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技术

搜索文档
液冷行业专家电话会:液冷技术路线&MLCP技术展望
2025-09-18 22:41
液冷行业专家电话会:液冷技术路线&MLCP 技术展望 20250918 于芯片功率密度和热流密度不断上升,单向静默式液冷已验证能够覆盖 H 卡级 别芯片,但对于更高发热量的新一代芯片,如 Blackwell 及未来 Verrobbin, 则需要采用两相冷板式液冷。 单向冷板液冷虽是当前高性能 GPU 散热的最强方案,但随着芯片功率密 度提升,面临瓶颈。两相冷板液冷将成未来方向,尤其适用于 Blackwell 及未来 Verrobbin 等高发热芯片,需采用氟化物工质以实现 充分气液分离及自然液化。 英伟达 GB200 和 GB300 系列预计 2026 年仍将主要采用单向冷板液冷, 而 Ruby 系列因 TDP 高达 2,300 瓦,热流密度超过 200 万每平方厘米, 预计采用两相冷却,工质需从水滴变为氟化物,以满足气液分离及自然 液化要求。 两相冷却系统需使用易挥发、低毒环保(臭氧破坏系数为 0,温室效应 系数小于 600)的氟化物工质,并在 33~35 摄氏度常温区段内自然液 化。化工厂家正积极开发类氟里昂物质(卤代烃)以满足这些要求。 目前市场上缺乏商用化的两相冷板液冷解决方案,尽管英伟达与 Vert ...
【股东要知道】东阳光依托液冷技术核心优势,延伸产业链至算力市场
环球网· 2025-09-18 08:59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拟通过参股方式收购秦淮数据中国区业务向下延伸产业链至算力市场 [1] - 交易完成后将与秦淮数据在技术、产品、需求及区域布局等维度形成深度协同 [2] - 公司是国内较早布局液冷技术的企业 在冷板式与浸没式液冷均已形成战略覆盖 是市场上少数能够全面提供核心部件铝冷板、关键材料氟化冷却液以及冷板式和浸没式液冷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 [3] 技术协同与产品开发 - 技术上 公司的液冷材料与部件能力与秦淮数据业务深度融合 双方将构建覆盖液冷材料—液冷设备—智算中心的全栈式解决方案 [2] - 产品上 公司电子元器件与秦淮数据高功率、高密度AI服务器优势互补 共同研发高密度电源管理方案 提升AI服务器市场渗透 [2] - 需求上 秦淮数据可为公司具身智能机器人提供定制化数据中心服务 满足高密度算力需求 加速算法落地 同时机器人技术反哺数据中心运维自动化 [2] 区域协同与能源优势 - 区域上 依托公司在韶关、乌兰察布、宜昌等基地的清洁能源布局 为秦淮数据提供低成本绿电供应 [2] - 双方共建南北双核算力枢纽 实现跨区域算力调度与低成本低时延服务 [2] 产业链整合进展 - 公司积极推动产业链整合 逐步构建涵盖系统级—机柜级—服务器级的全链条液冷解决方案 [4] - 通过与中际旭创合资成立深度智冷 聚焦液冷解决方案推广和大客户拓展 [4] - 通过投资芯寒科技 切入浸没式液冷赛道 实现冷板液冷与浸没液冷的互补 [4] - 通过投资纵慧芯光 探索液冷技术与光芯片的协同应用 以期开发更高效、更可靠的散热整体解决方案 [4] 液冷行业发展趋势 - 液冷板块持续走强 液冷服务器指数年内涨幅达55.49% 板块中多股涨幅超过一倍 [2] - 2024年至2029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预计46.8% 到2029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62亿美元 [3] - 政策要求到2025年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的电能利用效率降至1.3以下 传统风冷已难以满足高热密度场景需求 [3] - 冷板式液冷和浸没式液冷为数据中心两大主流液冷方案 其中浸没式液冷更适合高功耗算力场景 [3] - 2024年全球AI智算中心装机容量为7GW 预计至2028年有望进一步增长 [3]
海亮股份20250917
2025-09-17 22:59
公司及行业 * 海亮股份(铜加工行业)[1] 核心观点与论据 业绩与市场表现 * 美国关税政策(7月31日出台)对公司收益产生积极影响 海外订单增长显著[2] * 2025年上半年海外市场表现强劲 收入和毛利率提升原因包括东南亚和美国市场贡献增加 订单量增加提高良率和边际效益 海外价格优于国内[3] * 休斯顿工厂7月盈利超1000万人民币 去年亏损3000多万人民币 8月业绩略低于7月 但全年业绩预计优于去年[2][12][13] * 公司依靠海外市场维持增长 国内市场作为基本盘相对稳定[7] 产能与扩张 * 计划将美国休斯顿工厂的锚管产能从5万吨提升至年底9万吨 并继续扩充设备[2][13] * 美国当地动工有限制 需时间解决人员配置和产能爬坡问题[2][13] * 2025年美国当地产量预期为2万吨 