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据公信力
icon
搜索文档
美国官方数据公信力受质疑 私营机构趁势崛起提供“替代方案”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13:17
行业趋势 - 美国私营企业正大力开发美国政府统计数据的替代产品,模式出现重大转变,例如有平台向公众免费开放数据[1] - 客户对实时信息的需求不断上升,促使企业加大对自有统计数据的投入并提高发布频率[1] - 尽管政府数据仍被视为覆盖范围广的“黄金标准”,但经济学家与交易员对民间指标的接受度已显著提高[1] 市场驱动因素 - 政府停摆导致联邦数据停发的风险相对频繁,使第三方数据提供商获得更多关注[2] - 美国总统突然解雇了传统上无党派的劳工统计局(BLS)局长,其提名的继任者被认为带有党派倾向,让部分投资者对官方数据产生警惕[1] - 官方数据曾多次出现发布失误,加之调查响应率持续下降,加剧了外界对BLS及其数据可靠性的质疑[3] - 特朗普政府反复无常的关税政策推高了客户对实时通胀数据的需求,企业希望了解竞争对手的实时价格变化[4] 主要参与者与策略 - 劳动力分析公司Revelio Labs将向所有人免费提供宏观层面统计数据,认为这类数据应属“公共产品”[2] - Revelio Labs汇总超过1.5亿份个人职业档案数据,声称覆盖全美85%的就业人口,而BLS企业调查的覆盖比例估计仅为27%[2] - OpenBrand公司向用户出售覆盖近20万种产品的通胀数据,并推出可“实时追踪价格变化,而非滞后一个月”的新产品[4] - 初创公司Motio Research利用人口普查局数据生成家庭收入分析数据,计划向金融机构和研究机构出售约150个数据序列,同时尝试免费提供部分数据[4] 数据互补性与行业观点 - 私营数据提供商,包括银行内部数据,丰富了替代指标篮子,可用于验证、佐证或补充官方统计数据[1] - 经济学家、美联储及政策制定者长期会纳入ADP研究机构、挑战者咨询公司、密歇根大学等私营机构数据[1] - 众多私营数据提供商以官方数据为基准校准自身数据或作为编制起点,其工作被视为对政府统计工作的补充[5] - 有观点认为政府统计工作背后无盈利动机且方法透明度高,这与私营企业需考虑运营成本、股东诉求的性质不同[5]
美国降息之争走向何方
经济日报· 2025-08-12 06:05
美国政府与美联储政策博弈 - 美国政府就职以来持续施压美联储推动大幅降息 存在三重现实压力驱动[1] - 财政压力方面 联邦政府2024财年债务利息支出达1.1万亿美元 国债总额突破37万亿美元且持续攀升[1] - 政治周期方面 希望通过降息刺激股市与经济繁荣 为2026年中期选举铺路[1] - 贸易政策方面 寻求以降息对冲加征关税带来的企业成本上升与滞胀风险[1] 政策矛盾与美联储立场 - 关税政策与降息存在内在矛盾 关税推高通胀而降息需低通胀环境 叠加可能引发工资-物价螺旋上升[2] - 美联储坚持不降息基于三点考量:核心PCE物价指数6月同比上涨2.8%高于预期 就业市场仍具韧性 需维护政策独立性[2] - 美联储认为若妥协于白宫可能引发资本外逃 长期利率因通胀预期上升而提高[2] 博弈升级与市场影响 - 7月美国失业率环比上升 5-6月新增就业岗位数据大幅下调显示就业市场降温[3] - 美国政府通过人事变动施压 更换劳工统计局局长并推动美联储理事更替 试图改变投票格局[3] - 市场反应显著 黄金价格飙升且有预测将突破4000美元/盎司 反映对数据公信力的担忧[3] 制度约束与僵持局面 - 法律保障美联储独立性 总统无权因政策分歧解雇理事 鲍威尔任期延续至2028年[4] - 新理事加入仍需争取FOMC12名委员中至少5票支持 目前多数地方联储主席坚持数据依赖原则[4] - 僵持局面可能被经济形势变化打破 失业率大幅上升或消费疲软将迫使降息 通胀反弹则强化观望立场[4] 政策博弈本质 - 降息之争体现美国债务驱动增长模式的不可持续性[4] - 美联储认为透支信用换取短期繁荣将导致长期滞胀代价[4] - 博弈暴露出美国经济治理的深层裂痕[5]