资金要求可能会更加核心 从长期来看 随着渗透率提升和规模化应用 液冷热系统解决方案可能展现出更优的经济性[5] 液冷柜价值量与市场占比 - 单个GB200液冷柜价值量约为15万美元 而GB300液冷柜价值量约为17万美元 目前GB300单个柜子的价格大约在400万到500万美元之间 因此液冷市场占比约为4%到5%[14] - 从CDU 快插接头 软管等环节中 CDU无疑是最贵的 每千瓦约664美元 即单千瓦CDU大约4,000美元 机柜内外都有不同形式的CDU 其中机柜外的一拖八或一拖十较多 而机柜内的一般是三优或四优[14] 重点公司分析 英维克 - 英维克作为英伟达核心供应商 提供全面的二次设产品线及整体解决方案 盈利能力强 具备良好的中长期投资价值 预计明年(2026年)达到50亿以上收入体量和8亿净利润增量[1][7][15] - 英维克公司的毛利率表现尤为突出 相关设备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普遍比风冷热系统高10个百分点左右[6] 飞龙股份 - 飞龙股份被认为严重低估 对接多个液冷热交换网络 有望受益于明年小10万个机柜的市场规模 预计将带来约3亿元的利润增量[3][16] - 飞龙股份目前的净利润超过30% 预计将带来约3亿元的利润增量 此前市场对飞龙股份严重低估 但在8月初出现了明显的预期差[17] - 飞龙股份在焊料环节 以及电子水泵和泵阀环节具有竞争优势 这些环节竞争对手较少 主要以海外公司为主 因此外资替代空间较大[8] 其他国内公司 - 国内公司如申菱环境 高澜股份 科创新源等具备相对全面的解决方案能力 飞龙股份和华工新材在焊料环节 以及飞龙股份在电子水泵和泵阀环节具有竞争优势 外资替代空间较大[1][8] - 飞荣股份近期获得了台湾相关公司的意向订单 正式进入英伟达供应链 江淮股份也获得了台达 维地以及国内麦克米特超级电容的小批量订单 表明其进入了英伟达供应链[1][10] 英米康和川润 - 英米康在国内数据中心风冷温控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并且正在拓展海外市场 包括中东和东南亚等地区 此外 公司在北美也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18] - 川润则在风机液压及润滑温控领域占据领先份额 其液冷技术发展较快 已经有集装箱形式的冷板液冷和浸没式液冷订单及交付情况 并且与北美数据中心客户有长期合作关系[18] - 今年(2025年) 英米康和川润都有强劲的扭亏预期 预计主业能够实现10亿到20亿人民币左右的业绩 同时液冷业务可能带来大几十亿甚至接近100亿人民币的估值[19] 液冷技术发展前景 - 液冷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具有很高的发展潜力 英米康基于其国内风冷能力 正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包括中东 东南亚以及北美等地区 而川润则通过与维谛等公司的长期合作 在北美的数据中心客户中建立了成熟的客户资源对接 并且具备从设计到施工全套交付能力[20] - 无论是英米康还是川润 都将在未来液冷技术的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 特别是在ASIC方面 将会有很大的发展机会[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