预期保守因新工厂人员配置及生产良率问题[4][22] * 美国工厂土地最多可盖40万平方米厂房 根据设备配置可实现20多万吨产能[16] 产品与创新 * 推出新产品包括腐蚀铜管 AI相关产品 铝制品 铜合金制品 这些新品能降低客户铜使用量 同时提高加工费[2][8] * 差异化产品占比从去年的1%提升到今年6月的52% 产品结构显著变化[4][30][31] * 积极拓展新兴领域 包括微合金铜管 固态电池和液冷技术[2][10] * 液冷技术加工费高达5万元人民币[2][10] * 铜箔板块推进固态电池和硅碳负极项目 已拥有HVP产品 处于三代送样阶段[11] * 加工费最低为1000美元 最高可达5万人民币[26] 财务数据 * 2025年上半年加工费约为1.4万元人民币[4][30] * 去年单吨制造成本在9000至9200元左右[4][30] * 同博项目预计2026年实现盈利 带来三四亿元人民币收益[4][23] * 铜行业毛利率可达30%至40%[25] 销售与策略 * 海外市场增长主要依靠美国市场[2] * 出口结算价格灵活 参考LME Comex等多个市场价格[4][32] * 美国市场采取积极销售策略 优化产品搭配和提升产能利用率 新推蚊香管和保温管等高价产品[14] * 9万吨产能计划分配为4万吨水道管 4万吨工业管和1万吨蚊香管 并根据销售动态调整[17][18] 其他重要内容 关税与贸易环境 * 受232法案影响 从东南亚进口到美国的铜产品关税较高(越南90%以上 泰国50%)[2][19] * 公司产品已涵盖在现行232法案内 扩大范围影响不大[2][20] * 美国市场部分需求由海外基地补给[2][19] 生产基地运营 * 东南亚工厂主要销售地在当地 去年有2万多吨产品销往其他地区[6] * 海外其他基地中 东南亚表现不错 欧洲和国内市场表现一般[23] 具体应用与毛利 * 高端散热用铜管加工难度大 加工费较高 例如英伟达机柜散热系统一个机柜含200公斤左右铜[24] * 服务器用铜管生产线规模较小 不需要大规模扩建[27] 财务状况说明 * 2025年上半年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增加因账期延长及业务量增加 铜箔业务账期较长[28] * 国内毛利率下降部分原因与铜箔业务量提升有关[29]
美银最新研报:AI点燃中国数据中心,看好世纪互联与万国数据等头部玩家
智通财经· 2025-09-17 21:24
行业趋势 - AI推动中国数据中心进入长期刚需时代,大模型训练、智能驾驶、工业互联网等场景需高功率密度服务器和海量算力支撑 [1][2] - 超大规模科技公司持续投入AI,使数据中心长期需求明确,单机柜功率密度从传统4-6千瓦飙升至AI服务器20千瓦以上,电力需求翻数倍 [2] - 国内芯片厂商如华为、寒武纪、摩尔线程、壁仞科技技术快速突破,国产化芯片部署加速推进,替代能力持续增强 [2] 竞争关键因素 - 快速交付产能成为抢单通行证,在供应链不确定性背景下,能快速响应需求并按约定时间交付产能的运营商更具竞争力 [10] - 绿电力成为核心护城河,可靠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获取能力直接决定第三方数据中心运营商竞争地位,符合双碳政策且控制运营成本 [11] - AI数据中心每兆瓦建设成本与传统相近,但区位优质项目定价略高,盈利能力更有保障 [11] 技术发展 - 液冷技术成为AI数据中心标配,替代传统风冷以解决高功率密度服务器高发热问题 [11] - 液冷技术主要包含三种路径:后门热交换器改造难度低、芯片直冷散热效率更高、浸没式冷却适合超高功率场景 [12] 市场参与者 - 美银明确首选标的为世纪互联和万国数据,两者在产能交付和能源获取方面优势显著 [11]
华为杨超斌:液冷技术将有效破解数据中心散热难题
上海证券报· 2025-09-17 15:06
他进一步分析,风冷等传统方式仅能解决小体量场景的散热问题,而数据中心动辄数千、数万甚至未来 将达数十万个处理器的规模,液冷技术是重要的解决方案。同时,液冷相比风冷在能源利润率、机房利 用率上具备显著优势,将为AI计算技术高效运转和数据中心业务开展提供重要支撑。 针对产业建设现状,杨超斌直言存在明显短板。他表示,传统服务器和数据中心的标准化、产品化建设 成熟,产业链各环节协同顺畅,厂商采购风冷服务器后可快速组成集群投入使用。但当前AI相关数据 中心及设备领域,产业建设和标准化工作滞后,突出表现为厂商采购设备后可能需等待半年以上才能投 入使用,既影响业务上线进度,又造成大量算力资源浪费。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柴刘斌)9月17日,在首届"AIDC产业发展大会"上,华为董事、ICT BG CEO杨超斌指出,当前人工智能飞速发展推动芯片算力提升,同时,带来严峻的散热挑战。数据显示, 当前,芯片每平方厘米热密度已达较高水平,预计未来将持续攀升,高效散热成为保障芯片稳定运行的 关键。 杨超斌表示,本次大会聚集行业力量,核心目标之一是共同探讨中国AIDC业务数据中心及产业链各环 节的标准体 ...
AIDC液冷:液冷加速渗透,中国厂家迎出海机遇
2025-09-17 08:50
行业与公司 * 液冷技术行业 主要应用于高功率密度AI训练模型和数据中心散热[1] * 英伟达 作为AI芯片和服务器平台的重要参与者 其产品升级推动液冷组件价值量提升[1][8][12] * 海外液冷设备厂家 产能有限且扩产意愿不强[5] * 国内液冷设备厂家 具备全链条或关键组件制造能力 全球市场份额有望提升 包括英维克、飞荣达、科创新源、思泉中石远东、川环科技、永贵电器、申菱环境、同飞股份、高澜股份、川润股份、四旋新材、创环科技、冰轮环境等[1][5][13][14] * 中国台湾厂家 在英伟达供应链中地位凸显 包括台达、AVC、双鸿、Coolmaster、富士康等[3][10][12] 核心观点与论据 * **液冷技术成为必要选择** 因AI训练模型单机柜功率密度达70~200千瓦 远超传统风冷散热上限20千瓦每柜[1][2] * **液冷技术分类与主流应用** 分为接触式(静默式)和非接触式(冷板式、相变式) 目前冷板式为主流占比约85% 静默式占比约15%[1][3][4] * **液冷系统构成** 分为一次侧(冷却塔、干冷器、冷水机组)和二次侧(冷板、CDU、Manifold、UQD) CDU是核心环节[1][6] * **全球液冷渗透率与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渗透率预计从2023年21%提升至2028年43% 2025年全球市场空间约75亿美元 2028年达150亿美元 2030年达250亿美元 2025至2035年复合增速约25%[1][7] * **英伟达产品升级推动组件价值量提升** GB200升级至GB300 每个computer train价值量从3万美元提升至3.4万美元 UQD价值量从100美元提高到110美元左右 CDU价值量会非线性增长 四个关键组件总价值量从不到9万美元上升至11万美元以上[1][8] * **CDU技术门槛高** 是四大组件中唯一可称之为设备的环节 核心指标包括二次测供液温度稳定性、ATD温差控制(优质CDU能将10度温差控制在5度以内)、系统洁净度[11] * **技术路线差异** 英伟达采用单张GPU对应单张液冷板 国内因芯片热功耗较低通常采用两块GPU合用一块液冷板 下一代Ruby方案可能选用铜铝复合材料[9] 其他重要内容 * **英伟达GB300供应链变化** CDU环节新增维谛、ClarusMaster、宝德和台达 UQD环节转向Kora Master、AVC及利敏达 Manifold环节扩展到台达富士康[3][12] * **国内厂商出海机遇** 因海外厂家产能有限 国内具备全链条或关键组件制造能力的厂商迎来全球市场份额提升机遇[1][5]
第一波大咖剧透!第六届热管理产业大会暨博览会(iTherM2025)
DT新材料· 2025-09-11 00:05
01 大会信息 大会时间: 2025年12月3-5日 大会地点: 中国 ·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深圳市宝安区福海街道展城路1号) 大会主题: 融合 · 创新 | 传递多一点 特色活动: 热管理展(350+展商,20000 m 2 展区) 详细信息点击查看~ iTherM(i nsight T hermal M anagement )洞见热管理 ,定位于热管理产业链一站式、高效率价值服务平台。 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 2 02 5第六届 热管理产业大会暨博览会( iTherM 2025)将 紧密依托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 半导体、 数字经济、 汽车、 智慧网联 、低空经济、 绿色低碳等 诸多 产业集群,以热管理价值优势 及应用 场景 为导向, 洞见 和把握 热管理行业政策、科学、材料、技术、标准和工程等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 。 iTherM 2025将 吸收顶尖研究机构和公司的行业远见 , 内容涵盖热管理 行业 的科学前沿、功能材料、技术应用和工程方案等多个领域, 诚挚 邀请国内外知 名学者、技术专家、领军企业高管、 政府园区、 科研院所和投资机构 等嘉宾走上大会舞台, 共同探讨热管理产业新动态、新技术、新发 ...
东阳光拟与关联方共同增资合资公司用于收购秦淮数据中国100%股权
智通财经· 2025-09-10 19:18
交易结构 - 公司与关联方深圳东阳光实业共同增资东数一号 增资金额分别为35亿元和40亿元 [1] - 东数一号通过全资孙公司东数三号拟收购秦淮数据中国区业务经营主体100%股权 [1] - 交易完成后公司成为东数一号参股股东 间接持有标的公司参股股权 [1] 战略价值 - 助力公司快速切入数据中心高景气赛道 优化资产和资源配置结构 [1] - 通过产业协同推动液冷技术 电子元器件 智能机器人等核心业务领域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 [1] - 强化公司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产业链中的核心竞争力 构建长期产业护城河 [1]
公牛集团(603195.SH):液冷技术主要应用在直流充电桩、工商业储能电池散热等领域
格隆汇· 2025-09-10 17:00
业务布局 - 数据中心业务占整体营收比例较小 [1] - 液冷技术主要应用在直流充电桩领域 [1] - 液冷技术同时应用于工商业储能电池散热领域 [1] 技术应用范围 - 液冷技术目前未应用在服务器领域 [1] - 液冷技术未应用于IDC(互联网数据中心)领域 [1]
“金钱”的味道!公募掘金液冷赛道 技术升级预期吸引基金重仓
中国经济网· 2025-09-08 08:47
液冷赛道投资机会 - 基金经理通过互联网大厂财报发现液冷赛道机会 重仓液冷基金近一个月收益霸占业绩弹性前五 最高收益达49.65% [1][2] - 液冷技术通过液体介质实现电子设备散热 是AI算力设施关键环节 因AI算力需求爆发带动行业需求从0到1拐点 [2][4] - 基金经理认为液冷赛道行情可持续性不亚于光模块与PCB 有望演绎类似行情 行业正从导入期迈向高速成长期 [8][9] 互联网大厂资本开支增长 - 阿里巴巴二季度资本开支386.8亿元 同比增长219.8% 腾讯资本开支191.07亿元 同比增长119% [3] - 谷歌 微软 Meta 亚马逊二季度资本开支合计874亿美元 同比增长69% 主要反映在AI基础设施投入 [3] - 资本开支扩张意味着企业看好未来盈利格局 景气上行领域在资产价格上有正向反馈 [3] 液冷技术升级需求 - 芯片功率提升导致传统风冷无法满足散热需求 液冷成为技术刚需 全生命周期成本更低具备长期经济性 [4][5] - 液冷渗透率将跨越式提升 从可选变为必选 并向两相冷却 浸没式等先进技术演进 2026年或成规模化落地关键节点 [5][9] - 液冷是AI产业链中最具通胀属性的环节 受物理规律限制 持续性更强 未来催化包括国内大规模应用和技术变化 [8] 液冷产业链布局 - 液冷解决方案商和关键组件商龙头份额集中 中国大陆厂家处于积极送样阶段 预计明年大陆互联网大厂将积极推进液冷方案 [6] - 选股优先考虑英伟达产业链企业 利润率最高 同时评估企业所处阶段(送样或量产)和供应格局 [6] - 拥有海外AI大厂客户资源且具备散热技术研发或制造能力的企业更具优势 需突破技术 认证及本地化运维挑战 [6][7] 液冷市场发展预期 - 液冷赛道从预期交易转向基本面驱动 需匹配技术落地和大客户合作等内部逻辑 以及AI服务器功率提升和海外订单倾斜等外部逻辑 [9] - 行业渗透率有翻倍可能 二三季度出货呈现明显加速趋势 随着下一代方案推出可能进入量价齐升时代 [8][9] - 液冷是AI产业链中价值量较高的细分领域 相关公司未来可触达利润规模很大 龙头股竞争优势将逐步凸显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